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方猪种

中国地方猪种

取放牧或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方法,猪吃粗 饲料的比例较高。 土壤中的钙磷等矿物质含量高。
7
1. 华北型——体型外貌
真皮下微血管不发达。为保持体温,必须加 强新陈代谢,所以胃和肺的容量较大。
结实。体躯高大,背狭而长直,四肢粗壮, 腹部不太下垂。
运动多,肌肉发达,精肉多,脂肪少,多呈 单背,臀倾斜,腿也比较单薄。
4
一、中国地方猪种类型的划分
1. 华北型 2. 华南型 3. 华中型 4. 西南型 5. 江海型(华北、华中过渡型) 6. 高原型
5
一、中国地方猪种类型的划分
6
1. 华北型——自然条件
分布于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 燥,夏季高温,雨量适中。
农作物一年一熟到两熟,饲料条件比较艰苦。 人口较少,饲养粗放,许多地区的养猪多采
体重达90kg时,脂肪率不低于40%, 瘦肉率在40~42%左右。
性情温顺,易于调教,便于管理。
100
三、中国优良地方猪种简介
民猪 两广小花猪 金华猪 太湖猪 内江猪 香猪 藏猪
101
⑴东北民猪——生产性能
育肥性能
体重20.35 kg(106.5 d)至93.6 kg(244.9 d)需要138 d,料重比3.5,日增重为502 g。
华北型和华中型的猪数量多,而且二 者的交界地区很长,它们正处于汉水 和长江的中下游。
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工 农业发达,人们在猪种的培育和选种 过程中的干预较多,因而此地区猪种 间杂交情况极为复杂,过渡区域也较
60 宽。
4. 江海型——体型特征
额宽,耳大,皱纹深且多呈菱形。 腹大,骨骼粗壮,皮多由皱褶。 繁殖性能强,产仔多。 毛色:一是受华北型影响较大的为数
由于当地人民对肉质的要求较高,因而培育 成了早熟易肥、皮薄肉嫩的优良品种。
21
2. 华南型——体型特征
背腰宽阔、背部凹陷深,肋弯曲、胸较深, 腹部疏松多下垂拖地;
后躯丰满,臀部丰圆,大腿肥厚,四肢开阔 矮小,骨骼细致;
头短而宽,微凹,额部皱褶多横行,嘴筒短, 耳较小,竖立;
皮薄毛稀,鬃毛短小。毛色多为黑白相间。
⑷太湖猪
品种形成
它是太湖猪品种的一个系群,太湖猪起源于华东沿海靠近上 海的太湖周围地区。
生长性能——After Haley et al., 1992; Serra et al., 1992
Meishan Chinese
Large White
Growth performance
Feed : Gain
众多的的中小型黑猪;二是受华中型 猪影响较大的,呈明显的由黑向花过 渡的花猪。
61
4. 江海型(华中华北过渡 型)——代表猪种
太湖猪(梅山猪、姜曲海猪、二花脸猪 和嘉兴黑猪)、
枫泾猪 桃园猪
62
太湖猪
63
太湖猪
64
太湖猪
65
太湖猪
66
姜曲海猪
67
东串猪
68
虹桥猪
69
5. 西南型——自然条件
在耐热力方面,长白猪在高气温(32~39℃)下 呼吸数和心率均显著高于地方猪
96
⑵对饲料的消化力
用民猪与长白猪、内江猪与长白猪做的对比试验 中,无论低粗纤维(3%)或者高粗纤维(9%) 饲料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
当饲粮粗纤维为8.8%~11.3%水平时,金华猪的 日粮消化率显著高于长白猪(许梓荣等)。
肉色鲜红,没有PSE肉 肌纤维直径小,肉质细腻 肌肉内脂肪含量高,平均4.97% 口感细嫩多汁,肉味香浓
93
2、肉质好
地方猪和瘦肉型猪比较:
失水率平均低6.81; pH值均6.1以上,比对照组高0.39; 肌肉干物质百分数高2.83, 肌肉内脂肪高1.76; 肌纤维直径小18.43%, 单位面积上的肌纤维数量多34.66%。
28
篮塘猪
29
香猪
30
五指山猪
31
3. 华中型——自然条件
分布于长江和珠江之间的广大地区的 中部各省。
该地区的中部为两湖盆地和鄱阳盆地, 为粮、棉的主要产区,饲料条件丰足, 青绿多汁饲料也很丰富,但与华南型 猪所在地区相比则梢差。
32
3. 华中型——体型特征
外型较华南猪大,与华南猪基本相似, 呈圆桶型,背较宽,骨骼也较细致, 背腰多下陷,但不象华南猪那样厉害。
94
3. 抗逆性强
我国地方猪种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 工选择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对外界 不良环境条件的良好适应能力。
抗寒力与耐热力 对饲料的消化力 抗病力
95
⑴抗寒力与耐热力
在所有哺乳动物中,猪的适温区最窄,超过上下 临界温度对生产的波动颇大。
在抗寒力方面, 地方猪的体温调节能力强(如 心跳加快、呼吸次数增加)。长时间暴露于严寒 户外而不颤抖、不嗥叫。
头较平直,嘴筒长,耳大,额间皱纹纵行。 皮厚,多皱褶,毛粗密,鬃毛发达,冬季生
有一层棕红色的绒毛以御寒。毛色几乎全为 黑色。
8
1. 华北型——生长性能
由于历年来在饲养方式上采取放牧或 “吊架子”的方式,特别重视耐粗饲 的培养,因此,一般增重速度较慢, 并且前期增重速度不快,但在后期增 重很快。
89
②公猪性发育较早
公猪精液中出现成熟精子的年龄为73.27d,其中大花白猪 最早,为62d;内江猪最迟,为80.5d。
120 d时嘉兴黑猪的血浆睾丸酮水平为4.67 ng/ml,大 白猪仅为0.95,同龄金华公猪为3.47;
大花白猪60~70 d为1.75 ng/ml,同龄长白公猪仅为 0.24 ng/ml。
97
⑶抗病力
地方品种的抗病能力远远好于引进品 种和培育品种,从一定程度上看,这 也是地方品种适应性好的体现。
98
4、生长速度较慢
中国猪种普遍生长速度较慢,发育规律特殊。 如民猪75~250日龄平均日增重418g;太湖
猪60~300日龄日增重385g。
99
5、早熟易肥,性情温顺
中国猪种不但性成熟早,而且经济成 熟也早,适宜屠宰体重较小,一般 50~70kg。
50%~60% 3.49
100% 2.55
Backfat, mm
25.9
9.0
106
⑷梅山猪——繁殖性能
梅山猪是一个繁殖力极高、性成熟早的品种,大约3月龄就正 常的初情期,可受胎的年龄大约比常用品种提早一半。
平均窝产活仔14头左右。有关窝产仔数的研究都提到梅山猪 的窝产活仔数比西方品种母猪多3~4头。这也就是最西方学者 感兴趣的问题—“为何它有着比西方品种多的窝产仔数?”实际 上,窝产仔数是取决于排卵数和孕期成活数的综合结果。
耳亦稍大而下垂, 毛色为黑白花,也有少量黑猪。
33
3. 华中型——生产性能
生产性能介于华南猪和华北型猪之间, 产仔数为10~12头,乳头数一般为7对。
34
3. 华中型——代表猪种
浙江省的金华猪; 广东省的大花白猪。
35
金华猪
36
广东大花白猪
37
两广小花猪
38
隆林猪
39
因此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猪种有很大的 差别。
82
6. 高原型——体型特征
体型小,外貌象野猪, 头狭小呈锥形,嘴长直,耳小而直立, 背窄而微弓,腹小而紧凑,臀倾斜, 皮厚,鬃毛长而粗密,内生绒毛,毛色为全
黑,黑褐色及黑白花等。 终年放牧,四肢发达,奔跑能力强,心肺等
脏器十分发达,因而形成了结实有紧凑的体 83 型。
6. 高原型——生产性能
一年体重可达20~25 kg,2~3年可达35~40 kg。
繁殖力低,产仔数为5~6头,乳头5~6对。 发情迟(4~5月龄),妊娠期长,达120 d。 屠宰率低,只有65%。 84 鬃毛产量高,质量好,长度可达12~18 cm。
6. 高原型——代表猪种
藏猪 合作猪
胴体性能
胴体中皮占12.3%、骨占10.08%、瘦肉率 43.6%,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合占34%。
102
⑴东北民猪——生产性能
繁殖性能 初产仔数12.2头,经产15.5头; 乳头数7~8对; 出生个体重1.07kg; 利用年限5年。1ຫໍສະໝຸດ 3⑵两广小花猪——生产性能
104
⑶金华猪
105
85
藏猪
86
二、中国猪种的种质特性
1、繁殖力强 2、肉质好 3、抗逆性强 4、生长速度较慢 5、早熟易肥,性情温顺
87
1. 繁殖力强
性成熟早 公猪性发育较早 排卵数和产仔数多 其他特点
88
①性成熟早
秦鹏春等(1984)综述,嘉兴黑猪、二花脸猪、姜曲 海猪、内江猪、成华猪、大花白猪、东北民猪、金华猪、 大围子猪共9个品种。 母猪初情期日龄94.46 d,最早的姜曲海猪为36 d; 性成熟日龄为129.52 d,其中姜曲海猪为76.67 d。 地方猪种中,大型猪种(民猪、内江猪、大围子猪) 性成熟较迟,而小型猪种(姜曲海猪、二花脸猪)性 成熟较早。 一般初情期都在5~6月龄。
中国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占全球猪种的 34%。
地方品种数量较多,这一方面为我国猪肉生产提供了宝 贵丰富的遗传基础和材料资源,但同时也对地方品种的 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第一节 中国地方猪种
一、中国地方猪种类型的划分 二、中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 三、中国优良地方猪种简介 四、中国地方猪种资源的保种和利用
分布在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盆地内的饲料条件 丰富,肉质要求高,形成了早熟易肥的脂肉兼用 型猪种;分布在云贵高原上的猪种,因生长在海 拔2 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气候条件变化大, 放牧多,兼有大量农副产品做饲料,因而形成了 肌肉结实的腌肉型品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