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大学2012年普通生物学B卷

安徽大学2012年普通生物学B卷

普通生物学B 卷2011-2012一、名词解释题(3’*6=18’)1、双名法生物学上对生物种类的命名规则,用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

每个物种学名有两个部分组成:属名和种加词,并于其后附上命名者的姓名。

2、信号传导信号传导也称讯息传导,是指细胞外的讯息,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后,活化了细胞内部的讯息,进而使细胞产生一些反应。

这些讯息可能是光线、抗原、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发育讯息、生长因子、激素(荷尔蒙)、神经传导物质或一些营养物质等。

3、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指生物体内细胞在特定的内源和外源信号诱导下,其死亡途径被激活,并在有关基因的调控下发生程序性死亡。

是程序性死亡的一种主要形式,强调的是形态学上的改变。

它涉及染色质凝聚和外周化、细胞质减少、核片段化、细胞质致密化、与周围细胞联系中断、内质网与细胞膜融合,最终细胞片段化形成许多细胞凋亡体,被其他细胞吞入。

4、维管组织是一种复合组织,由多种组织按一定的方式与规律结合。

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木质部由管胞、导管分子、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共同构成,能运输水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韧皮部由筛管分子、筛胞、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共同构成,能运输有机物质。

5、凯氏带在根的内皮层细胞的上、下壁和径向壁上,常有木质化和栓质化的加厚,呈带状环绕细胞一周。

凯氏带的功能:选择性吸收,并把有害物质挡在了内皮层以外。

6、水华一些受到污染的淡水水体,在一定条件下某些藻类大量增殖,并漂浮在水面形成一层有异味和有颜色的藻体浮沫。

二、填空题(0.5’*24=12’)1、细胞骨架主要有三类纤维蛋白组成,它们分别是微管、微丝(肌动蛋白丝)和中间纤维。

2、动物骨骼有三种类型:液压骨骼如水螅,外骨骼如蝗虫,内骨骼如人类骨骼。

3、羊膜动物主要包括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4、昆虫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5、根据细胞的发育、结构和功能的不同,植物体内的组织可以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类型,前者按其所在植物体的部位不同又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等三种。

6、植物激素分五大类: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类、脱落酸和乙烯。

7、颈卵器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8、苔藓植物孢子体由孢蒴、蒴柄和基足构成。

9、RNA的种类有mRNA 、rRNA、tRNA3种。

三、选择题(1’*30=30’)1、肠上皮上的杯细胞具有分泌粘液的功能,它的游离端常有大量的()。

A、线粒体B、高尔基体C、内质网D、溶酶体2、下列细胞器中,哪个是细胞分泌物加工和包装的场所()。

A、核糖体B、溶酶体C、高尔基体D、核糖体3、某人观察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下列各项中何者足以说明该细胞是属于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

A、没有纺锤丝B、没有中心粒C、染色体发生复制D、核膜消失4、下列哪一项是心肌最显著的特征结构()。

A、H带B、多核C、闰盘D、肌浆5、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

A、血浆浓度B、迷走神经C、胃肠激素D、胃的充盈状态6、调节呼吸系统的基本中枢是()。

A、大脑B、小脑C、脊髓 D 、延髓7、一般情况下心脏节律的发起部位是()A、窦房结B、房室束C、浦肯野纤维D、房室结8、人眼视网膜上的哪个结构是人眼精细分辨能力的结构基础()A、黄斑B、中央凹C、红斑D、视盘9、下列有关耳的结构中,属于中耳的是()A、耳廓B、耳道C、听骨链D、耳蜗10、下列哪一组特征是脊索动物最重要的共同特征()A、脊索、闭管式循环系统、咽鳃裂B、脊索、咽鳃裂、肛后尾C、脊索、咽鳃裂、背神经管D、脊索,心脏位于腹面、肛后尾11、娃娃鱼属于哪个纲动物()A、鱼纲B、两栖纲C、爬行纲D、圆口纲12、在动物进化史上最早进化出呼吸系统的是()A、环节动物B、节肢动物C、软体动物D、扁形动物13、下列动物中属扁形动物门的是()A、疟原虫B、蛔虫C、血吸虫D、钩虫14、下列哪一类动物的口腔中没有牙齿()A、鸟类B、爬行类C、哺乳类D、鱼类15、在下列哪一类动物的唾液中,具有消化酶能进行口腔消化的是()A、两栖类B、爬行类C、鸟类D、哺乳类16、蕨类植物与裸子植物不同的结构是()A、胚B、维管系统C、种子D、颈卵器17、在对植物进行组织培养时,必须要添加的两种植物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当生长素浓度与细胞分裂素浓度相当时,植物的愈伤组织将()A、分化出根B、分化出芽C、不分化D、同时分化出根和芽18、在气孔张开时,水蒸气分子通过气孔的扩散速度()A、与气孔的面积成正比B、与气孔的周长成正比C、与气孔的周长成反比D、与气孔的面积成反比19、卡尔文循环中CO2固定的最初产物是()A、三碳化合物B、四碳化合物C、五碳化合物D、六碳化合物20、在叶绿体色素中,属于反应中心色素的是()A、类胡萝卜素B、藻胆素C、叶绿素bD、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21、在藻类中,海带、紫菜分别属于()A、蓝藻门、绿藻门B、褐藻门、绿藻门C、褐藻门、红藻门D、红藻门、蓝藻门22、下列常见植物中,不具有假果的植物是()A、苹果B、西瓜C、桃D、菠萝23、二细胞(二核)时期的花粉粒中含有()A、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精子B、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生殖细胞C、两个精子D、两个生殖细胞24、苔藓植物的苔纲和藓纲的代表分别是()A、地钱海带B、石莼葫芦藓C、地钱葫芦藓D、蓝藻紫菜25、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耐受性不同,下面表达正确的是()A根<芽<茎B、根<茎<芽C、芽<茎<根D、芽<根<茎26、通常,我们所说的银杏树所结的“白果”是()A、种子B、果实C、核果D、坚果27、Prunus persica ariana(油桃)中的nectariana表示()A、种加词B、亚种名C、变种加词D、属名28、以下哪项不是周皮的组成部分()A、木栓层B、维管形成层C、木栓形成层D、栓内层29、种子植物的侧根起源于()A、表皮B、木质部C、中柱鞘D、形成层30、Edward是镰形细胞性状的杂合体(Ss)。

由S和s代表的等位基因()A、位于X和Y染色体上B、连锁的C、位于同源染色体上D、均存在与Edward的每一个精细胞内1——5 BCBCA 6——10 DABCC 11——15 BCCAD 16——20 CCBAD 21——25 CCBCA 26——30 ACBCC四、简答题(4’*4=16’)1、胰岛素由哪个器官分泌,具有什么功能?血糖达到多少会尿糖?答案要点:胰脏中胰岛分泌胰岛素,具有调节血糖的功能,促使血糖降低。

(2’)血糖升高到一定阈值(160-180g/dL),肾脏就会排糖。

(2’)2、什么是细胞周期?一个周期内分为哪些过程?答案要点: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

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可以分为物质积累期和细胞分裂期:物质积累期:又可分为G1期,S期,G2期(2’)G1期从有丝分裂到DNA复制的一段时期,又称合成前期,此期主要合成RNA和核糖体。

该期特点是物质代谢活跃,迅速合成RNA和蛋白质,细胞体积显著增大。

这一期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下阶段S期的DNA复制做好物质和能量准备。

S期即DNA合成期,在此期除了合成DNA外,同时还要合成组蛋白,DNA复制所需要的酶都在这一时期合成。

G2期为DNA合成后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在这一时期,DNA合成终止,大量合成RNA及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和促成熟因子等。

细胞分裂期:又可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

(2’)前期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逐渐形成染色体。

染色体短而粗,强嗜碱性。

两个中心体向相反方向移动,在细胞中形成两极;而后以中心粒随体为起始点开始合成微管,形成纺锤体。

随着核仁相随染色质螺旋化,核仁逐渐消失。

核膜开始瓦解为离散的囊泡内质网。

中期细胞变为球形,核仁与核膜已完全消失。

染色体均移到细胞的赤道平面,从纺锤体两极发出的微管附着于每一个染色体的着丝点上。

从中期细胞可分离得到完整的染色体群,共46个,其中44各位常染色体2个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染色体组为44+XY女性为44+XX。

分离的染色体呈短粗棒状或发夹状,均有两个染色单体借狭窄的着丝点连接构成。

后期由于纺锤体微管的活动,着丝点纵裂,每一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分开,并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接近各自的中心体,染色单体逐分为两组。

与此同时,细胞波拉长,并由于赤道部细胞质下方环形微丝束的活动,该部缩窄,细胞遂成哑铃型。

末期染色单体逐渐解螺旋,重新出现染色质丝与核仁;内质网囊泡组合为核被膜;组胞赤道部缩窄加深,最后完全分裂为两个2倍体的子细胞。

G0期暂时离开细胞周期,停止细胞分裂,去执行一定生物学功能的细胞所处的时期。

另外还有一下细胞处于终末分化状态,细胞不会再分裂。

3、果实的结构以及其发育来源。

果实由果皮(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和种子(种皮、胚和胚乳)构成(2’)果皮由子房壁(有时还有其他结构)发育而来(0.5’)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0.5’)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0.5’)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0.5’)4、每天光照时数超过一定限度才能开花的植物称为什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使这类植物开花?长日照植物(2’)人工延长照射时间;暗期给予红光间断处理;人工添加赤霉素处理(2’)五、论述题(请在1或1’中选一题,2或2’中选一题每题12分共24分)1、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而两栖动物不是?1’、试举例说明呼吸系统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演化过程。

1、答题要点:爬行动物具备两栖动物不具备的适应陆生环境的特征;体内受精,羊膜卵,羊膜卵的出现使生殖过程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6’)爬行动物在一些结构和功能上更适应陆地生活。

(6’)1.厚厚的皮肤角质层减少水分蒸发2.更完善的呼吸系统和胸腹试呼吸解决了陆生环境因大量的运动对氧气的需求,从而解除对皮肤呼吸的依赖。

3.循环系统出现不完全的双循环,为陆上运动提供血液供应。

4.颈椎的出现多枚颈椎,扩大视野。

1’、答题要点:无脊椎动物(6’)第一次出现呼吸系统的是软体动物,是外套膜的褶皱。

陆生的种类进化出肺。

节肢动物的呼吸系统最多样,有鳃,气管和书肺。

脊索动物(6’)脊索动物门的低等种类用鳃呼吸,有咽鳃裂,如头索动物、尾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的鱼类、两栖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用肺呼吸。

总的趋势是;低等无脊椎动物,身体体积小,与外界交换速度快,无特殊的呼吸器官,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

高等的无脊椎动物水生的用鳃、书鳃呼吸,陆生的用气管和书肺呼吸。

脊椎动物陆生的用肺呼吸、水生的用鳃呼吸,两栖类幼时用腮呼吸,成体用肺呼吸。

呼吸器官的演化趋势是由无到有,有简单到复杂、增加表面积、由体外到体内,增加保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