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球肿瘤与继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影像学表现特征

眼球肿瘤与继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影像学表现特征


T1W
T2W
恶性黑色素瘤
典型的黑色素瘤呈蘑菇形。肿瘤基底宽而 颈细,诊断不难;不典型的黑色素瘤可呈 半球形或平盘状,
鉴别:转移瘤、视网膜脱离、腺瘤和炎性病 变等
脉络膜血管瘤
分为孤立性和弥漫性血管瘤,弥漫性者少 见。 MRI表现典型: 孤立性血管瘤多发生于眼球后极部, 呈梭形或椭圆形,T1WI与玻璃体等信号或 呈略高信号,T2WI与玻璃体等信号或呈略 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视网膜母细胞瘤
典型CT表现:眼球内含有钙化的肿块 侵犯眼球外的表现:眼球外软组织肿块, 可沿视神经蔓延侵入颅内 MRI:T1WI呈中信号,T2WI呈高信号,但 肿瘤内钙斑在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信 号, 当钙化灶比较微小时不易发现。
T2WI
C+ T1WI
视网膜母细胞瘤
特点: (1)发病年龄小,好发于1~3岁; (2)眼球增大和球内软组织肿块并有钙化斑 是特征性表现。 鉴别:眼球内有钙化的晚期Coats病、眼球 内寄生虫等
脉络膜转移瘤
MRI表现特点为: (1)各加权图像上均为稍高信号,无特征性信号变 化。此与黑色素瘤不同。 (2)MR增强扫描病变表现为弧形和半圆形强化, 与眼球壁呈广基底联系,边界不清。 (3) 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
C&、糖尿病、高度近视和视网膜炎、肿瘤等 均可引起视网膜脱离。 MRI可更好地显示视网膜下积液的性质。早期表 现为水样信号改变,与玻璃体呈等信号,信号均 匀。当时间较长,积液内蛋白含量较高或有出血 时,在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FLAIR序列对 明确脱离的性质和时间有一定的意义。 视网膜脱离其形态规则,呈月牙形;慢性病人形 态可不规则,当合并有出血时,需注意与转移瘤 鉴别。
视网膜母细胞瘤
小儿最常见的眼球内原发恶性肿瘤,多在3 岁内发病。 临床典型表现:白瞳症,眼底表现为灰白 色或黄白色半球形肿物 视网膜母细胞瘤分为眼内期、青光眼期、 眼外期和远处转移期 一般单侧眼球发病,少数双侧眼球发病 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极少数):双侧眼球 和松果体区或鞍旁视网膜母细胞瘤
Coats病
其与视网膜母细胞瘤区别要点是: (1)Coats病较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年龄大。 (2)Coats病为单侧发病,视网膜母细胞瘤 可双侧发病。 (3)Coats病钙化极少,视网膜母细胞瘤钙 化率可达80% 以上。 (4)Coats病增强检查时病灶无强化。 (5)病侧眼球无增大。
恶性黑色素瘤
眼球肿瘤与继发性视网膜脱离的 影像学表现特征
眼球的解剖生理
眼球是由眼球壁及其内容物所组成。 眼球壁分为外、中、内3层。 外层:由坚韧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包括 角膜和巩膜。 中层:包括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 内层:视网膜结构。 眼球的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和房水。
眼球好发的占位性病变包括: 视网膜母细胞瘤 Coats病 黑色素瘤 转移瘤 脉络膜血管瘤等。
T1W
T2W
局限型
T1W C+
弥漫型
脉络膜转移瘤
脉络膜血运丰富,眼球内转移瘤多发生在 脉络膜,约占眼球肿瘤的1/3,其中乳腺 癌最多见,其次是肺癌,以及睾丸、前列 腺、消化道肿瘤,常发生在眼后极部,相 当一部分病人眼球病变的发生在原发病灶 发现之前。因此,成人眼球的占位性病变 一定要排除转移的可能性。
Thank You
total retinal and choroidal detachment
病因
形状
积液变动性
视网膜剥离 视网膜下渗 新月形或分 随体位变动 出、出血、 叶状,边缘 迅速 脉络膜肿瘤 光滑,尖端 指向视乳头 脉络膜剥离 眼内手术, 环形,不超 随体位变动 穿孔伤,脉 过视乳头, 缓慢 络膜炎症 边缘欠清
是成人眼球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 85%发生于脉络膜,9%发生于睫状体,6% 发生于虹膜。 分为球形、蕈伞形、周边浸润型三种
恶性黑色素瘤
由于黑色素瘤内含有顺磁性物质——黑色 素,缩短了T1和T2弛豫时间,因此MRI表 现具有特征性—— T1WI呈高信号、T2WI 呈低信号 在肿瘤继发的眼内损害如视网膜脱离、脉 络膜脱离、玻璃体内出血等),以及向眼外 浸润方面
Coats病
渗出性视网膜炎,是小儿较多见的眼球内良 性病变 病因:视网膜上毛细血管炎和毛细血管扩 张引起的脂肪蛋白渗出积聚,导致视网膜 脱离的病变。 单侧发病,好发年龄5~10岁。
Coats disease in a 2.5 -year-old boy who presented with strabismus and red eye. 渗出性视网膜剥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