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重病人输血特点及输血指南

危重病人输血特点及输血指南

4年 1年
危重病人输血注意事项
PART
4
输血的注意事项
危重病人病情重,变化快,护士 应迅速交叉配血、输血,但必须 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进行操作。现从抽血备血、领血、 输血及输血后主要的注意事项总 结如下:
ADD YOUR TITLE HERE
抽血
领血
输血
速度
1、核对医嘱、输血申请单及条形码,不要提前在 采血管上贴上 标签;
ADD YOUR TITLE HERE
抽血
输血
输血
速度
红细胞:前15分钟缓慢输注(15-20滴/分),密切观察后根据情
况调节速度(40-60滴/分),一袋血4小时内输完。
血小板: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一个治疗量在30min内输
完(80-100滴/分)。
冷沉淀:融化后以病人能耐受的较快速度输注,1单位在10min内
血小板的输注需要:
1.血小板减少症<150×109(近40%的ICU病人); 2.严重血小板减少症<50×109; 3.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 4.血小板减少时需要进行创伤性操作。
输血小板的指征
1.输血小板之前应做血小板计数测定及血小板功能 测定;
2.血小板功能正常,血小板计数>100 ×109/L,无 需输血小板;
2.重 病人病情重,常危及生命,应根据病情输血;
3.繁 病人常多发数处伤口或疾病,输血要求较高;
4.缺 病人意识可能淡漠甚至昏迷,输血前后与病人 沟通缺乏,应加强观察。
危重病人输血特点:
1.血小急 危重病人具有急迫性,病情变化快,遵 医嘱备血及输血应迅速;
2.重 病人病情重,常危及生命,应根据病情输血;
(四)普通冰冻血浆
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五)洗涤红细胞
用于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高钾血症、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患者
内科输血指南
14
(六)冷沉淀
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 <0.8g/L
(七)全血
急性出血引起血红蛋白<70g/L或Hct<0.22出现失 血性休克;用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仍是治疗失血性休克 的主要输血方案
急性失血病人的首要目标是维持CI,其次才是纠 正贫血;液制品无法提高血流量;甚至减少血流 量和加重组织缺氧。
危重病人是否需要输血
正常成年人的DO2约为1000ml/min,VO2约为 250ml,氧摄取率约为25%。 “供应依赖性”——DO2下降,O2ER氧摄取 率升高,VO2氧耗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 DO2下降低于某一临界值后,氧摄取率升高 达到最大值, VO2开始下降。 “病理性供应依赖”——疾病状态下控制氧 摄取的机制受到损害,迫使通过输血或输液 的方式提高DO2至正常水平之上。
热,可伴恶心,呕吐;
单击编辑标题
单击编辑标题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根据您的需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根据您的需
处理:要自发由拉热伸文本先框大小兆可减慢输血速度并加强保温要自,由拉伸找文本寻框大小原
因,异丙嗪、氢化可的松,必要时中止输血(溶血或
输血治疗
注释
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机体的组织细胞失血 达总血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
2.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 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
3.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
4.血容量补足后输血的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 内首容选红细胞制品;
输血治疗
注释
5.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 用于大量输血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 正常,红细胞压积达0.20(Hb>60g/L)的贫血不 会影响组织氧合;
危重病人输血及临床输血指南
1.内、外科输血指南
CONTENS
2.危重病人输血指南与路径 3.危重病人输血指征
4.危重病人输血注意事项
内、外科输血指南
PART
1
输血相关规范和指南
1999年第一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2000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2006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输血指南 2012年第二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2012英国《成人重症患者贫血与红细胞输血管理指南》
3.大量出血病人血小板计数<50 ×109/L是输血小 板的绝对指征;
4.血小板计数50~100×109/L,是否需要输血小板 应根据潜在的血小板功能障碍、预计或进行性出血、 狭窄腔隙(如大脑和眼)出血等危险因素确定;
5.已知或可疑血小板功能障碍和微血管出血,即使 血小板计数正常,也是输血小板的指征。
13.即使患者血液置换量达全身血液总量,实际上还会 有1/3自体成分(包括凝血因子)保留在体内,仍然 有足够的凝血功能; 内容Fra bibliotek输血治疗
注释
14.休克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可导致消耗性凝血障碍; 15.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必须达到10~15ml/kg, 才能有效; 16.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扩容剂; 17.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促进伤口愈合。
血袋有破损、漏血
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红细胞呈紫红色
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
ADD YOUR TITLE HERE
抽血
领血
输血
速度
1、输血前,两位护士共同三查九对后双签名 2、由两位护士带病历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后进行输血。 3、血制品从血库取回后30min内开始输入,不可自行贮血。 4、血液内不可添加其他药物,专用通路。不可剧烈震荡 5、输注前后,NS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 两袋血之间需用NS冲洗输血器。 6、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国 外认为连续输注4单位血液时应更换输血器。 7、多种血液成分输注时,优先输注血小板。 8、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后15min,输血过程中每小时,输血 结束后4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输血反应的发生。 9、做好护理记录
危重病人是否需要输血
重症监护的目的:
给机体组织建立足够的氧输送(DO2),以 维持重要器官的耗氧量(VO2),防止器官功能障 碍,或已有功能障碍器官恢复功能
Fick公式: DO2= SaO2×CI.( 580-700) DO2=1.34SaO2×HB×CI×10
注释:CI减少带来的威胁远大于HB浓度的降低;
外科输血指南
5
(一)红细胞: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 心肺代偿功能及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二)血小板: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50-100×109/L,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 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制渗血,不受限制。
外科输血指南
(三)新鲜冰冻血浆
6
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红细胞后(出血量或
输血量≥患者自身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紧急对抗华法令抗凝血作用。
(四)冷沉淀
纤维蛋白原<0.8g/L
(五)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的 患者持续活动性出血,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30%。
3.繁 病人常多发数处伤口或疾病,输血要求较高;
4.缺 病人意识可能淡漠甚至昏迷,输血前后与病人 沟通缺乏,应加强观察。
重病人输血特点:
血制品
保存温度
少白细胞红细胞
4±2℃
洗涤红细胞 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 普通冰冻血浆 冷沉淀
4±2℃ 22±2℃ -20℃以下 -20℃以下
保存期 ACD:21天 CPD:28 天 CPDA: 35天 24小时内输注
危重病人的贫血原因:
1.几乎95%的危重病人进入ICU后第3天,Hg值就低于正常范围; 2.美国研究表明近40%的危重病人接受了输血,平均每人输注5U的 红细胞; 3.危重病人贫血的原因: 1)过量的静脉采血(每天采血量达41ml,甚至60—70ml); 2)红细胞生成不足(功能性铁缺乏症,骨髓增生低下性贫血); 3)急性或进行性失血。
八对: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 RH因子)、诊断 2、两位护士至病人床旁抽血,一次一个患者; 3、抽血前做好核对病人身份(自报姓名,腕带); 4、条形码上双签名; 5、不要在输液管中直接获取血标本; 6、血标本采集一般需5ML,不得少于3ML,应在1小时之内送血库;
ADD YOUR TITLE HERE
抽血
领血
输血
速度
1、携带领血单、病历、取血箱至血库领血;
2、评估病人病情、环境温度、血袋数;
3、与血库工作人员进行核对,签名及领血时间:
三查:血的质量、血的有效期、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九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 血液剂量、种类、质量及有效期
4、血制品有下列情况时不得领取: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10.分娩妇女血小板可能会低于50×109/L(妊娠性血 内小容板减少)而不一定输血小板;
输血治疗
注释
11.因输血小板后的峰值决定其效果,缓慢输入的效果 较差,所以输血小板时应快速输注,并一次性足量使 用;
12.只要纤维蛋白原浓度>0.8g/L,即使凝血因子只 有正常的30%,凝血功能仍可维持正常;
单击此处编辑您要内容,建议您 在展示时采用微软雅黑字体
重症监护治疗患者输血路径
单击此处编辑您要的内容,建议 您在展示时采用微软雅黑字体
单击此处编辑您要的内容,建议 您在展示时采用微软雅黑字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