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化学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HF、HCl、HBr、HI的酸性逐渐增强,说明F、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元素R最高正价为+7价,表明R元素属于ⅦA族元素C.若M+和R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半径:MD.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推断,硅和锗都可用作半导体材料2.依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酸性:H2SiO3>H2CO3B.热稳定性:H2Se>H2S>H2OC.碱性:CsOH>Ca(OH)2D.若离子半径:R2->M+,则原子序数:R>M3.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起全世界关注,中国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4月1曰发布,内地除西藏外都检测到,还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
已知铯(Cs)是钠的同族元素,据此,下列关说法正确的是A.、互为同位素B.放出射线是一个自发的化学变化过程,射线对人危害很大C.与的中子数相同D.单质铯的金属性比单质钠弱4.下列顺序不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HF>HCl>HBr>HIB.微粒的半径:Cl->Na+>Mg2+>Al3+C.电离程度(同温度同浓度溶液中):HCl>CH3COOH>NaHCO3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5.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注△H小于0是放热反应,△H大于0是吸热反应)①I2(g)+H2(g)2HI(g)△H=-9.48kJmol-1②I2(s)+H2(g)2HI(g)△H=+26.48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的产物比②的产物稳定B.I2(s)=I2(g)△H=+17.00kJmol-1C.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D.1molI2(g)中通入1molH2(g),发生反应时放热9.48kJ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氧化钙溶于水B.铁粉溶于稀硫酸C.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D.碳酸钙分解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周期元素最高价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B.Na的原子半径比Cl的大,但Na+的半径比Cl一的小C.Li、Na、K、Rb、Cs都属于碱金属元素,它们单质的还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D.Cl与I同属于ⅦA族元素,则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A.原子半径:Z>Y>XB.Z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Z的同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C.Ca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Y2只作氧化剂D.CaX2、CaY2和CaZ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9.(2012北京高考)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s>C1>PB..热稳定性:HC1>AsH3>HBrC.还原性:As3->S2->C1-D.酸性:H3AsO4>H2SO4>H3PO410.(2012福建高考)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C.原子半径:T>Q>R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11.(2012广东高考)图7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C.WX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相互反应12.(2012四川高考)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W、Z同主族,X、Y、Z同周期,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为金属元素,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W与X形成的化合物只含离子键C.W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D.若W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一定为Y2W313.(2012全国高考)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14.(2012全国高考)元素X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离子的半径。
X元素为A.AlB.PC.ArD.K二、填空题15.某同学为了验证碳和硅两种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步骤:Ⅰ.打开弹簧夹1,关闭弹簧夹2,并打开活塞a,滴加盐酸。
Ⅱ.A中看到白色沉淀时,…,关闭活塞a。
请回答:(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步骤Ⅰ得知盐酸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挥发性B.还原性C.氧化性D.酸性(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X是________(写化学式)。
(4)为了验证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步骤Ⅱ中未写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硅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原子结构角度加以解释)。
16.下图表示反应X(g)4Y(g)+Z(g),在200℃和a℃时,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200℃时,5min内用Y表示平均反应速率。
(2)在8min时,Z的浓度为。
(3)200℃在时刻,反应达到平衡。
(4)200℃时,第7min时刻,V(正)V(逆)(填“>”、“<”、“=”)。
(5)从图中可以看出,a200(填“>”、“<”、“=”)。
17.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对教材中的装置进行简单改进,在大试管a中加了一根长玻璃导管(见下图,图中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没有画出)。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1)实验时,试管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c是尾气吸收装置,则其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
(3)应结束后在试管c的末端抽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试管a中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发现:在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未见其他颜色。
为了研究黑色固体的成分,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①甲同学猜想:黑色固体是未及溶解于酸的纯净的CuO。
其猜想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u+H2SO4(浓)__________________②乙同学认为黑色固体除CuO外还可能含有Cu2S和CuS。
其理由可能是_________。
a.Cu2S、CuS都是黑色的b.Cu与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还可能放出O2c.浓硫酸是氧化剂,铜是还原剂,Cu化合价上升与S化合价下降有多种可能(5)丙同学认可乙的观点,并计划通过实验测定黑色固体的成分。
查资料后得知CuO、Cu2S和CuS高温灼烧后的最终残留物均为红色的Cu2O。
他收集了部分铜片上的黑色固体,经洗涤、________(填操作名称,下同)后,称量,质量为0.483g;然后灼烧、冷却、称量,经_____________后,得到固体质量为0.420g。
(6)丙同学确定黑色固体除CuO外肯定还含有___________。
答案11(1)①③⑤(2)C或G(3)2NH4Cl+Ca(OH)22NH3↑+CaCl2+2H2O或CaO+NH3H2O===NH3↑+Ca(OH)2(要对应)(4)3Cu+2NO+8H+===3Cu2++2NO↑+4H2O(5)c(6)NO尾气直接排放,没有进行处理15答案(1)CaCO3+2H+=Ca2++CO2↑+H2O(2)AD(3)除HCl气体、NaHCO3(4)关闭弹簧夹1,打开弹簧夹2,当D中出现白色胶状沉淀后Na2SiO3+CO2+H2O=H2SiO3(胶体)+Na2CO3(5)碳和硅位于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的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
16(1)0.64molL-1min-1(2)0.85molL-1(3)6min(4)=(5)>7.(1)N2NO2(2)3Cu+8HNO3=3Cu(NO)3+2NO↑+4H2O(3)硝酸分解产生NO2溶解在硝酸中(4)2NH4Cl+Ca(OH)2=CaCl2+2NH3↑+2H2O(5)1.00100毫升容量瓶胶头滴管偏大8.(1)2Cu+4H++O22Cu2++2H2O(2)铜片溶解,溶液呈蓝色,阴极有气体生成(3)S+2H2SO4(浓)3SO2↑+2H2O(4)从玻璃管c管口向试管b中鼓入足量空气(或其它合理答案)(5)12molL-1(6)收集25mL气体所需时间9(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C装置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3)在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极慢。
(4)缺少尾气吸收装置(5)NO2能被Na2O2还原(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6)①EDBDF或EDBF②2NO2+Na2O2===2NaNO310品红溶液褪色(2)NaOH溶液。
(3)使生成的二氧化硫完全被吸收;使得抽气容易进行(合理就给分)。
①Cu+H2SO4(浓)CuO+SO2↑+H2O。
②a、c。
(4)干燥,恒重操作。
(5)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