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本节课标中知识要求是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属于了解水平;能力要求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生物绘图等技能探究能力,初步学会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材分析:《细胞中的无机物》位于必修一的第二章第五节,在第二章的第二节至第四节主要学习了细胞中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有机物,虽然说生活的细胞都是有生命的,属于有机体,但是同样离不开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的参与,因此,教材在这一节中重点安排了水和无机盐等内容。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完善的掌握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内容,为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和节约用水、珍爱环境的意识有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难点是明确结合水的概念以及无机盐的作用。
学生对水的认识多半来自“自由水”,而对于“结合水”不太了解,需要通过生活常识和一些已有的化学知识来理解。
无机盐的各种生理作用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因此需要借助多媒体及结合各种与生活联系的实例来讲解,使抽象的知识通过事例分析变得形象具体,从而使学生加深感性认识,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生物绘图等技能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的合作探究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水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让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无机盐对生命的作用及其在生物体的生化反应,向学生传达健康生活的理念。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结合水的概念。
(2)无机盐的作用。
六、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启发谈话教学法、讨论探究法、讲练结合法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一、细胞中的水(一)含量特点① ② ③④(二)存在形式及功能结合水: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①②③④二、细胞中的无机盐(一)主要存在形式:离子(二)含量:1%-1.5%(三)功能:① ② ③ ④九、教学反思:新课程理念强调生物课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主要采取以问题为主线,适当设置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呈现生动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使本节课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强化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大量的事例呈现,学生获得的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印象更为深刻,使课堂教学更有时效性和实效性。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通过干旱图片、假化肥坑农的视频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视频深刻意识到水和无机盐在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水和无机盐?无机物在细胞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探究自然顺畅。
关于水的含量特点给学生提供四组图片及数据,让他们主动分析、比较、探讨,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
关于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部分,采取思考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实例中分析,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关于结合水是本节课的难点,而学生对水的认识多半来自“自由水”,而对于“结合水”不太了解。
让学生想一想新鲜鸡蛋清的液态胶状的存在形式,同时联系水的化学性质让学生理解结合水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同时让学生明白臭鸡蛋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大分子物质水解了,结合水释放出来了成了自由水。
本节课的难点无机盐的作用,学生没有多少生活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无机盐的各种生理作用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因此在无机盐部分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实验探究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解无机盐的作用的重要性,再通过列举生产及人体生活和健康中的各种实例来加深感性认识,也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和利用信息的知识迁移能力,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实例的分析中得出无机盐的功能,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目的。
由于学生基础较薄弱,因此在每部分知识学完后,要给学生重现知识小结,并且及时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最后的课堂小结环节呈现本节课总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设计了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情感教育,因为不是枯燥的说教,学生有很高的认同感。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这节课秉承观察—探究—归纳—实践的思路来授课,并且通过将实例材料,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有机地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主动分析小结知识点,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合作来完成,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使学生由原来的接受性学习转向主动性探究学习,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生物学教学的要求所在。
本节课稍显欠缺的是在时间的分配上,由于选取的视频等素材稍多,在图表数据、材料分析时花费时间较长,使在无盐部分的学习时间稍显不足。
使整堂课时间显得有些紧张,但是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是高考所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所以今后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练习,我相信只要坚持训练下去一定会有收获。
学情分析1.初中对细胞中的无机物有一定的学习,学生对构成细胞的物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对水的认识多半来自“自由水”,而对于“结合水”不太了解,需要通过生活常识和一些已有的化学知识来理解。
本节课的难点是明确结合水的概念以及无机盐的作用。
学生对无机盐的各种生理作用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因此需要借助多媒体及结合各种与生活联系的实例来讲解,使抽象的知识通过事例分析变得形象具体,从而使学生加深感性认识,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并且可以帮助他们构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丰富原有的知识体系。
2.学生从初中跨入高中的门槛,对生物这门学科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不注重对本质的探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个特点,让学生从感性的生物现象提炼出生物现象的本质,使他们的观念慢慢转变过来,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3.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认知及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但对比分析、归纳能力等不足又会限制他们的表达。
针对这些特点,通过表格数据比较材料分析、实验探究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尝试自主归纳总结,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习题设置环节使他们学以致用,重在训练他们的科学思维习惯,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效果分析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生物教学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和用。
学生在三维目标达成方面的变化与收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知识目标的达成本节课通过直观教学法、启发谈话教学法、讨论探究法、讲练结合法、问题导学等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多方位进行学生知识目标达成。
多媒体展示水在自然界中水的存在状态引申到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并通过幻灯片展示心脏和血液的形态与所含水的存在形式的联系,以及新鲜玉米种子在晾晒和烘干过程中所散失的水的种类,强化了学生对水的存在形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分析血液的功能,学生掌握了自由水的运输功能,并通过比较干种子与萌发种子代谢强度的差异,学生体会到自由水在生化反应中的作用。
安排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自主掌握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并且通过模拟探究实验,充分理解镁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作用,从而引申出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再通过其他实例如缺铁性贫血、缺钙抽搐等病因分析,学生掌握了无机盐的其他功能。
二学生能力培养(1)观察能力。
如在水的含量特征、无机盐缺乏引起的病症,方面通过多媒体的形象直观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实验是生物学科必备的基本技能,同时通过观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进入深层次的思考。
(2)科学思维探究能力。
通过问题设计的由浅入深,如在无机盐的学习中提出:问题1:为什么缺镁植物长得矮小,叶片发黄?为什么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问题 2:为什么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问题 3:出现抽筋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缺钙还会引起什么症状?问题 4: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人体的pH值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又说明无机盐有什么样的作用呢?问题 5:病人到医院输液,你知道输液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吗?用纯水或浓盐水代替生理盐水可以吗?以上例子说明无机盐有什么样的作用呢?等阶梯式问题的设问,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本质,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完成了自由水和结合水存在形式、含量及功能等的比较,和无机盐功能的学习,成功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问题导学教学法符合学生思维规律,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通过探究某种无机盐(如Mg2+)是否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实验设计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学习和体验科学实验设计思路和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3)表达能力。
学生能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述较规范、思路清晰、有条理。
(4)应用能力。
通过课堂问题导学及习题训练,有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生活走向生物,再从生物走向生活,回归生物教学的本来目的。
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三学生情感表现(1)学生从学习情景中得到学习的兴趣,从探究活动中获得合作交流的乐趣。
(2)学生有足够的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比如在学习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含量及水的功能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填写学案表格内容。
在如何探究某种无机盐(如Mg2+)是否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实验设计方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此实验的设计思路及预测得到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参与自主学习与讨论,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从而确立了主人翁意识。
(3)学生参与度广,多数同学在小组活动、发言等方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自信心。
(4)激发出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情感、生命价值的落实,也是“有意而为,无意而成”。
这节课秉承观察—探究—归纳—实践的思路来授课,并且通过将实例材料,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有机地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主动分析小结知识点,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及相互的交流、合作探究来完成,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使学生由原来的接受性学习转向主动性探究学习,最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细胞中的无机物》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五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