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
关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的诊断标准。
血管性痴呆病因较明确,若能早期诊断,预后相对较好。
治疗主要包括针对原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和促进脑功能恢复两方面。
1.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目前VaD的诊断标准很多,以下是使用较广的4种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疾病统计和诊断手册第4版(DSM-IV)、WHO疾病分类第10修订版(ICE-10)、美国加州AD诊断和治疗中心(ADDTC)标准及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
这些诊断标准的共同特点都包括3个步骤:(1)先确定有无痴呆;(2)再确定脑血管病尤其是卒中是否存在;(3)最后确定痴呆是否与脑血管病相关。
1.1 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
1.1.1 临床很可能(probable)血管性痴呆
(1)痴呆符合DSM-Ⅳ-R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
明显下降,尤其是自身前后对比,记忆力下降,以及2个以上认知功能障碍,如定向、注意、言语、视空间功能、执行功
能、运动控制等,其严重程度已干扰日常生活,并经神经心理学测试证实。
(2)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检查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偏瘫、中枢性面瘫、感觉障碍、偏盲、言语障碍等,符合CT、MRI上相应病灶,可有/无卒中史。
影像学表现:多个腔隙性脑梗死或者大梗死灶或重要功能部位的梗死(如丘脑、基底前脑),或广泛的脑室周围白质损害。
(3)痴呆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痴呆发生于卒中后3个月内,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认知功能障碍突然加重、或波动、或呈阶梯样逐渐进展。
(4)支持血管性痴呆诊断:(1)认知功能损害不均匀性(斑块状损害);(2)人格相对完整;(3)病程波动,多次脑卒中史;(4)可呈现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等体征;(5)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1.2 可能为(possible)血管性痴呆
1.符合上述痴呆的诊断;
2.有脑血管病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
3.痴呆和脑血管病可能有关,但在时间或影像学方面证
据不足。
1.1.3 确诊血管性痴呆
临床诊断为很可能或可能的血管性痴呆,并由尸检或活检证
实不含超过年龄相关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和老年斑(SP)数,以及其他变性疾患组织学特征。
1.1.4 排除性诊断(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
(1)意识障碍;
(2)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病等); (3)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痴呆;
(4)精神疾病(抑郁症等)。
注:当血管性痴呆合并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时,建议用并列诊断,而不用“混合性痴呆”的诊断。
1.2 ICD-10 1992的VaD诊断标准
(1)存在多个认加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障碍和一个或多个其他认知障碍(包括语言、应用、感知、视空间功能或执行功能异常);
(2)以上损害明显影响社会和职业功能,并与以往水平相比有显著减退;
(3)有与痴呆发生相关的卒中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证据。
1.3 VaD的NINDS-AIREN的诊断标准
1.3.1 可能的VaD的诊断标准
(1)痴呆。
(2)脑血管病。
(3)上述两者之间有相关性。
痴呆在卒中后3个月内发病;认知功能突然恶化或认知障碍呈波动式阶梯样进展。
1.3.2 支持可能的VaD诊断的临床特征
(1)早期出现步态异常;
(2)没有诱因的摇晃和跌倒史;
(3)不能用泌尿系统疾病解释的早期尿频、尿急和其他泌尿系统症状;
(4)假性球麻痹;
(5)人格和情感改变。
1.3.3 不确定或不可能的VaD的诊断特征
(1)早期出现记忆损害和记忆力进展性下降,但没有相应的脑影像学局灶性病灶;
(2)除认知障碍外缺乏其他局灶性神经体质;
(3)脑影像学上缺乏脑血管病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