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史对比解读
事件
特点
佛经翻译 科技翻译
代表作
金刚经 法华经 几何原理 测量仪法 天演论 原富论
鸦片战争到 五四运动
对西方政治 思想和文学 翻译
时间
五四运动至 新中国成立 期间 新中国成立 至今
事件
对中国该走 的道路的翻译 翻译工作日 益完善
代表作
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 理论
《佛经》: 从梵语(或波斯语)到汉语的转换
结论3:具有世界性与地方性的差异
西方圣经“一语多译”,以输出为主,促成了 多种民族语言的发展和成熟。 中国佛经以输入为主,汉语从中受益,具有一 定的地区性特征。
结论4:每一次翻译高潮的产生都是当 局政府对外来文化持宽容态度的表现。 结论5:翻译高潮持续时间不同。 结论6:每一次翻译高潮所产生的特点 都与当时社会、政治等因素有关
时间
公元前四世纪 罗马帝国后期到中世纪 初期 中世纪中期(11世纪至 12世纪) 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 十七世纪下半叶以来
公元25年东汉到西晋时 期 明末清初 (16世纪到17 世纪)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 (1939-1919)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19-1949) 新中国成立之后
中西翻译发展的时间先后不同
西方的翻译比中国早200多年 东方和西方迥然各异的地貌特点是造成这种差异 的一个重要原因。
翻译的起源
西方:《荷马史诗》、《圣经》 中国:《金刚经》、《法华经》
结论2:都起源于宗教翻译,对文化渗透力强
在西方,圣经问世之前,日耳麦语还是一个迷, 语言学家们还不清楚其真实面貌。 中国文化更是深受佛经翻译的影响。
时间
事件
特点
代表作 影响
十四世纪 文艺复兴 翻译深入 钦定圣经 民族语言 各领域 译本 地位 至十六世 运动 纪 十七世纪 翻译向前 扩大到尤 至今 发展 其是政治、 经济领域。 专门职业 涌现大量 优秀译作
中国翻译史
时间
东汉至西晋 明末清初 欧洲宗教、 哲学、科学 介绍到中国 中国处于战 火之中
翻译的广度
《圣经》: 1400 BC:摩西十戒 500 BC: 希伯莱语的旧约 200 BC: 希腊语的旧约和次经 1st Century AD: 希腊语的新约 382 AD: Jerome's 拉丁语得完整版圣经 500 AD: 被翻译为500种语言 600 AD: 只有拉丁语版本的圣经 995 AD: 盎格鲁撒克逊人(早期英语的源语言)语言的圣 经出现. 1384 AD: Wycliffe 翻译了第一版的英语圣经,翻译自拉 丁文 1522 AD:马丁.路德的德语版新约。 1535 AD: Myles Coverdale's Bible, 参考德语和拉丁语。
中西翻译史对比
英本六班 付丁丁
内容
回顾所学内容
对比
总结
西方翻译史
时间 事件 特点 代表作 影响
公元前四 希腊奴隶 世俗文学 荷马史诗 促进罗马 世纪 社会衰退 文学的产 生 罗马帝国 被译为拉 宗教文学 通俗拉丁 圣经地位 文本圣经 后期至中 丁语 世纪初期 中世纪中 大量作品 语种繁多、希腊典籍 托莱多成 期 译为拉丁 信息转化 译本 为学术中 语 量大 心
总结
翻译活动自古以来会受到地理环境、人文因素 及政治发展各方面的影响和约束,但同时翻译 活动自身也会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