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解决方案

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解决方案

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解决方案
摘要:在物联网、大数据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信息化建设已然是职业院校校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关于教育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工作要求,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顶层设计并且为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推进做好保障工作。

文章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为采集样本,研究现阶段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0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本科、研究生的办学理念,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确立了重技能培养的基本思想,确定了以任务驱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手段为主的教育模式,同时办学导向集产、学、研、用于一体,以市场为导向,在各自的优势领域服务于社会。

在信息化方面,新的时期我国IT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对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合作方向,基于这些新兴技术核心的应用开发建设使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用”层出不穷、百花齐放。

笔者认为,在各个高职院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现阶段,各院校有足够的实力实现以学院师资为主、寻求多种合作模式的发展方略,真正做到自身主导的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建设。

自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职业院校面临的信息化工作在相对较长的时期仅仅是网络管理工作,在相关的行业测评标准出台之前,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
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信息系统平台的涉及面较少,对应的来自于网络威胁的渠道也较少,因此,一般高职院校的网站部门相对人员较少,主要从事于网络建设与运维、网站建设与管理工作,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开展,职业院校的压力与日俱增。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主体部分,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教学同等重要,下面就信息化建设中职业院校面临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阐述。

1以自身优势师资为主,多途径引进高技能人才,妥善解决人员问题
各个院校的信息化工作开展离不开专业的人员,相当一部分院校受限于既定政策无法解决人手问题,多数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人员来源于原网络管理与网站管理人员的转型,信息化推进迟缓。

解决人员问题,首先要依托于高职院校的天然优势,信息工程系在多年的专业建设与课程群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大数据方面培养了一批出色的专业教师,所以在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倡导以自身优势资源为主体的核心团队,是处最高优先级别的。

作为人事管理部门,综合评聘办法与信息化长远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辅助,妥善解决相关人员的教学工作、学生管理、科研工作,避免阵线拉的过长,切实保障全身心投入,同时,落实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鼓励专业人员参加认证并优先聘任。

其次,针对长期的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做好人才招聘预案,在公开招聘中层层把关,做到“轻学历、重能力”,严把面试环节,优先考虑大学期间做过项目开发与管理的毕业生,将真正的人才留下来。

信息化建设项目稳步推进,离不开有经验的工程师参与,院方可通过外聘的形式聘用在企业、公司从事过软件系统开发人员,这类人员一般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在项目进度有比较科学的规划,是信息化项目高效推进的有力保障。

2以教学信息化为出发点,解决资金来源及持续性资金投入
搞信息化建设,资金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是单单一个部门所能左右的事情,综合一个院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必然有其发展侧重点,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阶段,不能仅凭一句“各院校领导必须重视”就能解决,作为信息化工作的执行者,信息中心、教务处以及其他责任部门有义务结合工作需求,引导院方在资金方面加强投入。

步入十三五以来,不管是从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等级保护以及具化到各级教育部门牵头组织的专业建设、技能大赛等引领职业院校建设发展的举措,各级各类的会议、培训使对口责任人对高职发展规划与信息化路线有了清晰的认识,在参加会议和培训的过程中,敦促相应院级分管领导一同参会,与院级决策达成共识,是解决信息化发展中资金支持的有效途径。

其次,解决资金问题需要从校企合作作为切入点,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模式已施行多年,企业资金的先期投入不可忽视,以定向培养为主要方向,杜绝单纯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进驻学校,真正实现高技能培养,高就业率回报,力争实现良性的校企共建,达到双赢目的;网络学习空间的推广、多媒体教室与标准化考场的建设、信息化实训室的建设等对职业院校的资金投入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及执行者,要开拓思路,激活
资金注入新模式,用市场化思维运营管理,全面盘活智慧校园,在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以院校为服务主体,以科技公司与ISP服务商为运维方,建立三方合作模式,公司与运营商在前期资金注入,按照院校需求改建院校网络、部署应用存储系统、部署网络行为审计与网络安全系统、建设运维管理平台,后期由科技公司派工程师协助处理院校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相关事务,ISP运营商建立大学生服务中心,全面处理校园网前端问题,当然,在面向全院提供无感知无线互联网接入的同时,科技公司与ISP运营商分享服务红利,院方不参与分成但对定价与运维具有指导性意见。

3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背景下的安全问题
自进入“十三五”以来,无论是从国家的信息化规划还是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方面,都对信息化工作人员的系统开发、运维能力做出了具体的要求,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实施以及2019年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时代的来临,又在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对信息化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明确指出高校在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必须将信息系统的安全作为所有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明确全员责任,网络与信息安全不仅仅是网络安全管理员的责任,也是信息化建设开发、运维人员的责任,更是所有信息化产品使用者的责任,信息系统安全要技术层面与意识层面双管齐下,通过与信息系统所有参与者(含各系部、开发运维人员、教职工)签署网络安全责任书,通过学院、网安、专家组织信息系统安全培训,通过开展网络安全周等一系列活动,以意识指导行为,提
高全员信息系统安全使用规范。

从管理与技术层面,要定期做好信息系统的定级与测评工作,尤其是自主开发的信息系统,要对系统所涉及的架构、账户做安全性策略及密码复杂度设计;对服务器资源使用进行权限设置,对重要信息系统采用密码技术保障数据的通信完整性及存储完整性;对涉及网站站群及论坛类的外宣服务平台,搭建waf 防火墙,配置站点文件检测程序,设置时段文件上传策略,预防SQL 注入及恶性篡改事件的发生;搭建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系统,保障网络行为六个月可追查,落实网络行为责任;建立数据备份容灾机制,使用虚拟服务器集群要做好服务器数据异地存储,并且定期做好虚拟机系统的备份工作;屏蔽外网威胁,须设置边界防护,关闭不必要端口映射,以VPN方式提供对外资源访问。

4合理科学解决高强度信息化建设环境下的运维问题
在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初期,首先要确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摒弃一贯依赖采购市场化产品的方式,除去教务系统、财务系统外,在其他方面力争自主开发,力主数据一个库,因特殊原因采购的软件系统,须供货方提供程序对接接口以供二次开发,彻底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

确定发展思路,在各信息系统开发环节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以系部需求为出发点,在功能、视图、运维等方面与使用方密切沟通,在测试阶段对出现的bug及时修复,交付后除部门授权外不得私自更改数据库任何数据。

自主开发的系统在使用方面可能不如市场成熟化的产品完善,但是优点胜在系统维护、迁移性、扩展性、数据统一,这就需要全员统一思想,顶住压力,渡过困难时期。

在信
息化建设高速发展时期,往往是重开发、轻运维的时期,各方面问题会随之暴露。

再困难的时期,也要把信息系统安全放在第一位,从制度方面入手,完善信息化管理规范,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制定系统建设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系统运维管理制度,制度重在落实,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力量,机房管理方面可由学生定期进行机房环境、设备、系统巡查并做好记录;网络方面,由信息中心牵头成立信息化运维小组,负责教师一体机、自主打印机、监控、办公电脑等方面的软硬件维护,并形成维护日志;信息系统方面,由网站管理员对网站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备份,由软件系统开发人员对CRP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其他交付各部门的信息系统,由各部门管理员在经过培训后对各自负责的系统进行管理和数据备份。

5结语
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新时期、新技术环境下对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有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工作模式越来越向IT行业公司靠拢,在新的挑战面前,只有突破高校传统管理模式,求新、求变,才能在新形势下走出一条发展之路。

在科学合理高效的工作状态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校园、物联网校园、云平台校园很快就会普及。

参考文献:
[1]邹亚峰.新时期高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年8月,第22卷第16期,220-221.
[2]熊振华.信息化技术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信息周刊,2019
年第5期,166-167.
[3]林燕芬.高校信息化建设普遍性问题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年10月,第22卷第20期,78-79.
作者:李传良单位: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