诗歌鉴赏的炼字艺术
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 《天仙子》
赏析:云、月、花、影用破、来、弄三字写出连续 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 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 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它们丰富的情感和 生命,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05天津卷
课堂练习:
湖州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二百州。
简要分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2分 “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05上海卷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 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的“挂” 字为例,加以赏析。(2分)
(03全国卷)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 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 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 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 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小结:
清代诗人沈德潜说:“古人不废炼字法, 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 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动词
炼 形容词
借助意象
数量词
虚词
意
意境 情感
语言 意象 意境 情感
炼字
情感 意境
一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使动)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被动)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形容词用为动词)
词语的特殊用法
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名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叠音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体会诗人赋予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
四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虚词运用对情感的强化
五
体会炼字创造的意境和谐美
相传,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 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小妹说出: “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 从中各加一字。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 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 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 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 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 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 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 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 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抚掌称 妙。
作业: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 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 “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 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 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 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 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 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 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 的感染力。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枕) 李白《塞下曲》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 (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炼形容词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 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语不惊人死不 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 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 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 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 炼语言的一份感动……
炼动词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打,击)(激,掀)
蒋捷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周邦彦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炼数量词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数枝) 齐己《早梅》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赵嘏《寒塘》
炼虚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阴铿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
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 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