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标本的采集
采样时间:晨起空腹
激素和治疗药物测定
三、标本的采集、传送与保存
• 传送与保存:
标本的传送过程中应保证标本的密闭、 防震、防漏、防污染。
四、影响分析前质量的因素
• 检验前影响因素具有:
• 复杂性
• 隐蔽性
• 不可控性 • 责任不确定性
第二节 分析中质量控制
• 分析中阶段是指从标本前处理到标本检测完成,形成
• 参考期间验证
定性检测系统
• 符合率(灵敏度 特异度)验证
• 精密度(批内精密度 批间精密度,即中间
精密度)验证
• 检出限验证 • 临界值(cut-off值)验证
方法学性能验证
实验方案
实验计划
实验实施 实验报告
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
• 在免疫测定中,试剂准备、加样、温育、洗板、
显色和测定等每一步骤均可能对测定结果产生较 大影响 • 因此,需要将每个操作步骤标准化并形成“标准 操作程序”(SOP),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按照 SO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试验操作
是公平竞争关系,也不符合等比例原则。特别是
在放置时间过长,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对结果的
影响很大。
• 有研究表明,2min后加入酶标抗体,由于标本比
酶标抗体先结合了2min,因此可出现7.4%的假
阳性。30min后再加,假阳性率高达57.4%。
温育
• 在ELISA中一般有两次抗原抗体反应,即加
标本和加酶结合物后的显色反应。
临床免疫学检验
( Clinical Immunoassay)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检验 医学教研室 田 敏
(Min Tian)
第十九章 临床免疫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第一节 分析前质量控制
第二节 分析中质量控制
第三节 分析后质量控制
目的要求
1. 掌握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有关概念及质量控制
原则
2. 掌握标本的正确收集及处理
• 温育常采用的温度有43 ℃、37 ℃、室温和
4 ℃(冰箱温度)等。37 ℃是实验室中常 用的保温温度,也是大多数抗原抗体结合的 合适温度。
洗涤
• 洗涤在ELISA过程中虽不是一个反应步骤,但却
也决定着实验的成败。 • ELISA是靠洗涤来达到分离结合与未结合抗原抗 体复合物及酶标记物的目的。 • 同时洗涤也可将非特异吸附的蛋白质的干扰以及 血球、细菌中的酶干扰清除掉。
③ HOOK效应的监控。
质控物的选择: 质控物来源:均采用自制质控物质。 浓度梯度的设置: (1)阴性质控:0.5倍Cut Off值附近的阴性OD值 (2)阳性质控: 弱阳性质控:2-4倍Cut Off值附近的弱阳性OD值 阳性质控:试剂盒所带阳性对照OD值
控制提供反应的仪器/系统的稳定性
室温: 18℃----25 ℃
湿度:30%---60%
• 设施及设备:
辅助设备及仪器
包括移液器(加样枪),
水浴箱(温箱),洗板机和酶标仪。
辅助设备及仪器
◎移液器:ELISA加样量小(5-100ul),其准确性直 接影响实验结果,利用称重法检查:吸取刻度指示量的 水,万分之一天平称重后计算吸量是否准确,一般应在 ±10%以内; ◎水浴箱 经常检查水浴箱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和水中(或 温箱内)实测温度是否一致,允许有±1℃的误差;
室间质量控制
• 室间质量控制实施途径:
• 室间质量控制可通过能力验证实验(简称PT)来实现 • PT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并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 反馈实验室上报结果并评价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活动 • 国家级PT计划,由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实施
• 省级PT计划,有省临检中心组织实施
实验室间比对和人员比对
显色和比色
◎HRP催化底物的一步呈色反应,同样需要
一定的时间和温度。
◎ 一定要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时间温度(一般
为37°C,10-15分钟)恒定反应后终止。 ◎显色反应终止后应立刻比色(30分钟内)。
报告方式
•定性试验 国内外为便于统一计算,一律按S/C.O方
式报告,S为标本A值,C.O即Cut Off值(阳性判 定值) ◎夹心法和间接法以S/C.O≥1为阳性;
报告结果的过程
• 包括标本前处理、标本检测
• 还应包括检测体系的建立、人员培训、检测系统的选
择和性能确认、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实验
室间比对等内容
• 分析中阶段是决定检验结果正确、可靠的关键
工作人员培训
• 特点:项目广泛,技术众多,既有手工操
作,又有自动化仪器操作
•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定期培训计划,
◎如用滴瓶滴加试剂应先将滴瓶摇匀并挤去第一滴 有气泡的试剂后加样。
• ELISA竞争法的本质:酶标抗体与样本抗体
在同样体系中,与固相抗原竞争结合是等比 例关系。 • 正确的加样:应该先将样本与酶标抗体混合 均匀,然后加入孔中反应。 • 实际工作中
分开加
• 分开加会造成先加入的先结合,与后加入者并不
• 实验室间比对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
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检测物品(通常是患者 新鲜标本)进行检测(主要针对一些不能参加室 间质量控制的项目) • 人员比对是指实验室为发现及纠正不同工作人员 从事相同检测项目而导致检测结果存在可接受的 偏倚而采取的措施
实验室环境、设施及设备的控制
• 环境:
标本的采集
◎抗凝不完全的标本因纤维蛋白原的干扰而造成假阳性,建议尽 量不用抗凝血尤其是用肝素抗凝剂。 ◎标本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易导致血清IgG聚合,使间接法的
试剂本底加深,一般血清置4℃冰箱5天内完成测试。如需保存
一周以上则要-20℃冰冻保存,融解时应上下颠倒充分混匀,同 时避免气泡。 ◎ELISA的灵敏度>1ng/ml水平上,标本间的污染要尽量避免,尤 其不应与生化试验用同一管标本.最起码应先做免疫后做生化。
◎竟争法与中和法以S/C.O﹤1为阳性
室内质量控制
• 定量室内质量控制:L-J质量控制图
• 定性室内质量控制
定性室内质量控制
定性试验的临床意义在于是否检出病原体,与检出量无关, 因此QC要保证: ① 控制提供反应的仪器/系统的稳定性(灵敏度和特异性)。 ② 检出假阳性反应和假阴性反应(即符合率和一致性)。 (保证检测结果阳性就是阳性、阴性就是阴性)
三、标本的采集、传送与保存
• 标本的采集:可用作ELISA的标本十分广泛,
体液(如血清,血浆,各种积液),分泌物(如
唾液)和排泻物(如粪便,尿液)均可作为标本
以测定其中的抗原或抗体成分,一般使用血清。
◎标本采集时应尽量避免溶血,因红细胞破裂可释
放过氧化物酶活性物质干扰结果,可造成假阳性;
◎长菌的标本同样的道理易产生假阳性。
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有关概念
4.准确度(accuracy) 5.精密度(precision) 6.标准品(standard character) 7.质控物(质控品,quality testing materials)
• 质量保证:
• 为一产品或服务项目、为满足特定的质量要求而 提供的具有充分可信性所进行的、有计划和系统 的措施
• 是用以校准物相同的介质制备的,具有较好的稳 定性和重复性 • 其作用主要是控制仪器的稳定性,以保证仪器、 试剂、工作环境具高度的稳定性
第一节 分析前质量控制
一、检验项目的申请
二、患者准备
三、标本的采集、传送与保存
四、影响分析前质量的因素
概述
• 分析前程序,也称为检验前程序,按时间顺序,
检验前程序始于临床医师提出申请,止于启动分 析检验程序。 • 其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品采集、 样本转运到实验室、在实验室内部传递及检验前 标本的预处理的全部过程。
保证工作人员的技术能满足临床免疫检验 的需求
工作人员培训
◎ 熟悉检测仪器的原理及性能;掌握数据处
理的能力和质量控制知识。
◎某些特殊项目的检测如抗HIV等需经有关部 门组织的专门培训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检验系统性能确认
• 定量检测系统:
• 精密度(批内、批间) • 准确度 • 分析测量范围 • 临床可报告范围
一、检验项目的申请
要求:信息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形式:电子、纸质、二者兼有或者口头(必须在规
定时间内补充电子或纸质的才能执行)
(一)申请单格式和填写
(二)检验项目的申请原则
(一)申请单格式和填写
• 患者信息:患者姓名、患者性别及年龄、临床诊断、
患者唯一性标示(住院号、门诊号、病案号等) • 申请医师信息:医师姓名、科室、申请时间 • 原始样本信息: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腹水等
3. 熟悉常用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
4. 了解质量保证、室内质控和室间质量评价之间的
关系,免疫学质量控制的意义
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有关概念
1.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
2.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QC)
3.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EQA)
• 室内质量控制:
• 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连续 评价本实验室工作的可靠程度 • 目的是监测和控制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提高 本室常规工作中批内、批间样本检验的一致性, 以确定测定结果是否可靠、可否发出报告的一项 工作
• 室间质量评价:
• 为客观比较一实验室的测定结果与靶值的差异,由 外单位机构采取一定的方法,连续、客观地评价实 验室的结果,发现误差并校正结果,使各实验室之 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 这是对实验室操作和实验方法的回顾性评价,而不 是用来决定实时的测定结果的可接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