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美国今日宇宙网站报道,2012年太阳活动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下一次活动高峰出现在2025年B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C .以太阳风为主要标志D .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不大 2.这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A .地球各地出现极光 B .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 .全球降水异常增多 D .我国北方出现极昼现象与地球所处宇宙环境最为相似的火星成为地球人探索外太空文明关注的重点。
表为地球和火星资料对照表。
据此完成3~4题。
3.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原因可能是火星①距日较远 ②公转周期较长 ③大气保温作用较弱 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 A .①② B .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④ 4.将火星与地球比较,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火星的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B .火星的昼夜交替周期比地球短C .火星赤道上沿东西方向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转D .火星绕日公转速度终年不变 5.根据下列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图中①、②、③三个圆依次代表的是A .太阳系 河外星系 总星系B .花岗岩 沉积岩 岩石C .冬季风 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D .棉花 生物资源 自然资源2012年7月24日,我国最南端的地级市——三沙市在永兴岛正式成立,管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图1为南海附近区域图。
据此回答6~7题。
6.三沙市成立时A .三沙市的自转线速度慢于北京市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km)公转 周期 自转 周期 质量 (地球为1)体 积 (地球为1)赤道平面与公转 轨道面夹角 地球 1.496 1年 23时56分4秒 1 1 23º26′源:] 火星2.2791.9年24时37分0.110.1523º59′B.去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C.三沙市白昼时间短于威海市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7.关于三沙市说法正确的是A.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B.夏至日受到阳光直射C.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D.春分、秋分时受到阳光直射党的十八大于北京时间2012年11月8日上午9:00举行开幕式,11月14日上午9:00举行闭幕式。
据此完成8~10题。
8.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中国留学生要准时收看十八大开幕式,打开电视机的时间应不迟于A.11月7日20:00 B.11月8日20:00 C.11月7日8:00 D.11月8日8:00 9.能正确反映十八大闭幕时的日照图是A.A B.B C.C D.D10.十八大会议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箭头的代号是图4中的A.a B.b C.c D.d图5为江苏三大名石图,图6为地壳物质循环图。
完成11~12题。
11.关于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B.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C.太湖石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D.昆石的形态主要和流水作用有关12.图6中表示昆石形成最主要的地质作用是A.甲B.乙C.丙D.丁图7为西藏某地景观图。
读图回答13~14题。
甲13.关于图示甲处地质地貌的类型及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褶皱岩层挤压B.断层岩层拉张C.峡谷流水侵蚀D.山麓冲积扇流水堆积14.图中区域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低、生物耐寒、冻土广布,体现了地理环境的特征是A.整体性B.差异性C.区域性D.开放性2017年12月6日,中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西成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读“秦岭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地质构造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向斜B.乙是背斜C.丙是断层D.丁是滑坡16.图中最适合建设地铁轨道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阿贡火山自2017年8月起就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回答17~18题。
据此回答17~18题。
17.阿贡火山的喷发物主要来自A.地壳B.下地幔C.上地幔D.岩石圈18.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图9数码所示辐射减弱的是A.①B.②C.③D.④①②③④⑤ 活动路线 活动区域小明暑假到某农村姥姥家度假,发现堂屋虽没有空调,但白天因有“穿堂风”而感觉凉爽。
图为房屋布局图。
据此回答19~20题。
19.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A .热力环流B .大气环流C .温室效应D .季风环流20.此时,“穿堂风”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 .由西向东B .由东向西C .由北向南D .由南向北2016年中秋节,台风“莫兰蒂”登陆厦门,厦门市发布台风红色预警。
回答21~22题。
21.下列示意图中,反映上述气象灾害的是22.形成该天气系统的直接原因是A .水平气压梯度力B .地转偏向力C .摩擦力D .重力 图12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图和活动区域。
据此回答23~24题。
23.导致沿途①和④两地气候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A .太阳辐射B .大气环流C .海陆位置D .洋流 24.当①地吹西北风时,④地的气候特征是A .炎热干燥B .温和多雨C .终年湿润D .寒冷少雨图13 是某大洋环流模式图。
读图回答25~26 题。
25.图中所在的海域可能是A.北半球副热带海区B.北半球副极地海区C.冬季北印度洋海区D.南半球副热带海区26.沿岸最可能形成荒漠景观的是A.①B.②C.③D.④达喀尔拉力赛是世界上最严酷和最富有冒险精神的赛车运动。
第34届达喀尔拉力赛于2012年1月1日在南美三国举行。
读图回答27~28题。
27.选手沿途遇到的最多“险境”可能是A.繁密雨林B.干热荒漠C.泥泞沼泽D.冰天雪地28.关于图中西海岸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向由低纬到高纬B.该洋流所在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流动C.该洋流属于寒流性质D.加剧了沿岸地区水循环图14为“碳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29~30题。
29.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圈层分别是A.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B.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30.①过程可能导致A.臭氧层破坏B.生物种群增多C.全球气候变暖D.海平面下降二、综合题:满分40分。
31.(10分)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B、D、F所代表风带的风向。
(2分)(2)气压带的名称:A E (2分)(3)气压带A控制的地区与气压带G控制的地区相比,降水较。
(1分)(4)当A气压带移到赤道以北时,则北半球是季节,亚欧大陆上空的气压中心是(填“高或低”)气压中心,被该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气压带。
(3分)(5)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举行,正值我国盛夏酷暑季节,而在英国的中国代表团的服装以长衣长裤为主,这是因为此时伦敦的天气特点是,原因是受控制(填字母)。
(2分)32.(15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自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A)正式出发,11月29日抵达中山站,并于2012年4月8日完成考察任务返回上海港,历时164天,航程3万余海里。
图15是航行路线,图16是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码头(B)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17是地球公转示意图。
(1)考察队出发时,A此时的气候特点是。
B处的气侯类型是,此时的气候特点是,原因是。
(4分)(2)考察船出发途经②附近时,航行速度变,原因是;经过③时很艰难,原因是。
(3分)(3)从①→②→③体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形成的基础是。
(2分)(4)从出发到抵达中山站期间,地球运行在图17中公转轨道A、B、C、D四段中的(填字母),此期间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2分)(5)图17中甲处的节气是_______。
当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此时杭州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3分)(6)①自然带近年来遭受人类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这对全球气候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1分)33.(8分)下图为“某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此时的风向:甲________,乙________;乙地风力________甲地,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A、B、C、D四条虚线处,可能形成锋面的是__________,这两个锋面的性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锋面_____雨区的位置在锋后。
(3)图中乙地未来几天可能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天气。
34.(7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从②到①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
(2分)(2)③处的地貌类型是,其成因是,其形成所反映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3)丁附近是否可以建水库?(填“是或否”),原因是。
(2分)地理模拟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1.B2.B3.C4.A5.C6.C7.C8.A9.D 10.B 11.C 12.C 13.A 14.A 15.A 16.C 17.C 18.B 19.A 20.C 21.D 22.A 23.B 24.B 25.A 26.C 27.B 28.C 29.B 30.C31.(10分)(1)图略(2分)(2)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2分)(3)多(1分)(4)夏季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3分)(5)多阴雨天气D(2分)32.(15分)(1)寒冷干燥地中海气候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4分)(2)慢逆流航行地处西风带,风大浪急(3分)(3)从赤道向两极分异热量(2分)(4)D 逐渐变快(2分)(5)冬至(1分)北回归线及其以北(1分)昼最长、夜最短;昼长于夜(1分)(6)全球气候变暖(1分)33.(8分)(1)东北风西南风大于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4分)(2)C和D 冷锋和暖锋C(3分)(3)阴天、大风、雨雪、降温(1分)34.(7分)(1)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垂直分异(2分)(2)山麓冲积扇河流沉积作用塑造地表形态(3分)(3)否有断层,地质不稳定,易渗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