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体育部“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一、系部专业发展整体规划专业建设是体育部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和办学水平,是系部生存的支柱和关键。
根据《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目标要求,在总结体育部“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基础上,为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为适应体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式及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专业发展实际,推进体育部科学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发展现状体育部现有一个本科专业,为休闲体育专业。
学生共计99名,其中2016级49名,2017级50名。
自2016年成功申请休闲体育本科专业获批以来,在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按照省、学校的要求,每年招生人数为60名。
2017年6月体育部积极申报第二个本科专业,为运动康复专业,如申请获批计划每年招生60人。
(二)专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院办学理念和当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素养和提高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本科教学为核心,以科研工作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创新内部管理机制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着力提升学院发展内涵,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努力实现体育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三)专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体育部专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为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协调发展,强化特色;注重内涵,提高质量。
1.依托优势学科专业,提升专业整体水平。
以优势学科建设引领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强化专业特色和优势;加强基础学科专业建设和改造,促进商、体两学科协调发展,办出特色。
2.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专业设立和退出机制,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和发展定位,新增体育专业方向;淘汰社会需求不旺、专业办学水平不高的体育专业。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4.建立专业评估机制,有效推动专业建设。
建立体育部专业建设定期评价制度,重视并加强专业建设。
(四)专业发展规划目标与任务体育部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为出发点,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专业建设。
1.总体目标与任务根据学院和部门具体情况要求,制定招生计划,按计划招生。
体育部现有专业在五年内,每年招生不超过60人,2020年内,体育专业在校人数达到200人左右;经过发展,力求实现体育专业办学条件基本现代化;加强体育专业优势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建设体育专业,真正实现体育专业的协调发展。
力争将体育专业建设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省内一流的专业。
2.具体目标与任务(1)招生规模2020年,休闲体育专业在校生在200人左右,60人次/年。
(2)专业与课程建设休闲体育专业得到优化整合,建成知名品牌,积极申报面向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和新兴交叉专业。
到2020年,新增本科专业1个,建成院级特色专业1个。
深化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力争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中有所突破,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1-2门。
(3)师资队伍建设按照“满足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构建梯队”的原则,积极推进人才战略。
到2020年,体育部专任教师总数达到40名左右,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13名左右,中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达到90%。
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以上;培养引进国内或省内、行业内知名专家5名;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4—6名,“双师”素质教师15名,“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比例达到50%;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4)实习实训基地及实验室建设到2020年,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投入资金达到500万,实验室总数达到3个,争取建成2个校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达到1个,使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具有真实职业氛围,力求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各专业都建立能够满足需要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争取2/3以上的专业设有对应的职业资格取证项目或职业技能鉴定项目。
力争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在省内同类院校中达到先进水平。
(5)教学质量创优工作以深化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强化教学管理为保障,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更加完善;教研、教改制度完善,活动积极,气氛浓厚;形成自编特色教材与国家优秀教材相结合,具有我院特色的教材体系;学院在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成效显著。
(6)产学研结合、校地企合作教育坚持走产学研结合、校地企合作培养人才之路,大力推进校地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工艺设计和教育培训服务。
到2020年,校企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新的突破,并形成一批以产学研结合和订单式培养为特色的专业,实现人才培养多样化,建成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院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特色(重点)专业均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努力使产学研结合成为学院更加鲜明的特色。
(五)专业发展建设措施1.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与特色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入研究与分析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总结专业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分析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对专业需要的新变化,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努力拓宽专业的口径,形成专业特色。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认真探索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质量标准,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社会发展及本院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育方案。
3.加强教学基本建设(1)加强教学基本文件建设根据学科发展趋势与专业定位不断调整教学基本文件内容,及时修改和完善课程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要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寻找专业突破口,将教学内容与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充分反映学科前沿及专业发展动态。
(2)加强专业教学内容与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根据学院学科专业的布局,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要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更多地建设院级、省级和国家级优秀课和精品课。
同时,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尽快将本学科新的优秀学术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
(3)加强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施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应和指导性作用,教学管理文件的制定力求做到5个到位:各种规章制度到位;质量管理标准到位;文件的可行性到位;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到位;时代感到位;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
4.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整体结构、稳定骨干队伍、培养拔尖人才,建成一支整体素质高、充满活力、适应2 1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1)优化内部结构。
完善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结构合理、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
采取多种形式对本系专兼职教师进行提高和培训,合理利用学院其他系的人才资源,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聘用,创造宽松的用人环境。
(2)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机制,提升专业师资队伍的层次和职称层次,经过5年的努力力争使专业教师队伍中研究生学历比例达到80%,其中博士人数达到1—2人,高级技术职称教师占30%以上,其中正高职称达8—9人。
逐步形成教师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3)引进高层次人才,造就拔尖人才。
利用5年的时间,培养1-2人进入学院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
聘请过国内外客座教授3—5名。
(4)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广大教师的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精神。
(5)按计划向院里申请专项经费,鼓励其到国内其他高校进行专业进修或考博。
5.加强专业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改革校内专业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构建确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把校内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各相关学科结合起来。
同时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把省内或省外各大俱乐部作为开拓实践基地的龙头,把健身场馆和学院周末体育培训班作为补充。
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基地的科研功能,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产业、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休闲体育本科专业发展规划(一)专业基本情况1.休闲体育专业是国家应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朝阳专业之一。
全国共有36所高校开设此专业,2016年申报获批本专业后,填补了河南高校休闲体育本科专业的空白。
2.目前有2届学生。
2016年招生录取计划60人,实际报到49人,报到率为81.67%。
2017年招生录取计划60人,实际报道50人,报到率为83.33%。
作为河南省首批招收此专业的学校,入学生源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普遍一般。
(二)专业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1)培养目标:健身休闲领域应用复合型人才。
既要具有“胸中有墨”(懂理论)、“手上有艺”(有实践)硬实力和兼有“肩上有担”(有责任)、“目中有人”(知尊重)、“脸上有笑”(有礼貌)、“心中有爱”(有情怀)软实力的全人化的技能型人才。
(2)发展规模:到2020年每年计划招生60人,四年内在籍学生200人左右,形成稳定的办学规模。
2.具体目标(1)专业发展方向:运动健身指导和体验式教育两个专业方向,力争将休闲体育专业建成校级的特色、品牌专业。
(2)课程体系: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体现“厚基础,强专业,重应用”特点,强调“知”与“行”的统一。
(3)教学内容:优化理论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加强基础,加强实践,加强新技术应用。
(4)师资队伍:组建一支年龄、职称、学历、能力等结构合理的专、兼教师队伍,形成“学术带头人+学科骨干+创新团队+双师型”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教学梯队。
(5)实验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加快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6)按专业教学合格评估要求加强教学管理,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三)专业建设措施1.师资队伍建设体育部现有的专职教师,擅长公体教育,开展专业教育尚属首次,缺乏专业教学经验。
因此,体育部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需完善。
根据专业建设的要求,制定相关的师资培养计划,并采取如下措施,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师资保证。
(1)引领现有公体教师转型在部门营造以带好专业课为荣的氛围,及时发现现有专职教师的才能,树立以双师型青年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整个系部教师尽快向专业性、双师型方向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