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练习:太史公自序演练 含解析 精品

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练习:太史公自序演练 含解析 精品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而子迁适使反B.无忘吾所欲论著矣C.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D.辅拂股肱之臣配焉解析:选C。

A项,反,通“返”;B项,无,通“毋”;D项,拂,通“弼”。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B.南略邛、笮、昆明C.孔子修旧起废D.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解析:选D。

A项,“将”,名词活用为动词,率领军队;B项,“南”,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南;C项,“旧”、“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过去被废弃破坏的礼乐。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序:顺序B.守经.事而不知其宜经:经过C.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表被动D.海外殊俗,重译款.塞款:叩解析:选D。

A项,序:理,主管。

B项,经:常,通常。

C项,被:蒙受,遭受。

4.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B.古之人不余欺也C.此孝之大者D.大王来何操解析:选C。

C项为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

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于明堂,诸神受纪。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南略.邛、笮、昆明略:攻占B.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次:整理编序C.小子何敢让.焉让:辞让,推辞D.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绍:接续解析:选A。

略:巡行、巡视。

6.下列能表现司马迁强烈责任感的一项是()①上会稽,探禹穴②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③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④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⑤诸神受纪⑥小子何敢让焉A.②⑤B.④⑥C.①④D.②③解析:选B。

①是司马迁年轻时的游历,②③是司马谈的话,⑤是写诸神接受新历法。

7.下列对选段文意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小时候在家乡耕种畜牧,十岁起就诵读古文经典,二十岁后游历了长江、淮河地区,到过会稽、九疑,并到曲阜,考察孔子遗留的风教,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

B.汉武帝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司马谈却滞留在周南,没能参与其事,所以愤懑将死。

在司马迁拜见他的时候,叮嘱司马迁要继承家族的修史事业,要像孔子那样,通过论史,起到规范社会的作用。

C.司马迁深知自己身上的重任,他向父亲庄重承诺,一定要将父亲所编撰的史实掌故完整地加以编辑。

并以周公、孔子为榜样,当仁不让,写出一部无愧于时代的史书。

D.司马迁借和壶遂的对话,表明了孔子写作《春秋》的目的是贬抑无道的天子,斥责为非的诸侯,声讨乱政的大夫,以达成王道,并且表现了自己在创作《史记》时所受到的许多阻挠。

解析:选D。

本段中没有表现司马迁作《史记》时“所受到的种种阻挠”。

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齐、鲁的都会里研习学业,考察孔子遗留下来的风教,在邹县、峄山参加乡射之礼。

(2)司马谈去世后三年,司马迁做了太史令,缀集史书记载及国家收藏的文书档案。

(3)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固无虚言。

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昔以色幸者多矣。

至汉兴,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

孝惠时有闳孺。

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

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贝带,傅脂粉,化.闳、籍之属也。

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北宫伯子。

北宫伯子以爱人长者;而赵同以星气幸,常为文帝参乘;邓通无伎能。

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

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

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即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

召向其名姓,姓邓氏,名通,文帝说焉,尊幸之日异。

通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

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

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

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

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

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

其富如此。

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

文帝不乐,从容问通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如太子。

”太子入问病,文帝使唶痈,唶痈而色难之。

已而闻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心惭,由此怨通矣。

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

居无何,人有告邓通盗出徼外铸钱。

下吏验问,颇有之,遂竟案,尽没入邓通家,尚负责数巨万。

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

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

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节选自《史记·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化.闳、籍之属也化:感染、影响B.觉.而之渐台觉:睡觉C.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如:往、到D.竟不得名.一钱名:占有解析:选B。

觉:指梦醒。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王见之,曰:“牛何之.?”B. 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C. 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欲速则.不达D. 公卿皆因.关说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解析:选C。

A项,动词,往,到……去。

B项,介词,凭借。

C项,副词,用于判断句中表强调,是,就是;连词,表转折,却。

D项,介词,通过,经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邓通“谄媚事主”的一项是()①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②通曰:“宜莫如太子。

”③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④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⑤长公主乃令假衣食⑥与上卧起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④⑤解析:选B。

①是文帝梦见的情景,②④直接描写邓通“谄媚事主”,③从侧面描写邓通“谄媚事主”,⑤⑥都是别人的行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俗语说:“努力种田,不如遇到丰年,好好为官,不如碰到赏识自己的君王。

”不但是女子用美色谄媚取宠,就是士人和宦官也有这种情况。

B.邓通,因善于划船当了黄头郎。

汉文帝认为他是梦中助了他一臂之力的人,因而被宠幸,十几次赏赐邓通大量的金钱,官至上大夫。

C.文帝曾经得了痈疽病,太子前来看望文帝病情,文帝让太子吮吸患处,太子很嫌恶,不愿吸吮。

后听说邓通这样做过,心中惭愧,也因此怨恨邓通。

D.景帝即位不久就将为文帝吮吸脓血的邓通免职。

不仅如此,还将邓通家的钱财全部没收充公。

曾经大富大贵的邓通最后竟然寄食在别人家里,凄凉死去,果然应了当初卜者的预言。

解析:选C。

原文是“太子虽然吮吸了脓血,可是脸上却显露出嫌恶的样子”。

因而“不愿吸吮”错。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帝说焉,尊幸之日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而闻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心惭,由此怨通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