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汉英词语对比㈠分析型与综合型(Analytic & Synthetic)汉语是分析型为主的语言,英语属于综合型语言。
汉语:分析型语言中的语法关系主要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表达。
汉语是以词汇的手段表示概念意义及语法意义。
英语:综合型语言主要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
英语的词形变化相对丰富,用于标示语法范畴,表达语法意义。
比较一下汉语与英语不同的表意手段:汉语:(词汇表意—数)A.将两种文化视为一体B.将两种文化各自视为一体英语:(形态表意)A. two cultures taken as a wholeB. two cultures taken as wholes汉语:(词汇表意—时态)A.他们过去是相爱的,但现在已没有什么感情可言了。
英语:(形态表意)A. They loved each other and there is no love lost between them.汉语:(词汇表意—语态)A.每场比赛他们都败在客队的手下。
英语:(形态表意)A. In every game, they were beaten by the visitors.小结:无论是名词的数、动词的时态/语态,汉语均需用词汇的手段来表达,而英语只需词汇自身的形态变化即可。
汉英翻译即用目的语的形态变化来表示分析型汉语的语法意义。
㈡意合与形合(Parataxis & Hypotaxis)意合:指词语或语句间的连接主要凭借语义或语句的逻辑关系来实现。
形合:指词语或语句间的连接主要依仗连接词或语言形态手段来实现。
Nida: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汉英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莫过于意合与形合的区分。
(Nida, 1982:16)贾玉新将英汉语言在句法上的差异精练地概括如下:“英语高度形式化、逻辑化,句法结构严谨完备,并以动词为核心,重分析轻意合;而汉语则不重形式,句法结构不必完备,动词的作用没有英语中那么突出,重意合,轻分析。
”(邵志洪,2006:11)汉语以意驭形而英语则以形制意。
1. 意合与形合的表现形式语言学家王力在《中国文法学初探》中指出,“子句与子句的关系,在中国语里,往往让对话人意会,而不用连词。
”也就是说,省去虚词,利用词语和句子表现出事情的先后顺序和因果逻辑关系。
如:汗流浃背(先后关系)soaked with sweat; sweating all over玩物丧志(因果关系)A. Sensuous luxury blunts the edge of determination.B. If you indulge in pleasures, you’ll forget your high aims in life.不进则退(条件与结果的关系)A. If you do not make progress, you’ll fall behind.B. You’ll slip backward unless you forge ahead.英语的形合表现在词语连接成句、短语连接成句、分句连接成句的时候,都离不开连接词、介词、关系代词和分词结构等英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常由一个客观的词来指示,不像汉语要由读者自己来解读。
如:Don’t come in until I call you.小结:汉语重意合,连接成分“尽在不言中”,句群组合讲求流洒铺排,疏放迭进。
英语重形合,具有实在意义的形合连接成分一般不能省略,句群组合讲求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因此汉英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形散神聚”的源语析出条理,然后用“以形驭意”的目的语使诸般条理各就各位的过程。
㈢动态与静态(Dynamic & Static)英语是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英语动词形态变化繁复而稳定,这就使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形态的掣肘,而名词就没有这个问题,因此名词在英语中占优势,名词的优势导致了介词的伴随优势。
汉语是非屈折语(non-inflectional language),其词类没有形态变化问题,而动词与名词比较,动词的动态感强、动势强,名词则较为凝滞,所以在汉语中动词非常活跃,可以连用,也可以广泛代替其它词类的功能在句中作其它成分。
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
1.英语的静态倾向表现⑴名词化(nominalization)是英语常见现象英语是综合型语言,其显著特点就是词缀丰富。
英语中丰富的词缀使有些动词和形容词很容易派生为名词,从而名词化成为英语常见的现象。
英国语言学家艾里克·帕特里奇(Eric Partridge)认为,将动词转化为名词乃是英语极普遍、极有效的构词方法。
名词与动词之间的互相转化,正是英语的独特之处。
在许多情况下,用名词代替动词可以使行文和表意都更为简洁,这符合现代英语总的发展趋势。
比较以下例句:A. 医生迅速到达,并非常仔细地检查了病人,因此病人很快就康复了。
a. The doctor arrived extremely quickly and examined the patient uncommonly carefully; the result was that he recovered very speedily.b. The doctor’s extremely quick arrival and uncommonly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patient brought about his very speedy recovery.B.现在极需提出新的补救方法。
a. Now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put forward a remedy.b.There is a crying need for a remedy.C.我拨了两次才接通了总机。
a. I dialed the phone twice and finally got through to the switchboard.b. Two dials and I was able to get through to the switchboard.c. Two dials got me through to the switchboard.D.电话里有人在叽里咕噜地交谈,过了一会,一个男人给了我回话。
a. Someone was muttering in the phone. After a while, a man came to answer me.b. There was a mumbled conversation in the background. Then a man’s voice came on the phone.E.甚至可以归咎于缺乏维生素。
Even vitamin deficiency may be to blame.F. 他绝望了,正在此时,他见到远方的帆影,有了绝处逢生的希望。
He gave up all the hope when the appearance of a distant sail raised his hope of rescue.请试译下列句子①他通晓多种不常使用的外国语,这使我们大家感到惊讶。
②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
③他想远走高飞,免得心烦。
①他通晓多种不常使用的外国语,这使我们大家感到惊讶。
His familiarity with many rarely used language surprised us all.②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与我有关系。
My initial astonishment gave way to a deep uneasiness; I felt that this had something to do with me.③他想远走高飞,免得心烦。
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 Sought 为 seek的过去式⑵名词表示施事者(agentive noun)代替动词英语常用含有行为和动作意义的普通名词代替动词,很多由动词派生(如以-er/or结尾)的名词既表示施事者,又保留原来动词的意义。
这类名词常常与前置形容词构成静态结构。
A. 计算机比人检查得更细心、更勤快。
B. 他统治那个地区长达20年之久。
⑶名词优势造成介词优势由于英语多用名词,必然也要多用介词,因而产生了介词优势。
介词优势与名词优势相结合,使英语的静态倾向更为显著。
英语介词具有丰富多样的词汇意义,特别是可以表达汉语中常用动词来表达的概念。
如:反对这项提议 against the proposal围绕中心 around the center居于首位 before everything超出我的能力 beyond my ability淋着雨 in the rain冒雨顶风 against the rain and wind古往今来 through the ages英语常用介词来译汉语动词A.野花的芬芳乘着轻风向我们扑来。
B.蒙在他身世上的帷幕正在揭开。
C.他裤子上打了六个补钉,一个补钉一个颜色。
D. 小汽车迂回盘旋,穿过村庄,翻越峡谷,沿着一条因解冻而涨水的小溪行驶。
2. 汉英翻译中的动静转换在汉英翻译中,我们应该努力摆脱汉语的用词表意习惯,特别是不能墨守汉语原句的词类,把自己套在汉语的框框里。
我们可视情况将汉语动词或动词词组转换成英语的名词或介词词组,以顺应英语的表达特点。
练习:A. 你得喝几口水,把药丸吞下去。
a.b.B.上下班他一般坐地铁。
C.室内栽种花卉草木需要洒水施肥,但水肥过多又只能使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应掌握正确的施肥方法。
D. 火箭已经用来探索宇宙。
E. 林则徐认为,要成功地禁止鸦片买卖,就得首先把鸦片销毁。
F. 他读书时不加选择。
小结:汉语动词无形态变化,使用方便,且重于动态描写,所以汉语中动词用得多。
在英语句子中,动词受形态变化的约束,通常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把含有一个以上动词的汉语句子译成英语时,应将主要动词译成谓语,其它次要动词用目的语的名词、介词和形容词来传达,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第二章汉英句法基本差异(一)汉英句子的主语比较第一、主语的基本功能汉英有别就句法结构而言,英语的主语显然是很重要的句子成分。
在翻译中,如何选择、如何处理主语,至关紧要。
英语主语的功能要点:1. 在大多数情况下,英语主语具有“不可或缺性” (indispensability);2.英语主语与谓语关系极其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