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古典利息理论与凯恩斯利息理论的区别
凯恩斯利息理论: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而真正影响利率的是货币需求量。
货币供应量是有限的,人们为了取得货币就必须支付代价,所以,利息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得的报酬。
在不同的利率上,人们对于持有货币的不同需求。
货币的供应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的需求量起因于三种动机。
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同时,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非常低的时候,即经济萧条的时候,会有“流动偏好陷阱”,人们都会抛出有价证券而持有货币,从而使人们对货币需求变得无限大。
即使是银行增加了货币的供给,也不会使利率下降。
古典利息理论:古典利息理论强调了利息的生产职能。
利润率的变动是利率变动的最后原因和长期原因,把货币资本供求的变化看成利率变动的暂时原因。
在现行的利率水平上,储蓄大于投资,利率就会下降;反之。
投资大于储蓄,利率就会上升。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既不影响长期的利率,也不影响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
货币供应所能影响的只是价格水平。
凯恩斯理论与古典理论的差异:
1:定义上的差异:古典主义认为,利息是储蓄的价格,而凯恩斯则认为,利率是资本的价格,即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得的报酬。
2:决定因素的差异:在古典主义中,利息是由储蓄投资等外部环境所决定的,与货币无关,而凯恩斯则认为,利息最主要由货币的需求与供给有关。
黄嘉嘉2010201797 贸经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