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选择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选择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选择
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格局的进一步演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趋势日益明显,为了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谋求最大利益,使得国家经济更稳定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国家的影响力与国际话语权,我们就必须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采取正确的策略。

一、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所处的环境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之间为了促使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劳务和产品等在一定区域内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而建立的国家经济集团,成员国之间互惠互利,在国际经济关系中采取一致的立场。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趋势,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991年在“一个中国”和“区别主权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原则基础上,中国、中国台湾和香港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2 年11 月,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 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除了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外,还有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由于2008 年下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美日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均陷入衰退。

为应对危机,各经济组织纷纷出台措施,力图稳定金融市场和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经济复苏迹象依然难觅,近日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公布的负面经济数据显示,其经济衰退程度日益加深。

欧元区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

东盟和东亚国家大多是外向型经济,严重依赖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

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美欧经济陷入低迷,消费能力锐减的同时,在危机条件下
贸易和投资的保护主义更有可能被重新拾起。

二、世界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北美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积极方面来说,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后的“贸易创造”效应使北美地区经济增加了活力。

拉动对包括中国产品在内的区外产品的需求。

区域内贸易规则和产品标准的统一也有利于降低我国企业的市场开拓成本。

北美自由贸易区向南扩展,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及其内部贸易规则的统一也有利于我国对整个拉丁美洲市场的开拓。

从消极影响方面来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对区外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贸易转移效应。

协定给墨西哥提供优惠待遇使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产品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影响到国际资金和技术的流向,导致其向北美市场倾斜,增加了中国吸引外资的难度。

(二)APEC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机遇
APEC要求各成员大幅消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我国的外贸出口开辟了新的天地。

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两个轮子同时滚动,符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

加强经济技术合作达国家的持续发展。

为设备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奠定基础。

不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改进技术,也有利于发中国应抓住这一机遇,大力推动同他国的合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为设备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奠定基础。

2、挑战
关税的大幅度削减,使中国的大部分企业面临巨大挑战。

APEC决定将能源、化工、电讯、汽车工业产品、玩具、首饰等酒类产品的关税从1999年开始降为
零,这其中有中国的弱项居多,尤其是电子、汽车工业对我国的冲击尤大。

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极为不利。

APEC成员东南亚诸国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的贸易出口和金融体系带来一定影响。

中国的出口市场包括APEC中的其他亚洲国家,贬值后需求猛跌,使中国的出口受到极大的伤害。

中国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本国产品的出口。

同时,要完善宏观经济的调控,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应变能力,改变体制,加强对经济的监控,优化外资投资结构等。

三、中国的应对策略
中国在保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压力。

面对这样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国际大环境,中国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确定自己的区域经济和国际贸易政策,以谋求更快更稳定的发展。

(一)、推进APEC紧密经济组织化
APEC是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的重要依托。

中国参加APEC 是为了能够与邻国一起合作,致力于区域经济建设,有利于减少区域政治冲突的危险。

一旦APEC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组织,中国的出口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APEC 内部所存在的次区域经济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同时,成员之间贸易壁垒逐步削减,与区外国家相比,可以获得更加长期、稳定的市场保证。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区域经济组织内部的资本流动可以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的投资。

再次,区域内经济合作,有利于我国的技术引进和技术进步。

最后,进一步向区内成员开放我国市场,可以促进国内资源的重新配置;小范围的大幅度开放,可以使我国政府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国内经济的严重震荡。

(二)、加快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
中国与东盟仍应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努力加强磋商与谈判,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第一, 双方的贸易将有更大的增长, 贸易结构进一步合理化随着入世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加快, 特别是我国的制造业将会有快速发展, 将带动对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增加。

第二, 双方的相互直接投资将逐步扩大随着东盟与中国双方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 相互投资将会增多。

第三, 经济合作领域将日益拓宽随着双方自由贸易区协定谈判的正式启动和实施, 双
方的经济合作将进入一个全面深化发展的新阶段, 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 投资合作方式将更加多元化。

(三)、实现多元化出口商品市场,国际化技术标准,突破非关税壁垒外贸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参与外贸的企业和产品。

市场多元化战略将特别强调提高外贸竞争力问题。

第一,调整后的市场多元化战略途径首先明确表示实现战略的核心是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企业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主体。

今后政策应重点倾向于对企业的支持和服务,要使企业的投入能够得到丰厚的回报,企业才会有兴趣有信心开拓国际市场。

第二,产品是开拓市场能力的另一重要方面。

出口产品结构决定了我国出口市场结构,成为市场多元化战略定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贸易方式的多元化是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手段。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要重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要在我国实际生产力水平基础上,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手段开拓国际市场。

第四,加强对外投资,突破他国和组织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曾经遭遇和正在经历的贸易歧视,绝大部分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加快技术标准国际化。

“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作为我国技术标准国际化战略的核心课题,将根据“整体设计、重点突破、分类事实、滚动支持”的原则加快研究
和实验。

技术标准国际化,有利于提高我国产品的整体质量,增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使企业在生产、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一旦发生贸易摩擦,国际化的技术标准可以帮助企业免予受到质量方面的指责,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

总而言之,中国应以推进APEC成为更紧密的区域经济组织,继续发展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策略重点;从中国自身发展战略来看,只有更多的企业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有竞争力的、多元化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企业才能从更广阔的市场寻求商机,拓展生存发展之道。

只有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推行“走出去”战略,才能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突破其他区域经济组织和国家的贸易壁垒,在贸易摩擦发生时占领有利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