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货币时间价值原理及其在金融理财中的运用
货币时间价值原理及其在金融理财中的运用
单期中的终值、现值
假设利率为5%,你准备拿出10,000元进行投 资,一年后,你将得到多少元? 假设利率为5%,你想保证自己通过一年的 投资得到10,000元,那么你的投资在当前应 该为多少元?
多期中的终值、现值
单利和复利问题
年利率为r时,要计算t时期价值1元的投资 的现值
期限不同,利率不同时1元的现值如何变化?
例题2:求解时间t
你的客户现有资产10万元,月投资额为1,000元,如果年名 义投资报酬率为8%,几年后可以积累50万元的资产用于 退休? ������ 8 g i ������ 10 CHS PV ������ 0.1 CHS PMT ������ 50 FV ������ n ������ 12 ÷,得到12 ������ 在计算i 或n 时,以万元为单位输入,并不会影响答 案的正确性,却可以节省输入时间。 ������ 若算出的答案为11.4年?
小数位数的设置
小数位数的设置:不设置时初始值为两位小 数,更改设置时,如要改为4位小数,按f 4 即可。 考试时最好设为4位小数,输入PV或FV时 可以万元计,得出PMT时小数点4位,答案 可以精确到元。
小数位数设置将保持有效,不会因退出或 重新开机而改变,要重新设置才会改变。
计算货币时间价值-1
期末年金与期初年金的关系
理财规划的计算工具
查表法示例
你的客户投资了10,000元,如果年投资报酬为5%,投资期限为10年,那 么10年后一共可收:10,000元× ?
财务计算器
HP12C 计算器的基本设定
主要功能按键:都印在键上,如按左下方 ON键,可开机关机。 货币时间价值的键上代号:n为期数,i为利 率,PV为现值,PMT为年金,FV为终值。 次要功能按键:按f键后,执行写在按键上 方的次要功能,如NPV,IRR;按g键后, 执行写在按键下方的次要功能,如ΔDYS, BEG,END。
例题1:计算 ������ 按键:3 ENTER 4 ×,5 ENTER 6 ×, +,7 ÷, 得到6。 例题2:计算 ������ 按键:2 ENTER,5 ENTER 12 ÷,y x, 得到1.3348。
内存单元的运用
用STO键保存的数据从0-9,.0-.9共20组。 按10 STO 3相当于将10这个数字储存在3这 个内存单元内。 用RCL键调出内存单元中的数据。按RCL 3 代表将内存单元3中的数据调出。RCL键可 以直接结合运算符号进行计算。如20 RCL3 + 得到30。
终值和现值
由现值求解终值
������ 投资100元,年报酬率为8%,问这项投 资10年后一共可以累积多少钱? ������ 10 n ������ 8 i ������ 100 CHS PV ������ 0 PMT ������ FV,得到215.8925。
年金—规则现金流
年金(Annuity)-4
假如你的信用卡账单上的透支额为2,000元, 月利率为2%。如果你月还款额为50元,你 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将2,000元的账还清?
年金(Annuity)-5
前面的例题中提到,一个21岁的年轻人今天投资 15,091元(10%的年复利率),可以在65岁时(44 年后)获得100万元。 假如你现在一次拿不出15,091元,而想在今后44年 中每年投资一笔等额款,直至65岁。这笔等额款 为多少? 1,000,000 = C × [(1+10%)44 - 1]/10% C = 1,000,000/652.6408 = 1,532.24元 成为一个百万富翁也不是异想天开!!!再次说 明时间的魔力,更证明了的确你不理财,财不理 你!
思考:为什么r > g?
增长型永续年金(Growing Perpetuity)-2 某增长型永续年金明年将分红1.30元,并将 以5%的速度增长下去,年贴现率为10%, 那么该年金的现值是多少?
期末年金和期初年金
期末年金:利息收入、红利收入、房贷本 息支付、储蓄等。
期初年金:房租、养老金支出、生活费、 教育金支出、保险等。
一般四则和函数运算(RPN模式)-1
键入第一个数字后按ENTER键。 键入第二个数字后按计算类型符号键立即 可以得到答案。 数学函数计算先输入数字,再输入该函数 所代表的符号。如e4 应先按4再按g ex 。23应 按2 ENTER 3 yX 。 应按3 g 。
一般四则和函数运算(RPN模式)-2
永续年金
永续年金不存在终值问题,永续年金 现值公式可以用来做收益的资本化
增长型年金-1
增长型年金-2
增长型年金-3
一项养老计划为你提供40年养老金。第一 年为20,000元,以后每年增长3%,年底支 付。如果贴现率为10%,这项计划的现值是 多少?
增长型永续年金(Growing Perpetuity)-1
计算货币时间价值-2
货币时间价值的输入顺序可以按照计算器的顺序,由左至右,按n、i、PV、 PMT、FV的顺序输入。 按题目出现的顺序输入时,没有用到的TVM功能键要输入0,才能确保把上 次输入的数据覆盖掉。或者,在输入各个变量的数据之前,按f CLEAR FIN 键清空以前的数据。 若熟悉EXCEL财务函数设置,可按照EXCEL财务函数的顺序输入:i、n、 PMT、PV、FV。 以财务计算器做货币时间价值计算时,n、i、PV、PMT、FV的输入顺序并 不会影响计算结果。 现金流量正负号的决定: 输入负数时,先输入数字再按CHS,如要输入-5, 则先输入5,再按CHS键。 现金流出记为负数,现金流入记为正数。 在一个 TVM(货币时间价值)算式中,现金流一定有负有正,否则求i与n会出现 Error提示,无法计算出正确答案。 绝大多数情况下,利率i和期数n都为正数。 PV、FV、PMT要看题目的意思来决定正负符号。 CF函数中一样要以现金流入或流出来决定每期CF的正负号,第一期通常是 初始投资,为负数。
货币时间价值原理及其在 金融理财中的运用
货币时间价值的基本概念
PV 即现值,也即期间所发生的现金流在期 初的价值 ������ FV 即终值,也即期间所发生的现金流 在期末的价值 ������ t 表示终值和现值之间的这段时间 ������ r 表示市场利率
现金流量图示
现金流入为正(如C2),现金流出为负 (如C0 )。
例题3:求解投资报酬率r
������ 你客户的目标是通过6年积累100万元的退休金,现有 资产10万元,每月的储蓄额为1万元,那么为实现这个退 休目标,应该投资一个年名义报酬率为多少的产品或产品 组合? ������ 6 g n ������ 10 CHS PV ������ 1 CHS PMT ������ 100 FV ������ i ������ 12 ×,得到5.7938 ������ 因此,投资于年名义报酬率5.8%的产品期初年金与期末年金
期初年金与期末年金的设置
系统默认设置为期末年金。 期初年金模式:按g再按BEG,此时计算器 的显示屏上会出现小字显示的BEGIN。 按g再按END,显示屏上的BEGIN会消失, 计算器又恢复到期末年金的模式。 在理财规划方面,生活费、房租与保险费 通常假设发生在期初。收入的取得、每期 房贷本息的支出、利用储蓄来投资等等, 通常都假设发生在期末。
时间的魔力-1
据研究,1802-1997年间普通股票的年均收 益率是8.4%。假设Tom的祖先在1802年对一 个充分分散风险的投资组合进行了1,000美 元的投资。1997年的时候,这个投资的价值 是多少? t = 195 r = 8.4% FVIF(8.4,195) = 6,771,892.09695 所以该投资的价值应为:6,771,892,096.95美 元。--求终值
例题1:求解终值FV
������ 每月投资1,000元,年投资报酬率为6%,则10 年后的本息和是多少? ������ 10 g n ������ 6 g i ������ 0 PV ������ 1,000 CHS PMT ������ FV,得到163,879.3468,即本利和为163,879 元。 ������ 计算年金问题时,若题目指明为年投资,用 年数及年报酬率计算,若题目指明为月投资,一 定要用月数及月报酬率计算。
例题4:求解现值PV
你的客户月收入为5,000元,其中30%计划用 来缴房贷。如果银行提供的期限20年的房贷 年利率为5%,他一共可向银行贷多少钱? ������ 20 g n ������ 5 g i ������ 5,000 ENTER 0.3 × CHS PMT ������ 0 FV ������ PV,得到227,287.9696
时间的魔力-2
假如你现在21岁,每年收益率10%,要想在65岁 时成为百万富翁,今天你要一次性拿出多少钱来 投资? ������ 确定变量: FV = 1,000,000元r = 10% t = 65 - 21 = 44 年PV = ? ������ 代入终值算式中并求解现值: 1,000,000= PV × (1+10%)44 PV = 1,000,000/(1+10%) 44 = 15,091元 ������ 当然我们忽略了税收和其他的复杂部分,但 是现在你需要的是筹集15,000元!
72法则
如果年利率为r%, 你的投资将在大约72/r年后翻番。 例如,如果年收益率为6%,你的投资将于约12年 后翻番。 为什么要说“大约”?因为如果利率过高,该法 则不再适用。 假设r = 72% ⇒ FVIF(72,1) = 1.7200,即一年后仅 为1.72倍,并未达到2倍。 类似,r = 36% ⇒ FVIF(36,2) = 1.8496,也未达到2倍。 ������ 可见,该法则只是一个近似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