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含流程图)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含流程图)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为使本公司行政部管理作业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使之有序可循,并通过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做好员工教育培训,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激发员工潜能,调动员工士气,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产品符合客户之要求及公司经营战略目标之实现。

2.0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人员的招聘、任用、培训、考核、激励等人事作业管理活动。

3.0定义:无。

4.0职责:4.1行政部:4.1.1建立公司组织架构,制定各部门职责权限,拟定岗位编制,编制岗位说明书;4.1.2负责人力资源招聘、录用、考核、培训、异动、薪酬与员工激励等人事管理工作;4.1.3负责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并监督各部门落实状况,对培训效果评估,建立员工培训档案。

4.2各部门:提报人力资源需求及培训需求申请,培训工作的实施,以及培训有效性的评估,并对部属员工绩效进行考评、激励管理。

5.0内容及要求:5.1任职资格体系:5.1.1行政部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和目标,对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诊断分析与预测,并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计划;5.1.2建立和完善公司组织架构,各部门职责权限,完善职位体系建设,进行岗位分析与职位评价,拟定岗位编制,制定岗位说明书。

岗位说明书中明确规定了各岗位所需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要求。

5.1.3制定设计及工艺开发人员的岗位说明书时,应加以识别其岗位对开发工具和技术的要求,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PRO-E或UG)软件,制造设计(DFM),产品先期策划(APQP),失效模式分析(FMEA)等。

5.2人力资源需求审批:5.2.1用人部门因业务扩大编制、岗位空缺(含离职、调任)或人力储备等原因,可依部门组织架构人员编制,按照岗位职责与任用资格及条件,提报人力资源增补需求,填写《人员需求申请表》,经部门权责主管审批后,送行政部审核,呈报副总经理或总经理核准;5.2.2行政部依据核准的《人员需求申请表》及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制定招聘计划,选择招聘渠道和方法,进行招聘作业程序。

5.3招聘作业:5.3.1招聘途径或渠道:行政部根据招聘职位的不同要求,选择适当招聘渠道、途径及方法,发布招聘信息。

5.3.1.1内部招聘:内部推荐、选拔或向公司员工发出招聘通告的招聘形式;5.3.1.2外部招聘;向公司外媒界、专业人才网站及相关人力资源机构发布信息、或到人才市场现场招聘的形式。

5.3.2行政部在现场招聘时,对符合条件(必须要年满18周岁)的应征人员进行筛选,对初步筛选符合要求的应征者通知其到公司面试;招聘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应聘人员的保证金、押金,不得扣押证件,不得以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为由拒绝聘用。

5.3.3通过报纸广告媒体、专业人才网站招聘途径的,收集应征人员资料进行筛选,对初步符合要求的应征者,以电话、邮件通知其到公司面试;5.3.4行政部对来到公司面试的应征人员,查验相关证件,发给《员工履历表》进行填写,对应聘者进行初试筛选,再推荐给用人部门复试,经部门复试合格后,必要岗位再推荐给总经理作进一步甄选确定;各级面试主考人员将面试结果填写在《职员面试评估表》相应的栏目中;5.3.5行政部依据用人部门签署的录用意见,对面试合格应征者进行工资谈判,双方达成一致后经上级主管核准后确认报到事宜;5.3.6员工在报到当日携带个人资料至行政部办理入职手续,签订劳动合同。

直接人员及普通职员由部门文员带领至部门安排工作;课级(含)以上人员由行政部带领至各单位进行简单介绍了解;资讯课更新通讯录,行政部以邮件的形式公布该员的联系方式包括邮箱地址。

5.3.7人员入职后由行政部统一保管人员的档案,包含履历表、劳动合同、个人有效证件复印件及学位、学历证件等。

5.4岗位试用、试用考评:5.4.1被试用的员工经过职前培训后上岗参与公司部门工作,根据规定的试用期限由其部门主管对其进行观察、考评,试用期满考核合格者办理转正手续成为正式员工。

5.4.2经试用考核不适合其岗位要求的,部门主管应于试用期结束前15个工作日知会行政部,并经行政部确认后,按流程办理离职手续。

5.5员工离职:5.5.1试用期满员工离职需提前30天填写书面辞职单逐级经部门主管审批,试用期内人员需提前3天填写书面辞职单并逐级审批,并在离职到期日办理交接手续方可离职。

5.5.2因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除名者,由部门主管开出《奖惩单》,依照奖惩办法作业。

5.5.3员工离职办完交接后至指定地点确认工资,由财务通过转账或现金方式结算离职工资。

5.6教育培训5.6.1教育培训分类:5.6.1.1按主办单位分:◆内训:由公司主导,推荐内部讲师或聘请外部讲师到公司内给员工授课的方式。

◆外训:由外部培训机构主导,各部门根据培训需求提报申请,经公司领导批准,外派受训人员参加外部培训机构举办的特殊技能或专业培训。

5.6.1.2按培训方式分:◆脱产培训:参训者完全离开工作岗位参加培训的方式;◆半脱产培训:参训者边工作边培训的方式;◆业余培训:参训者利用工作之余休息时间培训的方式。

5.6.1.3按培训课程分:个人发展类、人力资源管理类、生产管理类、品质管理类、市场营销类、战略管理类、财务管理类、标准体系类(如:QMS、EMS、HSPM)、管理工具类(如:MBO)、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培训。

5.6.1.4按培训对象分:管理人员(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工程人员、品质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物料控制人员、财务人员、技术工人、特殊工种人员、重大危险岗位人员、基层(生产线)操作人员等培训。

5.6.1.5按培训性质分:◆入职培训:新员工的入职培训由行政部组织实施,其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司简介;➢质量/HSF/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公司规章制度;➢消防安全知识;➢职业健康安全知识;➢7S知识;➢质量、环境意识等;由行政部编制入职培训教材,在新员工入职当天进行入职培训。

经培训考核合格后,行政部根据各部门人力资源需求分配新员工到用人部门,由用人部门进行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行政部为员工办理入职手续后,由各用人部门执行上岗前培训。

培训内容根据岗位之相关工作技能要求如程序文件、管理办法、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安全操作等实施,并于七个工作日内完成,新员工及转岗人员必须经培训并考核合格方可正式上岗工作,包括代理工作人员及调岗工作人员。

员工之培训内容及考核结果由各用人部门记录于《员工培训履历表》。

★特殊技能培训:公司现有的特殊岗位包括仪校人员、内审员、叉车工、电工、焊工、品管人员、技术工种人员、焊锡员等,特殊岗位人员须持证上岗。

品管人员、特殊工序及特殊过程人员,上岗前经培训考核合格,由行政部签发“上岗证”后方可上岗工作;特种作业人员及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如:叉车工、电工、电焊工),需参加专业机构举办的培训,并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书,入职前交验有效资格证书,经行政部审查鉴定符合要求者,方可办理入职手续;内部审核员需依《内部审核控制程序》之规定,参加相关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经审核鉴定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工作;量规、仪器校正管理人员需参加国家有资质的机构举办的培训,并取得相应合格证书,经审核鉴定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工作。

◆重大危险岗位培训:公司现有的重大危险岗位包括:接触化学品岗位、噪声岗位、焊锡岗位、粉尘岗位、电工、焊工等重大危险岗位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主任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在职培训:为提高在职员工的素质与技能及安全意识,而进行的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及安全知识,以顺应公司发展需求的培训。

5.6.2培训方法:根据不同性质的课程特性与不同的培训对象,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培训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看录像、案例分析、游戏法、研讨会、角色扮演、参观或观摩法、实践法、体验法、头脑风暴法、导师带徒等。

5.6.3在职培训计划:5.6.3.1每年度12月由行政部发给各部门《年度培训需求调查表》,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认真填写部门培训需求提交到行政部,行政部根据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同时结合公司次年度的人力资源规划及经营目标,综合拟定公司下年度的总体《年度培训计划》及费用预算,呈报总经理核准后将《年度培训计划》分发到相关部门。

5.6.3.2行政部根据《年度培训计划》拟定次月《月份培训计划》,并进行培训进度与效果跟踪。

5.6.3.3因新技术、新设备引进或其它原因,需临时提出培训需求的,可自行编制教材,并经主管审核后安排培训。

5.6.4在职培训执行:5.6.4.1公司级培训由行政部负责联系具体培训课程的讲师,并做好授课前的准备工作(如:讲义、培训签到表、实际操作考核评估表、试卷、教学仪器与设备等);部门内部组织培训的,由各部门自行安排,并将相关培训信息以邮件或电话的形式知会行政部;5.6.4.2各部门依照《年度培训计划》将当月培训计划提报至行政部,行政部将对培训实施情况进行稽核;若为跨部门培训由主导单位自行组织;5.6.4.3若不能如期实施,应作出变更调整,由培训部门填写联络单注明变更原因等信息,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交给行政部,行政部在《年度培训计划》、《月份培训计划》上注明变更信息,变更延迟课程确保在下个计划时间段内完成;5.6.5教育培训考核:5.6.5.1公司培训部门依据各培训课程之实际需要,对参训人员进行适当的训后考核(考核形式分为:笔试(≥60分合格)、实际操作、写《培训心得报告》等,培训考核不合格者进行二次培训,二次考核后仍不合格者进行转岗,转岗后经考核仍不合格者解除劳动关系。

5.6.5.2考核结果登入《员工培训履历表》内,由行政部保存,直至该员工离开本公司,并作为个人晋升、调任的参考依据。

5.6.6外部培训:5.5.6.1因现阶段工作或公司未来发展需求,需参加公司外部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课程的,由部门填写《外部培训申请表》提出申请,送交行政部签署意见,呈总经理批准后由行政部安排人员参训。

5.6.6.2受训后,外部培训相关资料(包括教材、讲义(PPT)、证书等)必须在行政部备份存档,并充当起内部讲师的角色,对其他需要学习相关知识的员工讲授培训内容。

5.6.6.3外训人员单次培训费用超过3000元人民币(含3000元)者,或多次培训费用累积超过5000元人民币(含5000元)者,应在培训前与公司签订《外部培训协议书》,限定服务期。

5.6.6.4所有培训费用的报销均需提供完整的《外部培训申请表》及相关发票,作为报销凭证的附件。

5.6.7教育培训宣传:通过公司大会、部门早会、宣传栏、通知、通告、公司局域网等形式宣传ISO/TS16949:2009、ISO9001:2008、ISO14001:2004、IECQQC080000:2012、OHSAS18001:2007、7S、企业文化、公司质量/HSF/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相关管理制度,以达成员工对所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达成公司的质量/HSF/环境目标和战略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