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青岛的路
一、教学内容:
1、学习九个生字和新词。
2、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
懂得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的内容。
3、练习阅读一段话后回答问题。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词,会运用。
2、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的内容回答问题。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观察法、练习法
六、教具准备:挂图、放大课文
七、教学安排:5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生字词。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和八个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有谁到过青岛?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青岛看看。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挂图,让学生初步感知青岛的路的概况。
2、提问:从图上看,青岛的路怎么样?
3、引导学生回答。
4、出示放大课文,让学生读一读。
5、找出生字词。
6、板书生字:
青岛高低上坡迈着
冲啊颠簸起伏车辆
7、教学生读音。
8、指导书写。
9、教学组词:
岛(青岛)低(高低)坡(上坡)
迈(迈出)冲(冲下去)辆(车辆)
10、集体读词语。
11、联系课文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12、熟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
1、指名学生读词语。
2、抄写词语。
四、作业
把本课的词语抄写一排。
课后记:
本节课主要是对该课文生字、新词进行教学。
其间主要通过演示、观察图画等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对该课文的动词记忆较深,总得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教学任务完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目的: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学生读课文,打手语。
2、默写词语。
二、新授
1、集体读课文。
2、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3、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青岛的路像什么?(3)集体地第一自然段。
4、讲读第二自然段:
(1)对照挂图读第二自然段。
(2)设问:走在青岛的路上,上坡时怎么样?下坡时怎么样?(3)引导学生看图读课文,回答问题。
(4)总结段意。
5、讲读第三自然段:
(1)师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2)对照课文,回答问题:汽车在路上行驶像什么?
(3)师生一起讨论:在青岛的路上走感觉怎么样?
(4)总结段意。
6、讲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和第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2)读:青岛的路,向大海的波浪,一伏一起,一起一伏。
(3)集体读第四自然段。
7、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三、巩固练习
1、集体读课文。
2、看图复述课文。
四、作业
抄写课文。
课后记: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课文内容,分别从四个自然段来对学生进行讲解。
这篇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是远离学生身边的事物,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画简易图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青岛的路的特点。
课文中有两个比喻句,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通过比较,反复练习,学生逐渐掌握,为以后学习比喻句奠定基础。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看图读课文并完成课后部分习题。
教学目的:复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提名看图读课文。
2、默写生字词。
二、指导朗读、背诵
1、出示放大课文。
2、老师范读,读出句中的停顿和语感。
3、让学生自由读。
4、集体读。
5、练习背诵:
(1)引导学生看图背诵。
(2)自由练习背诵。
(3)指名学生练习背诵。
三、练习
1、第一题:读拼音,打指语,写句子。
(1)板书习题。
(见书本)
(2)师生一起拼读所有音节。
(3)指名学生说写句子。
(4)师生评议。
2、第二题:填空,再读一读。
(1)出示习题:
一辆辆汽车在一会儿(),一会儿()的路上(),想一只只()在海浪里巅簸。
(2)指名学生填空。
(3)师生评议。
(4)让学生读一读。
四、作业
1、默写词语。
2、习题书上的一、二题。
课后记:
本节课主要对课文进行了复习,并完成了课后两个习题。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帮助学生懂得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了“青岛的路像大海的波浪”等句子。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第三、四、五等习题。
教学目的:复习巩固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填空:
一辆辆汽车在一会儿(),一会儿()的路上(),想一只只()在海浪里巅簸。
2、看手语写句子。
青岛的路像大海的波浪。
汽车像小船在海浪里颠簸。
二、练习
1、第三题:把括号的词语加到句子中。
(1)出示习题:
路像波浪。
(大海的一会儿一会儿青岛)
汽车颠簸。
(一只只一辆辆在海浪里像小船)
(2)带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3)让学生试做。
(4)师生评议。
2、第四题:看听话写句子。
(1)集体读句子。
(2)看话写句子。
青岛的路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上坡时,我一边走一边喊:“加油!”
下坡时,我迈着轻快的脚步一边喊:“冲啊!”
(3)老师批改纠正。
(4)集体读一读。
3、第五题:出示放大课文,读课文,认真想一想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4、读课文。
三、作业
完成书上的三、四题。
课后记:
本节课完成了课后的三、四、五题,分别都作了重点讲解。
通过这些练习题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青岛路的特点的认识,理解了走上坡和走下坡的不同感觉。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第六、七习题。
教学目的:复习巩固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路像波浪。
(大海的一会儿低青岛的一会儿高)
汽车颠簸。
(一只只一辆辆在海浪里像小船)
二、练习
1、第六题:
(1)出示放大课文。
(2)要求学生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
(4)集体读。
2、第七题:
(1)出示练习题。
(2)老师读短文。
(3)讲解课文生字词的意思。
(4)让学生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5)指名学生回答。
(6)师生评议。
(7)小结。
三、作业
在课堂练习本上完成课后习题1、2、3、4、。
课后记:
本节课主要完成了课后习题的最后两题,这两题都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我主要通过教师先讲学生再讲的形式来完成。
最后还留了一些时间让学生做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