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文学整理资料

比较文学整理资料

比较文学整理资料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亨利·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回话、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第一、“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这四个方面是对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总体的全面概括,而不是指具体的研究实践。

第二、这四个“跨”具有广泛的含义,既是指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也是指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一个必备的特性,同时也可以指比较文学的特殊视角和特殊方法,甚至是评论者的心态。

第三、在四个“跨”当中,除“跨学科”之外其余三“跨”是互相联系的,而且在内容上有所重叠,但各有所指。

第四、这里的“跨文化”指的是跨越文化体系。

第五、我们跨出文学的门槛,面向如此广大的学术世界的时候,必须把握好这个“跨越”的限度。

最后,一个学科的定义只能是对这门学科的本质属性和本质特点的规定,不可能把一切问题都容纳进来,表述的一清二楚。

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民族文学的定义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3、世界文学的定义世界文学是马克思和歌德对文学未来的一种远瞻,指的是人类文学奖发展到一个新的理想的历史阶段,各民族国家地区间的割裂将消除,各民族文学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统一成一个综合体。

(世界文学有时指人类有史以来所产生的世界各民族文学的总和,有时指世界文学史上出现的那些具有世界意义和不朽价值的伟大作品,有时指根据一定标准选择和收集成的世界各国文学作品集。

)4、总体文学的定义总体文学原意是指文学的问题、原则、源流、运动等,是诗学和美学的总称,实际上就是文学理论、文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不过它要求从多国的文学现象中来探讨一般规律。

5、法国学派【19世纪80、90年代开始】代表人物布吕纳介(将达尔文进化论引入文学史研究)、戴克斯特(1895完成了法国第一部科学的比较文学专著,也是第一篇比较文学学位论文《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贝茨(博士论文《海涅在法国》《比较文学目录初稿》)、巴尔登斯贝格(创建杂志《比较文学评论》,著作有《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等,主张严格的实证方法,主张言必有据,治学严谨,为考察文学影响的事实证据,力图以具体可靠的材料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梵第根(承前启后人物,1931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的总结了法国比较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和历史。

把比较文学视同历史科学,认为它应研究国与国之间文学作品的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关系,找出文学影响的途径。

主张以一国的作品作为解释另一国作品的出发点,进行事实联系的考证。

第一次把文学研究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三个范畴。

明确地把把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划定为两国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把研究的目的规定为发现作品之间的影响和假借及其“经过路线”,这也就是后来的“影响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他强调“精细和准确的考察”而排斥审美批评和鉴赏在比较文学中的作用。

)、卡雷(把研究国家间的事实联系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但更重视不同民族作家之间的精神联系,强调精神联系必须是事实上存在而不是任意猜测的。

开创全新研究视角“形象学”。

)基亚(1951出版《比较文学》一书,定义是“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的关系史。

比较文学工作者站在语言的或民族的边缘,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在题材、思想、书籍、或感情方面的彼此渗透。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国际关系的媒介(书和人),然后是体裁、主题、作家、渊源、思想动向和国与国之间的固有看法等。

)法国学者强调比较文学所研究的应该是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的“实际联系”,其根本特点是一切以事实为基础的实证主义信念,强调“事实”和“实证”。

把比较研究局限在两国之内。

提倡“影响研究”,强调的是可以依靠事实根据加以解决的问题,而把文学批评排斥在比较文学领域之外,甚至对欧洲文学大范围的综合研究也表示怀疑。

6、美国学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代表人物雷纳·韦勒克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次大会上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论文。

①批评法国学者的影响研究的狭隘性②批评法国学者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③指出法国学者陷入了民族主义和文化扩张主义的泥潭④不赞成梵第根把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隔开,把美学评价排除在比较文学之外的做法。

认为不能无视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的价值和品质,“必须面对‘文学性’这个问题,即文学艺术的本质这个美学中心问题。

”美国比较学者主张打破限于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开展各国文学之间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以改变自己在学术上的被动地位。

“新批评”思潮:强调文学作品本身的独立价值,主张对文本进行细读和审美批评,而把传统批评中最重视的作者传记、社会背景、文学传统对文学创作的意义排除在外。

亨利·雷马克的《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提出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包括两方面,一是超出国界的文学研究,二是关于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研究。

美国学者把比较研究的范围扩大为两国或多国。

主张超越事实的平行研究。

哈瑞·列文 1972年出版《比较的基点》,提出了文化上的相对主义,坚持民族文学无优劣论,越是关系疏远的民族文学越值得研究,批评方式上搞多元的复式批评,提出“主题学研究”奥尔德里奇编《比较文学:内容和方法》,“比较文学最简单的定义,可以理解为通过一个以上的民族文学的视野来研究文学现象,或者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的关系。

”把对于彼此没有直接联系的作家作品的比较研究称为“纯粹比较”,分为“类同”和“对比”两方面,所谓类同是研究两部作品之间在“风格、结构、语气或观念上的平行类同比较”,所谓对比则不仅寻找其共同之处,也研究他们的歧异之处。

批评方法上主张用不同方法来研究不同作品,各种理论、各种方法、各种批评途径都是生而平等,都可以运用。

布洛克《比较文学新动向》7、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跨越性比较文学的对象是具有跨越性的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跨越性是他的先决条件。

跨越性是比较文学对象的基本属性。

只有那些跨越了民族界限、文化体系界限和学科界限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才能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不具备跨越性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便不是它的研究对象。

四个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8、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可比性可比性是决定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对象的关键,也是关系到比较研究能否正常进行并取得科学价值的关键。

三方面关系:①亲缘关系(事实材料关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②类同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有些文学现象虽然不存在亲缘关系,却也在一定意义上有某些相似之处,其中的相同和异同都存在比较研究的价值。

③(学科)交叉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互相孕育、阐发、影响、借鉴、渗透的关系。

9、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文学性不主张回到封闭式的文学内部研究,而是认为研究的课题和目的必须在文学上;不管研究中涉及文化方面或其他方面的内容有多深多广,研究的过程应紧紧围绕着文学这个中心,有利于解决文学问题。

10、影响研究影响指一个民族文学的演变过程中,或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中所显示出来的外来因素,影响可直接可间接。

影响研究就是要用充分的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探讨其中的规律,获取文学交流中可借鉴的经验教训。

从文学交流的角度研究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

根据研究角度不同分出三种不同的学问: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

11、流传学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重点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12、渊源学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13、媒介学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

放送者对接受者产生影响,其间必须有传递者,也就是媒介。

传播方式有翻译、评介、改编、借用、模仿、演出等,传播的途径则有文字交流、人员来往、各种聚会、沙龙、传记、旅游等。

媒介学研究把媒介分为个人、环境、文字材料等三种。

14、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

摆脱了“事实联系”的限制,进行价值判断和审美思考。

不仅注意到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似和相同,也注意到相异,他的重点是发现和辨析这些相同和相异,通过异同比较来发掘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探讨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文学的共同规律以及他们各自的民族特性。

从文学作品的构成、文学批评角度来研究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分为四方面:文类学、主题学、比较诗学、形象学。

15、文类学指对于文学种类、文学体裁的比较研究。

研究文学的种类、类型、题材、风格及其演变的学问,当然也包括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文学中的类型、体裁风格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

16、主题学指研究同一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表现形态及其形成原因、发展过程。

17、比较诗学这里诗学泛指一般文学理论。

比较诗学就是对各民族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一方面进行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另一方面也包括跨学科和跨文化诗学的影响研究和平乡研究。

只有比较研究,才能辨析异同,才能显示各自的特征和价值,才能促进相互交流、相互渗透,并在这过程中形成共同话语,以达到世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的真诚理解。

18、形象学形象学专门研究一个民族文学中的他民族(异国)的形象,研究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文学作品如何构造他种文化中的形象。

19、阐发研究阐发研究是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民族的理论和作品,他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阐发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比较学者的创造。

核心是跨文化的文学理解。

阐发研究不应是单向的,而应是双向的,即相互的。

注意清除欧洲中心主义的影响。

要注意阐发的可行性,防止主观随意性,应注意文本的实证性特征和文本产生的历史境况,将阐发的创造性建立在必要的实证工作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