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如何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如何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建立公司的质量手册,详细划分出各个部门相应的质量职责,使整个公司所有与质量相关的工作满足GMP生产的要求,并持续改进。

二、完善SOP管理,实际生产程序与生产技术规程相符,操作人员严格按照SOP来执行,并且在严格的审批程序下不断的改进和优化,每一个文件均需要严谨的编写,认真的审核,严格的把关批准,增加文件的可执行性和操作性,通俗易懂,员工无需要学习GMP的系统知识,只要照着SOP操作便可,因为每一个SOP 在编写的过程就要将这些相应的知识、理念及技能编写入SOP,这样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员工执行质量管理。

三、完善SOP文件的培训管理,加强车间的人员培训管理,每一个SOP必须在生效的同时,由SOP的编写人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很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并留有培训及考核记录,以方便检查操作人员资质等工作,被培训人要学会,学懂,真正的能独立的完成工作,SOP等同与公司的法,操作人员只需要按照相应的规程进行操作,把所有的技术含量全部归入SOP中,(就等同于傻瓜牌相机一样,任何人只要拿到手里就可以运用自如,操作人员只要按照SOP去操作就可以达到技术能手一样的水平。


四、QA用文件审核、SOP批准、记录检查、现场监控和分析检验等手段来控制产品的生产,文件:QA审核,审核程序中的质量问题,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给予签字批准;SOP:QA批准,严格把关控制影响质量的一切生产活动,要使SOP符合GMP要求;记录:QA检查,通过对记录的检查,控制是否按SOP执行,是否及时、准确、完整的表现出一切生产活动,这是使质量管理扩大到面式管理最有效的手段;现场监控:最大范围的对车间所有的生产行为现场监控,不断的检查收集第一手问题资料,及时有效的处理偏差,解决问题,协助车间生产正常有序的进行。

检验:做为最有效和最有说服力的手段控制产品质量,所以,每一个数据都会起到指导和判断的作用,每一个数据的准确性都至关重要,这方面的职责当然要由质量管理部来承担,想尽一切办法和手段(如OOS调查、取样操作培训、分析仪器维护等等)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要用分析数据加管理手段一起做为产品放行的依据。

五、提高GMP质量意识,不单单要靠QA部来完成,要全体人员参与其中,每一个人只要工作了,就与GMP 有关,就应该履行相应的质量职责,质量不全是QA的“事”,由QA部牵头,配合公司各个部门把各自相应的质量工作抓起来,为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保驾护航,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培训,把GMP知识和理念注入日常的SOP中,再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SOP的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质量意识。

六、QA人员的意识和心状态,1)QA人员不管生产,不管产量,不管营销,只管质量,时刻把质量原则放在第一位,所有涉及到质量的一切工作都要管,而且要管得有凭有据,管得理所当然,管得有头有尾,目的只有一个,解决掉任何一个影响质量的问题,通过检查、调查、整改、跟踪、落实、预防把问题彻底解决掉,因为如果QA不管质量,那就没有人管了,QA是把关的,把最后一道关的。

2)QA的工作性质就决定了工作本身就是与车间生产对立的,要在原则上讲究一些方法,把问题在未发生前沟通好,把潜在的质量风险解决掉,一旦问题发生了将会在行与不行方面给QA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3)QA人员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知识结构,我们说出来的每一个“YES”或“NO”都需要大量的可靠数据加上实践经验做为依据,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和实践,说得对别人就会认可,对生产就会起到推进的作用,但如果说得不对,那就会阻碍生产,并且影响QA的执行能力和管理力度,降低车间对质量管理人员的信任度,这需要非常严谨的工作态度,学习GMP是因为可以借助这种管理方法做出合格的好的产品,而不只为了拿到上市的许可证,拿不到许可证我们可以再努力再去争取,再去认证,但药品的质量出了问题,那么对于公司的
经营和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讲都将是毁灭性的。

七、QA人员的工作逻辑和方法:,检查:完善知识结构和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检查和发现问题的敏感度,无论大事小事均不放过,记录好,记录清楚;调查:调查问题的根本原因,一定要找的最关键最深入的地方,原因找得对不对关系到问题能不能彻底的解决掉;整改:抓住根本的原因,拿出最有效的整改措施,不留尾巴,干净利索;跟踪:QA对问题的整改要做到抓住不放,彻底解决,强调整改时间,杜绝拖、等、靠和不了了之的现象发生;落实:检查整改是否符合预期要求,问题是否彻底解决,预防:拿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通过这种方法将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处理解决掉,将会不断的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这个问题我也曾经考虑过很久,最后结合生产结合实际情况,我得出一个结论。

质量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绝对和单位的一把手关系密切,如果单位一把手重视质量,底下的人自然而然的就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水平。

如果一把手把质量问题甩手扔给质量部门负责人,那么造成的局面就是企业的质量意识就会停滞或上升缓慢。

而其我个人始终认为,QA人员不是和生产对立的,他应该是润滑剂,是协调生产与质量的人。

质量好了,合格率高了,生产部门的人也高兴。

生产规范了,风险小了,质量部门的人也高兴,这中间就需要QA的人了。

所以QA人员的位置很重要。

QA人员的能力也很重要。

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QA的。

QA首先得熟悉生产技术,熟悉质量的内在因素。

加强了自身水平,才有权威性,第一是自强,第二是自信,要很有道理才能让人信服,光是讲质量如何如何是不行的,要讲清楚质量风险的问题。

其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收集各种数据,生产上和质量上的动态及静态的各类指标,分析对产品质量风险的影响,结合单位实际,既要有利于公司的整体利益,又要维护部门的职责。

最后,要帮助生产上能解决一些问题是最好的,也会受到生产部门的欢迎和尊重,要善于沟通,相互理解和尊重,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工作,为了单位整体利益和自身立场。

如果只单纯讲质量不顾及生产实际就容易对立,工作就难以开展。

细心和学习是提高QA能力的最好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