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合Cl 2的形成,说明共价键形成的条件。
共价键为什么有饱和性共价键形成的条件:原子中必须有单电子,而且成单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共价键有饱和性是因为:一个原子的一个成单电子只能与另一个成单电子配对,形成一个共价单键。
一个原子有几个成单电子便与几个自旋相反的成单电子配对成键。
电子配对后,便不再具有成单电子了,若再有单电子与之靠近,也不能成键了。
例如:每一个Cl 原子有一个带有单电子的p 轨道,相互以头碰头的形式重叠可以形成共价单键,且只能形成一个单键。
3、 画出下列化合物分子的结构式并指出何者是键,何者是键,何者是配位键。
H HHΖ?δδσσσPN I I IΖ?δδσσσN N N H H H H σσσσσ 膦PH 3, 三碘化氮NI 3 肼N 2H 4(N —H 单键)c C c H H HH σσσσσπ N NN O O o O H σσσσσππππ,乙烯, 四氧化二氮(有双键)。
"4.PCl 3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键角略小于10928,SiCl 4是四面体形,键角为10928,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说明。
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PCl 3分子时,磷原子的一个3s 轨道和三个 3p 轨道采取sp 3杂化。
在四个sp 3杂化轨道中,有一个杂化轨道被一对孤电子对所占据,剩下的三个杂化轨道为三个成单电子占据,占据一个sp 3杂化轨道的一对孤电子对,由于它不参加成键作用,电子云较密集于磷原子的周围,因此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所占据的杂化轨道有排斥作用,为不等性杂化,所以键角略小于109°28′。
而在SiCl 4分子中,为等性杂化,没有不参加成键的孤电子对,四个杂化轨道都为四个成单电子占据,不存在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所占据杂化轨道的排斥作用,所以键角为109°28′。
5. 判断下列物种的几何构型,并指出中心原子采取何种杂化方式。
(1) AsF 4 (2) XeOF 3 (3) SF 5 (4) Cl 2CO(5) HO 2 (6) HNO 3 (7) I 3 (8) I 3分子式杂化方式 电子对构型 分子构型:AsF 4sp 3d三角双锥四角锥XeOF 3sp 3d三角双锥四角锥SF 5sp 3d|三角双锥三角双锥Cl 2COsp 2平面正三角形C OClCl平面三角形HO 2 sp 3 角形O OH|HNO 3sp 2 平面正三角形N OOOH平面三角形I 3 sp 3 四面体角形 I 3-sp 3d|三角双锥直线形6、 试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写出下列各分子的分子构型,并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说明。
分子式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的解释电子对数《 电子对构型分子构型CH 44正四面体正四面体在CH 4分子中,碳原子采取sp 3等性杂化,所以CH 4为正四面体。
CS 2 2:直线型直线型在CS 2分子中,碳原子采取sp 等性杂化,所以CS 2为直线形BF 3 3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硼原子采取sp 2等性杂化,所以BF 3w 为三角形NF 3|4四面体三角锥形氮原子采取sp 3不等性杂化,有一对孤电子对,由于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占据的杂化轨道有排斥作用,所以NF 3为三角锥形。
7、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言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尽可能准确的几何形状: (1) PCl 3 (2) PCl 5 (3) SF 2 (4) SF 4 (5) SF 6 (6) ClF 3 (7) IF 4-(8) ICl 2 (9) PH 4 (10) CO 32-(11) OF 2 (12) XeF 47.;分子式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电子对数电子对构型 分子构型 PCl 34235=+ 正四面体 三角锥 ?PCl 5 5255=+ 三角双锥 三角双锥 SF 2 4226=+ 四面体角形 SF 45246=+ ?三角双锥 四角锥形SF 6 6266=+ 正八面体 正八面体 ClF 35237=+ 三角双锥 直线性 }IF 4-62147=++ 正八面体 平面四方形 ICl 242127=-+ 正四面体角形PH 4 42145=-+ :正四面体 正四面体 CO 32-32204=++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OF 24226=+ 正四面体 角形 ~XeF 46248=+ 正八面体平面四方形(1) 氮、磷、砷、锑的氢化物的键角为什么从上到下变小(2) 为什么NH 3的键角是107,NF 3的键角是,而PH 3的键角是,PF 3的键角是⑴从氮到锑,电负性减小,中心原子吸引共价电子对的能力减弱,键合电子对间的排斥作用减小,所以键角从上到下变小。
⑵ 虽然中心原子都是N 原子,但由于配位原子F 的电负性比H 的电负性大,吸引共价电子对的能力强,使NF 3中的共价电子对偏向配位原子而远离中心原子,因此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减小,键角随之减小。
而PH 3的键角小于PF 3是因为P 原子有d 轨道,当遇上电负性比它小的元素时,键合电子对间斥力较小,键角较小。
/10、判断下列各对化合物中,键的极性大小:(1) ZnO 和 ZnS (2) BCl 3 和 InCl 3 (3) HI 和 HCl (4) H 2S 和 H 2Se(5) NH 3 和 NF 3 (6) AsH 3 和 NH 3 (7) IBr 和 ICl (8) H 2O 和 OF 2⑴ ZnO >ZnS ⑵ BCl 3<InCl 3; ⑶ HI <HCl ⑷ H 2S >H 2Se ⑸ NH 3<NF 3(锥形分子,键角小,分子极性强); ⑹AsH 3<NH 3 ⑺ IBr <ICl ⑻H 2O <OF 2 11、 判断下列各组分子之间存在什么形式的作用力。
(即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1) 苯和CCl 4 ; 色散力(2) 甲醇和水; 取向力 诱导力 色散力 氢键 (3) HBr 和HBr ; 取向力 诱导力 色散力 (4) CO 2 和水; 诱导力 色散力#(5) NaCl 和水; 取向力 诱导力 色散力12、根据分子结构,判断下列化合物中,有无氢键存在,如果存在氢键,是分子间氢键,还是分子内氢键(1) NH 3 , 分子间氢键 (2) C 6H 6 无(3) H 3BO 3 分子间氢键 (4) HNO 3 分子内氢键 (5) C 2H 6 无13、说明 CHO HO和CHOOH 两种化合物溶、沸点的高低及其原因。
`解:对位的形成分子间氢键,使得溶沸点升高。
邻位的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得溶沸点降低。
14、 根据离子半径比值推测下列物质的晶体各属于何种类型KBr ,属NaCl 型 CsI ,属CsCl 型 NaI ,属NaCl 型BeO 属ZnS 型15、列出下列物质的离子极化作用由大到小的顺序MgCl 2,NaCl , AlCl 3,SiCl 4《解: SiCl 4>AlCl 3>MgCl 2>NaCl16、 结合下列物质,讨论它们的键性有何不同。
Cl 2, HCl ,AgI ,NaF 解:Cl 2 共价键,无极性HCl 共价键AgI 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极性较小 NaF 离子键 极性较大从上至下,极性逐渐增大,从共价键过渡到离子键。
17、 (1) 若Cs 离子的r 6 = 169pm 、n = 12,试计算八配位时Cs 离子的半径;;(2) 若Li 离子的r 6 = 60pm 、n = 5,试计算四配位时Li 离子的半径。
(1)n=8时 r cs+=169×=172pm (2)r Li+=60×=18、实验测得某些离子型二元化合物的熔点为: 化合物: NaF NaCl NaBr NaI KCl 熔点:(℃) 992 801 747 662 768 化合物: RbCl CsCl CaO BaO 熔点:(℃) 717 638 2570 1920试从晶格能的变化来讨论化合物的熔点随离子半径、离子电荷等变化的规律。
]18. 熔点:CaO>BaO>NaF >NaCl>KCl>NaBr>NaI>RbCl>CsCl 它们都是典型的离子晶体,正负离子电荷越高、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
熔点:NaCl>KClr Na+>r K+离子电荷越高,正负离子间的核间距越短,晶格能越负,这也说明离子键越牢,离子化合物越稳定,熔点越高。
19、估计下列化合物熔点和硬度变化的次序:KCl MgO MgS SiC NaClSiC(原子晶体)>MgO(离子晶体)>NaCl (离子晶体)>KCl(离子晶体)>MgS(离子晶体向共价键过渡)20、*21、试解释:(1) NaCl和AgCl的阳离子都是1价离子,为什么NaCl易溶于水,而AgCl难溶于水(2) 为什么碱土金属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从BeCO3 BaCO3不断升高(3) 预测在室温下LiF是否溶于水,解释你的结论。
20. ⑴Ag+和Na+电荷相同,但Ag+是18e构型,Na+是8e构型,18e构型具有较强的极化力。
向共价键过渡,溶解度较小。
所以NaCl易溶于水而AgCl难溶于水。
⑵从Be2+到Ba2+,电荷数相同,但离子半径越来越大,所以极化力越来越弱,而极化力越弱。
极化力强使M—O共价性增强,C—O被破坏,较易断裂,碳酸盐热分解温度降低。
所以碱土金属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从BeCO3→BaCO3不断升高。
⑶易溶于水。
虽然Li+离子半径比较小,具有强的极化力,但F-离子为8电子构型,较稳定,且半径小,变性性小,为典型离子型化合物,室温下LiF易溶于水。
21、下列各对离子中,哪一个极化能力大,为什么&(1) K和Ag(2) Li和Be2(3) K和Li(4) Ti II和Ti IV(5) Cu2和Ca221.(1)Ag+>K +前者属18e,后者属8e(2)Be2+>Li+前者半径比后者小,且电荷高(3)Li+>K+前者半径比后者小(4)TiⅣ>TiⅡ前者电荷比后者高(5)Cu2+>Ca2+前者属(9-17)e,后者属8e22、估计下列物质分别属于哪一类晶体。
(1)BBr3,熔点-46℃分子晶体(2)KI,熔点880℃离子晶体}(3)Si,熔点1423℃原子晶体23、怎样用能带理论说明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23. 从能带理论观点,一般固体都有能带结构,一般金属导体的价电子能带是半满的或价电子能带虽是全满,但有空的能带,而且两个能带能量间隔很小,彼此能发生部分重叠,当外来电场存在时,能带中有未充满电子,很容易导电,而满带中的价电子可以部分进入空的能带,因而也能导电。
绝缘体不导电,因为它的价电子都在满带,导带是空的,而且满带顶与导带底之间的能量间隔大,在外电场作用下,满带中的电子不能越过禁带跃迁到导带,故不能导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