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概述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概述

目录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 (1)塑造沙漏型产业结构:日本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12-02-15)1中国应抓住日本产业升级带来的机会(财经 2011-11-18) (3)日本产业升级的历程及经验(海南金融 2011年5期) (4)珠三角产业升级转型之日本经验借鉴(南方都市报 2010-05-12) (5)中日产业经济结构对比(现代商业 2010年27期) (8)日本九州地区产业衰退与产业转型的启示(中立信永税务师事务所 2008-05-02) (9)日本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瞭望 2008年3期) (12)日本社会管理创新情况 (13)日本社区管理特点分析及比较(干部学习网 2012-01-13) (13)日本的公民社会与治理(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11-18) (15)日本严格人口登记制度助力社会治安(世界博览 2011-01-19) (17)日本如何消解底层社会(中国危机治理网 2010-07-20) (19)日本经验:优良的社会治理与相对的平等(东北亚论坛 2010年19期) (20)日本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3期) (22)认识日本的“中流社会”(瞭望 2007年14期) (25)日本产学研合作情况 (27)山东大学与日本小松公司产学研合作交流会举行(山东大学 2011-12-01) (27)山东大学与日本熊本大学互设办公室促进产学研合作(中国广播网 2011-02-05) (28)日本Universe株式会社考察杨凌合作项目(陕西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 2010-05-31) (28)早稻田大学与省环保技校合作以日本产学研模式助日企落地(南方日报 2010-03-12) (29)立法与政府推动:日本产学研结合的特点和启示(科学时报 2009-11-12) (30)日本产学研环境访问团考察龙泉市(龙泉市招商引资办公室 2009-06-17) (34)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参加中日产学研合作论坛(日本新华侨报 2008-10-24) (34)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塑造沙漏型产业结构:日本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12-02-15从经济高速增长期至今,日本一直没有停止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当前日本的产业结构仍然呈现出四大核心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市场的外需依赖与生产的内需依存并行等特征,这与日本传统的金字塔型产业结构密不可分。

为适应现实条件变化和未来发展环境,日本提出要塑造沙漏型产业结构。

这种新型产业结构具有变企业之间的单向关系为双向互动关系、变“制造中心”为“制造+服务”等一系列特征。

这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一、日本企业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1.积极进行生产体系革新,突破企业系列等边界传统的日本式生产体系是以企业或企业系列为活动单位的,信息的流动、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基本限于同一企业系列内,不同企业系列之间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但20世纪90年代之后,企业系列的组织方式开始松动,同一产业内分属不同企业系列的企业之间、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都开始以更开放的态度进行各式各样的合作,合作的空间也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

2.中小企业开展以全球化为主题的“二次创业”在传统的企业系列体制下,中小企业虽然发挥的是金字塔基石的作用,但依附于大企业,缺乏独立自主性。

随着企业系列的松动,中小企业纷纷开始所谓“二次创业”,适应企业经营的全球化趋势、成为有特点的全球企业成为不少中小企业“二次创业”的目标。

3.致力于发展低廉制造技术近年来,日本企业开始反思制造高附加值产品可能带来的“品质过剩”即功能过度开发的问题。

因此,应用低廉制造技术生产合适而优质的产品成为当前日本很多大企业的首选。

例如,日立制作所计划把平板电视机的制造成本压缩25%~30%,富士胶卷公司计划开发面向新兴国家市场的价格在100美元以下的数码相机,本田公司、电装公司等也纷纷提出各自的低廉制造计划,旨在延展日本企业的制造优势。

4.改变企业的附加值来源构成20世纪70、80年代,日本企业的价值创造是以最终产品为核心,以制造取胜的。

但近年来,日本企业越来越致力于从核心原材料和零部件、运营和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获取附加值,基于“制造+服务”方针引领制造向服务转型,企业越来越注重软性竞争要素的作用。

二、日本产业结构的现状及主要特征1.四大核心制造业仍是日本制造业乃至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与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的经济发展依然带有较强的“制造”色彩,无论从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还是从核心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来看,2001~2007年,整个制造产业的经常收益增长了25.2万亿日元,其中四大核心制造业,即运输机械、电气机械、钢铁和一般机械分别增长2.1万亿、3.2万亿、1.8万亿和1.9万亿日元,合计占整个产业增量的36%。

2000~2007年,日本的名义GDP约增长2.5%,其中仅汽车一个产业的贡献率就达1.1个百分点。

2.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拉动第三产业份额和质量的提升日本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基本表现为以企业为对象的生产者服务业快速发展,面向个人的消费者服务业总体增长趋向稳定,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相关领域不断挖掘市场需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批发、零售行业的低迷发展。

而金融保险、运输通信等长期受到政府规制保护的行业经过持续推进的经济行政体制改革,成长性大为提高。

3.市场的外需依赖和生产的内需依存并行日本的产业结构是其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体现,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市场的外需依赖和生产的内需依存。

日本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一直都在10%以上,2008年更是达到了17.5%的高水平。

从出口产业来看,四大核心制造业中的三大产业,即运输机械、一般机械和电气机械就占出口总额的67.2%。

另一方面,生产的内需依存是指日本主要出口产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国内采购率均超过80%,远高于美国的水平。

如2007年,日本电气机械产业的国内采购率是80.3%,美国是59.3%;运输机械产业,日本是94.5%,美国是66.6%;一般机械产业,日本是92.4%,美国是57.9%。

4.日本磨合型产品的技术制造优势遭遇挑战日本在磨合型产品的制造领域享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源于企业间关系的竞争优势,日本核心优势制造业运输机械、一般机械和电气机械等都被视为磨合型产品的典型。

以丰田生产方式为代表,磨合型产品的生产重视产品的不断改良与成本的不断下降,这得益于企业之间密切的合作、交易乃至激烈的同业竞争,即企业间长期稳定交易关系所构筑的金字塔型产业结构。

但这种组织结构在日本制造业开始大规模进行海外生产后遭遇挑战,特别是以美欧企业为代表实行的模块化生产经营方式在适应快速的技术变化与严苛的成本压力方面表现突出,对日本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造成冲击。

三、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塑造沙漏型产业结构对日本而言,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不是调整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而是对产业质量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变革。

日本经济产业省作为产业发展的指导部门,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是要变传统的金字塔型产业结构为沙漏型产业结构。

所谓沙漏型产业结构是相对于传统的金字塔型产业结构而言的一种概念。

在金字塔型产业结构中,少数制成品生产企业位于塔尖,越往下,零部件生产企业和原材料生产企业的数量越多,它们共同支撑起制成品生产企业。

而在沙漏型产业结构中,制成品生产企业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融合度提高,制成品生产企业更注重与服务业的融合;零部件生产与原材料生产的垂直一体化程度有所加强;零部件生产企业不再处于附属于制成品生产企业的地位,两者的力量对比更趋均衡。

简言之,金字塔型产业结构下制成品生产企业居于核心地位的格局被打破,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逐渐成为价值创造的核心,制成品生产企业则更多地向品牌经营、提供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转型,制成品生产企业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关系形象地讲更似两端力量相当的沙漏。

(作者:白雪洁,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应抓住日本产业升级带来的机会来源:财经 2011-11-18欧债危机恶化和美国经济低迷,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浓重的阴云。

在中国加入WTO以来的全球化浪潮中,全球范围的产业调整进行得十分深入。

这种调整不仅表现为低端制造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还表现为近年发展中国家在更高的制造业环节对发达国家形成竞争。

2011年11月16日上午,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旗下日本综合研究所的人士造访安邦,就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在交流中我们发现,日本产业界,尤其是以索尼和松下等为代表的大型制造集团已经在实施各自的产业升级调整计划。

据媒体报道,以消费电子产品闻名的索尼,消费电子业务正在亏损,真正支持盈利的是金融服务。

其中金融服务包括寿险、非寿险以及银行业务。

今年11月索尼公司再一次上调了预期年度亏损,将亏损调至900亿日元(约合12亿美元)的高额。

据索尼公司近几年财报显示,这将是索尼公司连续亏损的第四个年头。

在与安邦研究人员的交流中,住友的研究人员表示,类似于索尼的变化在日本国内并不鲜见,而是一个较为普遍的产业调整现象。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日本在东亚的邻居中国和韩国在制造业上日益对日本企业形成竞争,日本企业在靠近低端的产业链环节,已经开始逐步撤出。

我们在此前曾分析过松下的例子,其业绩巨亏的背后实际上就是竞争乏力带来的产业结构转型。

从目前情况来看,趋势越来越明显。

目前松下公司在电视机业务方面的外包比例为10%,而其预期目标是在几年内提高到30%-40%。

在其他业务方面,松下称2012年将投7.2亿美元在苏州建立新锂电池工厂,并用3-4年时间将在华生产比例从目前的10%-20%提升至50%左右。

此外,2011年度索尼液晶电视委外代工比重也将由2010年的50%扩大到75%。

正在进行外包或转移业务的企业不仅仅是索尼和松下。

今年10月份,日本三洋电机将洗衣机和电冰箱等白色家电业务出售给中国大型家电公司海尔。

中国之外,韩国的竞争同样不可小视。

进入本世纪以来,韩国三星、LG等企业以追赶日系企业为目标,依靠成本优势不断全球扩张,加上韩国政府对韩国企业的资金、政策支持,使得日系企业失去了不少阵地。

在重压之下,日本企业目前升级的方向是继续向高价值产业链转移,主要是设计生产高附加值的零部件,以及像索尼那样发展更多的服务业,其中就包括消费金融。

在目前索尼的业务格局中,除了金融服务外,像娱乐文化产业、信息提供商等角色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而松下则力图向综合性的电子方案解决服务商方向发展,如借助物联网将住宅建设与电子系统相配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