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导游员的语言艺术

论导游员的语言艺术

论导游员的语言艺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践报告题目:论导游员的语言艺术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专题√类型:指导老师: 姚行正邬帅学院:外语学院班级:旅游1034班学号: 1027063440、1027063403、1027063413姓名: 于甜陈媛媛彭诗瑶7>2013年4月30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实践报告任务书外语学院涉外旅游专业旅游1034班题目:论导游员语言艺术承担任务的学生姓名: 小组组长:于甜小组成员:陈媛媛、彭诗瑶指导教师姓名:姚行正、邬帅下达任务书时间:2012年9月20日任务分配情况及完成任务进程安排:(详述)2012.10.10前:小组查找资料,确定毕业实践报告选题与写作提纲,提交毕业实践报告任务书交指导老师批阅。

2012.11.10前:小组成员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并完成初稿撰写。

2012.11.20前:根据指导老师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上交实践报告第二稿。

2012.12.12前:完成二稿修改,提交第三稿,经指导老师审阅后定稿打印。

实践报告写作提纲:(详述)一、导游员语言的概述导游语言的含义导游语言的特点二、导游员语言艺术的重要性(一)导游语言是导游与旅游者之间的一种媒介和工具。

(二)导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游语言运用水平的高低三、导游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分析(一)旅游者心理方面的原因(二)旅游促销方面的原因四、导游员提升语言艺术的方法和技巧(一)通过语言把握团队(二)运用增加语言能力的“助手”(三)运用导游的语言(四)回避导游讲解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姚行正、邬帅备注:此表由系部存档教务处制论导游员的语言艺术旅游1034班于甜陈媛媛彭诗瑶学号:1027063440 1027063403 1027063413【摘要】导游语言,堪称旅游的第二风景。

游客通过精彩的导游语言,可以增强游览的兴致,加深观光的印象,了解到在风景名胜区看不到的许多知识,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浓郁人情味,从而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

现在,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导游作为一门社会职业,在长期的工作时间中也形成了自己常用的语言?导游语言。

而伴随导游工作的导游语言是导游者同游客交流思想,进行讲解,传播知识,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而具有丰富表达能力的生动语言的一种形象。

【关键词】导游员;语言艺术目录第一章导游员语言艺术的概述 (7)1.1 导游语言的含义 (7)1.2 导游语言的特点 (8)第二章导游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9)2.1 导游语言是导游与旅游者之间的媒介和工具 (9)2.2 导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游语言运用水平的高低 (9)第三章导游语言的重要性分析 (9)3.1 旅游者心理方面的原因 (9)3.2 旅游促销方面的原因 (10)导游员提升语言艺术的技巧和方法..............................11 4.1 通过语言把握团队...................................................11 4.2 运用增加语言能力的“助手”....................................11 4.3运用导游的语言......................................................12 4.4 回避导游讲解中存在的问题 (12)正所谓:景点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还有句话说,一句话可以让人笑也能让人跳,足以说明,语句的措辞及文字的组合都是非常重要的。

导游语言,堪称旅游的第二风景。

游客通过精彩的导游语言,可以增强游览的兴致,加深观光的印象,减轻旅途的疲劳和寂寞,了解到在风景名胜区看不到的许多知识,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浓郁人情味,从而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

没有导游人员的语言的艺术,游客们就不可能真正了解珍贵旅游资源重要价值,有的客人甚至还会产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之感。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表达情谊,交流思想的工具。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分工和人们从事社会职业的复杂化,语言的职业化特点也越来越明显。

如作家的文学语言,戏剧家的舞蹈语言,医务工作者的医学语言,教师的课堂等等。

现在,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导游作为一门社会职业,在长期的工作时间中也形成了自己常用的语言?导游语言。

1、导游语言的概述1.1导游语言的含义导游是以旅游者为工作对象,以指导旅游欣赏,沟通思想为基本方式,以安排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为主要任务,以增进互相了解和友谊,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的职业。

而伴随导游工作的导游语言是导游者同游客交流思想,指导游览,进行讲解,传播知识,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而具有丰富表达能力的生动形象的一种语言。

导游语言一般是指导游人员与旅游者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指导游览、进行讲解、传播文化时使用的一种具有丰富表达力、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

语言是导游人员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是导游服务最重要的工具。

导游服务工作要求导游人员具有比较坚实的语言功底,要求导游人员具有比较坚实的语言功底,要求导游人员在与旅游者交流时、讲解时,语言表达力求正确、得体,要在“达意”和“舒服”上下功夫,在“美”上做文章。

导游语言得体、优美不仅仅反映了自己的语言水平,也是对旅游者的尊重。

导游语言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导游语言包括所有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语言,可分为两类:一是相对静态的语言,比如书面导游词、旅游指南、风物志、专题景观介绍等;二是交际过程中的动态功能语言,包括导游交际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语言,如称谓、问候、交谈、质疑、应对、拒绝、引导、讲解、告别等。

狭义的导游语言专指导游词,包括书面导游词和口头导游词。

1.2导游语言的特点第一,导游语言要“有情”。

“有情”指导游人员要善于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主动与旅游者进行情感交流,使旅游者时时处处感受到一种温馨。

第二,导游语言要“动情”。

“动情”就是导游人员要善于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帮助旅游者尽快熟悉所要熟悉的对象,尽快进入旅游的最佳状态,保持旺盛的旅游兴趣。

第三,导游语言要“共情”。

“共情”就是导游人员要善于发现旅游者的兴趣,在旅游者为某人、某物感到兴奋时,要积极地去“分享”,以实现与旅游者在情感上的“共鸣”。

再从互动性方面来讲,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表达的主体(导游人员)与客体(旅游者)往往都处于一种空间移动的动态之中,尤其在导游讲解的时候,这种状况表现得尤为明显。

二是语言表达式的主体与客体往往处于一种交互状态,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情景通常表现在导游语言交际之中。

直观性:见人说人,见物说物,直观性有一种步移景异,见景说景的特点。

形象性:与直观性联系在一起强化导游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创造性:导游语言时空跨度大、场景多变、内容丰富、对象复杂,面对如此多变的语言环境,导游员要使自己的语言成为旅游者美的享受,甚至成为人生的启迪,只有不断地进行创造。

2、导游员语言艺术的重要性2.1导游语言是导游与旅游者之间的一种媒介和工具第一,导游语言是导游交际的工具,在旅游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导游语言这一工具,导游交际就无法正常进行。

导游掌握知识的深浅,驾驭语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导游服务效果的好坏。

导游语言是一门艺术,它要求导游人员在准确、清晰地讲解的同时,还须善用语言技巧来突出和渲染气氛、增强效果,充分调动游客的积极性,激发其兴趣。

第二,导游人员的服务对象是旅游者,是性格迥异、感情丰富的“人”,导游工作在这个意义上说也是做“人”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和沟通,而交流和沟通主要依靠语言来进行。

导游服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导游语言具有“快、急、杂、难”的特性,导游人员往往没有时间字斟句酌,这就需要导游人员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运用语言、表情传递信息的技巧。

2.2导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游语言运用水平的高低第一,导游员的工作对象是来自国内外各种旅游者,他们的旅游目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审美情趣千差万别。

导游员的讲解内容广泛,既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景观,因此导游员所承担的导游讲解工作难度很大。

游客会对导游语言表达提出一系列特殊要求,使导游语言,特别是使导游词表现一系列独特的语言特点。

一般来讲一篇合格的导游词,在语言方面至少应该具有美感性、趣味性、口语化等一系列特点。

第二,近年来全国经济不断发展,旅游业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作为旅游业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导游员队伍随之壮大起来,但综合素质却有下降的趋势,或游而不导,或讲解内容不全面、不健康,或普通话不标准,语言粗俗……由此大大破坏了导游员的形象,也其自身的生存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导游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分析3.1旅游者心理方面的原因3.1.1旅游者的好奇心理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见到一些新异的刺激物,如街上有人敲锣打鼓送老工人退休;小伙子娶新娘,壮汉抬着轿子,一队锁呐乐队在前面开路,十分热闹;还有农民吊在竹杆上车水灌溉;妇女摇着纺线车;从蛇肚内取出蛇胆和酒喝,等等现象,都能使游客产生好奇心理。

3.1.2旅游者的怀旧心理探古迹遗址是旅游者怀旧心理的反应。

游过的山水名胜,有机会重游,会感到十分亲切,遐想万千。

西安是中国古都,丝绸之路起点。

想当年,盛极一时。

公元1375年,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在原城墙基础上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明城墙。

游人见到象巨龙一样的城墙,静卧在八百里秦川之上,数百年前的古城风貌,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古时的盛况,一一浮现在游人心中。

朝代兴衰,沧桑,留给后人无限遐想。

3.1.3旅游者的求新求知心理参观芜湖铁画,是一大艺术享受,工人们以锤代笔,以铁当墨,巧制出一幅幅精美的铁画来,来厂参观的日本友人也赞不绝口:“真了不起,中国的文化太伟大了”。

工人师傅手中的锤简直比画家的笔还要来得自如。

改革开放以来,铁画一直销往国外,深受国际友人青睐。

日本朋友亲眼目睹之后,认为这是世界上仅有的产地,对异国文化求新求知心理,在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

许多游客观后感慨地说:此次中国旅游真是不虚此行。

总之,不同类型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

近几年来,外国旅游者来华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尤其是日本人和美国人更多,就客观情况分析,他们均是发达的国家,个人收入较高,加上与中国有悠久的渊源。

在五十、六十年代由于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与世隔绝长达三十年之久。

76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92年又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外的吸引力非常巨大,故而纷纷组团来华参观访问,亲眼看看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繁荣、社会安定、开放的良好局面。

有的人一踏上中国的土地感到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家,什么都要看,什么都新奇,一度中国热在世界上持续好久。

另外,这类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花钱多少不在乎,只要吃、住、行、游、购、娱满意,便事事称心,件件如意,乐于来中国旅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