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上期期末试题
( 4 分)。
( 2)
30( 11 分) ( 1) ( 2) ( 3)
( 3 分)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调换。
2010 上期高一地理(必修二)期终试题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 1 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5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压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策:
(1) 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趋势是
,全球气温变化趋势是
。
(2) 分析这两者的因果关系是
。
(3) 设计一个联系框图以表示下列选项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意:框内填写字母代号 )。
﹥ B﹥
。(2 分)
(3)在该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城市环境问题有
、
、
等。(3 分)
28. ( 10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 12 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全球海平面上升
B 、海洋表面出现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
D 、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 1)
20XX年上期高一地理(必修二)期终试题答题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 1 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风地带 E
靠近原料地,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
B
无污染,且需要大量劳动力,
适宜布局在城区 D
靠近能源产地,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
(2) 应在城市东边郊外
的山上,理由:在上风向,可以有效阻止风沙,减少污染,保护水源,美化环境。
( 2 分)
30 ( 共 11 分 )(1) 上升
波动上升 (2) 二氧化碳增多,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强(保温作用
D .我国 (含港澳台 )目前人口只有 13 亿多 ,人口与环境关系尚属良性循环 4.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 .张教授到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学术研讨活动
B.李老师暑假期间到桂林旅游
C .刘同学湖南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定居
D.王先生今年五月到香港出差
5.婚俗对人口的发展影响很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
C .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 22.该地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
D .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
A.团状,河流因素
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
D.带状,河流因素
23.其中最易发展成大城市的聚落代码是
A.① B .② C .③ 24.小汽车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是
D .④
A .大气污染,水污染
B
.大气污染,噪声污染
强),导致气温升 (3)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F H E G B C A D
,其中 F 和 H, B 和 C 可
答案 A D A C A A A A D B C A B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A C C A D A B C
二 综合题(五大题,共 50 分)
26(共 9 分) (1) 长三角
珠三角
件好( 4 分) (2) 矿产资源丰富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医疗、教育、居住条 (3) 增加 (4) 务工 经商 (5) 三峡移民
D .热带种植园农业
A .地形
B. 热量
C .土地
D .水分
16.广东盛产荔枝,山东盛产苹果。出现这种差异主要受以下哪种因素影响
A .水分
B .热量
C.光照
D .土壤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经历了 “桑基、蔗基 → 果基、花基 ”的发展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
答 17~ 18 题。
17.按农业地域类型分,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属于
A .乳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18.引起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市场需求
B.技术条件
C.混合农业 C .劳动力价格
D .大牧场放牧业 D .国家政策
19.区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 .四川盆地 ― 绿洲农业
B .宁夏平原 ― 商品谷物农业
27 ( 共 8 分)(1) 从上到下 B C A (2)C A (3)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光污染,电磁波污染,交通拥挤,居住困难,就业困难,社会不安定(任选三点即可)
(3 分)
28( 共 10 分)(1) ② ③ ④ ① 布局②的理由是:花 卉蔬菜等产品产值高,城市需求量
大,易腐烂,不便长距离运输,应布局在地价高的近郊。(
和
。
( 5) 90 年代以来,重庆、湖北出现了新的移民高潮,原因是什么?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27. ( 8 分)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例中 A、 B、 C填入下表中相应的位置。 ( 3 分)
城市功能区 居民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图例对应字母
(2)从市中心到郊区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 2)压力
对策
29(共 12 分) ( 1)
二 综合题(五大题,共 50 分)
26、(共 9 分) (1)
(2) (3) (4) (5) 27 、(共 8 分) (1) (2) (3) 28( 10 分)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C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快 12.下图为城市规划示意图,其中布局合理的是
D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
图例
居民区 工业区 防护带 主导风向
A
B
C
D
13.甲城的张小姐喜好国际名牌服装,每年春季都会乘坐
3 小时的客车到乙城购买新上市的品
牌服装,今年她还顺便看望了专程到乙城住院的邻居。下列关于甲城、乙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城的城市等级比乙城高
B.乙城的城市等级比甲城高
C .乙城的门槛人数少
D .甲城的城市规模大于乙城
某大型农场以生产天然橡胶、香蕉、菠萝等农产品为主,据此回答
14-15 题。
14.该农场的生产活动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自给农业
B.乳畜业
15.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C .水稻种植业
B.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高
C.离婚率高 ,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D .婚姻关系不稳定 ,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读下列材料,完成 6~8题。
辽宁在清王朝时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成为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
6.导致清朝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
C.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
D
.水污染,放射性污染
25.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 .我国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B.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
C .许多街边小摊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
D .居民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回收
二、综合题(共 50 分)
26、( 9 分)读“ 20 世纪 80 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问题
A. 政治
B.宗教
C.交通
D.军事
7.使辽宁成为我国现在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最多地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资源开发
B. 交通
C. 自然要素
D. 宗教
8.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 城市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
B.军事因素的强弱是城市发展的条件
C.交通运输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D. 人口迁移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6 分) (2) 压力:随着城市规模的
扩大,城市人口剧增,对粮食乳肉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城市面积扩大,大量占用耕地,严重影
响农业生产,导致农副产品供应紧张。
对策:城市建设尽量节约用地,少占农田;发展农业
技术,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 ( 4 分)
29( 共 12 分)(1)C 位于河流上游,无污染,水质好 A 由于污染污染严重,应在主导风向下
合理的布局是 ( 填代号 )
A为 ________, B为 ________, C为________, D为 ________。
布局②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该城市发展到图 2时,据图信息分析,城市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压力及对策。
( 1)从 图 中可 以 年看 出 , 人口 迁 入数 量 比较 多 的地 区 是 京 津 唐地
区、
和
。这 三个地 区吸 引人口迁入 的主要 原因
是
。
(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3) 随着“西部大开发”,我国由东部向西部迁移的人将会不断
。
( 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⑤火电厂应在 ________, 理由 :
(2) 如果在城外绿化造林, 应如何规
划?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