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的围海造陆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的围海造陆及对我国的启示


4.主要工程项目: 东京湾填海造地工程: 东京湾填海造地工程:用垃圾和泥沙作为填海造地的主 要材料。同时还大量的买进煤炭和各种矿石用于填海,增 加了陆地的面积,还能储备大量的矿藏。 神户人工岛: 神户人工岛:世界上最大的一座人造海上城市,享有 “二十一世纪的海上城市”之称。 关西国际机场: 关西国际机场:日本建造海上机场的伟大壮举,是日本 人围海造地工程的杰作。
3.城市功能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3.城市功能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城市功能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表现: 表现: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展,城市功能也日趋多样化。休 闲、娱乐、旅游等各类产业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增 长。大大小小的卫星城也逐渐建立。在神户沿海,日本建 起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城市,集居住、休闲、娱乐、旅游 观光等各项功能于一体。雄心勃勃的日本人更是提出要在 21世纪在日本海建造25000个海上城市。 主要集中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以来--从以工业开发为主转 向以交通住宅、商务、情报、文化娱乐等为主的城市功能 多样化开发利用期。
3.从利用方式的变化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从利用方式的变化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从利用方式的变化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①明治维新以前--以拓海围田、开垦耕地为主的农业利用 期; ②明治维新到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期--综合工业 到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利用期; ③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以来--从以工业开发为主转向以交通 住宅、商务、情报、文化娱乐等为主的城市功能多样化开 发利用期。
LOGO
日本的围海造陆 及对我国的启示

Contents
日本围海造陆的现状 原因分析 相关影响及变化 我国的围海造陆现状 对我国的相关启示和借鉴
日本简介
日本围海造陆现状
1.日本是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之一,日本战后新造 陆地在1600平方公里以上,相当10个神户市区或20个香 港岛。新地主要用于工业、交通、住宅三大方面。 2.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仅冈山县一地,在16世纪末就 历史悠久: 历史悠久 将儿岛湾填埋了90%,围垦出了上万公顷的良田。九州的 佐贺县,经过上百年的不断围垦,增加了约1/3的耕地。 濑户内海,从1975年到2000年的25年间,填海造出的土 地超过了136平方公里。
东 京 湾 填 海 造 本围海造陆的原因
1.国土狭小,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紧张,制约生存发展。 国土狭小,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紧张,制约生存发展。 国土狭小 表现: 表现:日本国土呈带状分布,较狭窄。国土总面积 377835平方公里,但有人口1.4亿,人均土地面积0.26公 顷,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排名世界人均土地面积倒数 第三,而国土又大部被山地占据,耕地数量叫小,严重制 约着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主要集中在明治维新以前--以拓海围田、开垦耕地为主的 农业利用期
积极意义
1.增加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 2.美化海岸线,改善沿海景观; 3.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2.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 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 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 表现: 表现:日本经济受制于狭小的内部市场,转型为外向型。 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日本大举填海造陆并大兴工业,东 京湾、伊势湾、大阪湾、濑户内海20多个新兴工业中心, 都建在填海地上﹔13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所有大型造船 厂、炼油厂、汽车厂、石油化工厂,也建在新陆上。东京 以东80公里的鹿岛工业区,占地16平方公里,—半是填海 地。大阪市坚持以垃圾和浚港淤泥填海造陆,20年得地10 平方公里,建成南港新区,2/3作为港口用地。 主要集中于明治维新到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期-综合工业到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利用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