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__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1)
第七章__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1)
能引起妊娠的人或试验动物产生畸胎的外源化学物称为致畸 物。它通过胎盘直接作用于发育的胚胎和胎儿而产生后果。通过
动物试验和体外致畸试验方法,可检测外源化学物能否引起胚胎
毒性或后代畸形。
第一节
一、基本概念
概
述
生物在世代繁衍中存在着遗传与变异,它是普遍存在于生物界
的生命现象。在亲子之间或子代个体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这
而涉及两条染色单体,称为染色体型畸变(chromosome-type
aberration)。
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
(1)缺失(deletion):染色体上丢失了一个片段。
(2)重复(duplication):在一套染色体里,一个染色体片段出现 不止一次。 (3)倒位(inversion):一个染色体片段被颠倒了,如颠倒的片段 包括着丝点,称为臂间倒位(pericentric inversion);如不包 括着丝点则称为臂内倒位(paracentric inversion)。
酸,形成双螺旋结构。基因
(gene)是DNA分子中最小的完整功能单位基因的基本作用在于决 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每个基因决定一条多肽链或者说一个基 因决定一种酶。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细胞或生物体的 一套完整单体的遗传物质称基因组(genome)。 2.染色质与染色体 在间期细胞的细胞核中,通过光镜可见一种能被碱性染料着 色的物质,即染色质(chromatin)。它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 及少量的RNA组成,形似串珠状的复合体。
每个子细胞各具有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meiosis)指通过两个细胞周期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
半的细胞分裂方式。它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其细胞核分裂两
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经过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变 成单倍体(haploid)。
第二节 化学毒物致突变的类型
有三类遗传学损伤,即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及染色体数目 改变。这些损伤多因DNA受损所致,也可能因DNA以外的靶组织受
有些化学物可对碱基产生氧化作用,从而破坏或改变碱基的结构, 有时还引起链断裂。 例如,亚硝酸根能使腺嘌呤和胞嘧啶发生氧化性脱氨,相应变为
次黄嘌呤和尿嘧啶。羟胺能使胞嘧啶C-6位的氨基变成羟氨基。这些
改变都会造成转换型碱基置换。但是亚硝酸虽然也能使鸟嘌呤变为 黄嘌呤,但是由于黄嘌呤的配对性能与鸟嘌呤一致,故并不发生碱
即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简单地说,突变的发 生及其过程即为致突变作用。能够引起突变的物质称为致突变物 (mutagen)。 二、遗传学基础
1.DNA与基因
在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储存在核内的DNA链上,DNA是大分 子物质,由脱氧核糖、磷酸及碱基组成,其基本成分为四种核苷
损。通常以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0.2 µ m,来区分基因突变和染色
体畸变。因突变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须通过生长发育、生 化、形态等表型改变来判断,而染色体畸变和数目变化可用光学
显微镜进行观察。
一、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指基因中DNA序列的变化。因基因突变限制在一特 定的部位,故称为点突变(point mutation)。传统的研究突变方 法是通过给予致突变物,观察遗传学改变。 基因突变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碱基置换和移码突变。 1.碱基置换:碱基置换(base substitution)指某一碱基配对性
能改变或脱落所致的突变。当DNA链上某一碱基由于致突变物作 用而脱落或其配对性能发生改变,在DNA复制过程中该DNA互补链 上的相应位点配上一个错误的碱基,即错误配对(mispairing)。 这一错误配对上的碱基在下一次DNA复制时,按正常规律配对, 于是原来的碱基对被错误碱基对所置换,称碱基置换。 在碱基置换中,DNA的一对碱基(如G:C)被另一对碱基(如A:T) 所取代,如果是嘌呤置换另一嘌呤,或者是嘧啶置换另一嘧啶,
5.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细胞周期指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并开始生长,到下一次分裂
终了所经历的过程。这过程所需的时间为细胞周期时间。将细胞
周期分为四个时期:G1期是细胞进行急剧合成的时期;S期完成 DNA复制;G2期为有丝分裂做准备,M期是有丝分裂期。有丝分裂
(mitosis)指细胞核分裂的过程,一个细胞由此生成两个子细胞,
种差异称为变异(variation)。变异是生物物种推陈出新的来源。 造成生物变异的原因有:①父本、母本产生子体,由于重组而发生;
②由于基因突变而发生,它是新基因产生的根来源;③由于
生物的染色体组成或细胞质发生变化而带来的变异。 遗传结构本身的变化及引起的变异称为突变(mutation)。突 变实际上是遗传物质的一种可遗传的变异。突变可分为自发突变 (spontaneous mutation)和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诱发
的特异性。
一、引起突变的DNA变化 (一)碱基损伤 1.碱基错配: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是对DNA和蛋白质都 有强烈烷化作用的物质。
烷化作用指烷化剂提供甲基或乙基等烷基与DNA共价结合的过程。
烷化剂所致甲基损伤表现为错配。例如,乙基亚硝基脲
(ethylnitrosourea,ENU)上的乙基可与DNA共价结合。 错配不是烷化剂引起突变的惟一机制,有些烷化碱基可引起 DNA二级结构改变。 2.平面大分子嵌入DNA链
生率我国平均20分钟就有一例21三体综合征患儿出生,全国每年出生
的唐氏综合征患儿将达27000例左右。
47,XY,+21 单纯三体,男性 。Down综合征
第三节
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的 机制及后果
在实验动物中,用化学物质可诱导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 非整倍体和多倍体。在已检出的致突变物中,大多数有不同程度
②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每对基因只有一 个,而每对同源染色体也只有一条。③个体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
自母本,另一个来自父本。染色体也是如此,两条同源染色体是
分别来自母本和父本。④不同对基因形成配子时的分离与不同对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期的分离,都是独立分配的。
3.体细胞和生殖细胞
大多数真核生物由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组成。体细胞(somatic cell)多是二倍体(diploid)细胞,含有两组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其遗传损伤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在间期细胞核中,一般没有染色体结构,只有在细胞分裂时, 染色质才螺旋化并折叠成染色体(chromosome),故染色质与染色 体是由相同物质组成的;染色体存在于细胞中,通常只有在细胞 分裂时经过特殊染色才能清楚地看到。 染色体与基因有着平行的关系,表现为:①染色体可以在显 微镜下看到,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基因是遗传学的单位,每对基 因在杂交中仍保持它们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第七章
化学毒物致突变作 用(1)
Mutagenesis of Toxicants
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作用
生殖过程一般是指从配子形成直到胎儿娩出的整个过程。生
殖过程是很广泛的,它包括精子的发生、卵的形成和发育、配子
的释放、受精、卵裂和胚泡发育、着床、胚胎发生、胎儿发育、 分娩。而胎儿的娩出也并不意味着胎儿发育成熟的终止。从广义 上讲还应包括胎儿娩出后的新生儿期、哺乳期、直到性成熟的整 个过程。
如9-氨基吖啶(9-aminoacridine)致突变作用,是化学物插入 DNA的碱基对中所致。 3.碱基类似物取代 有些化学物的结构与碱基非常相似,称碱基类似物。它们能 在 S 期中可与天然碱基竞争,并取代其位置。例如 5- 溴脱氧尿嘧 啶核苷能取代胸腺嘧啶,2-氨基嘌呤(2-AP)能取代鸟嘌呤。 4.致突变物改变或破坏碱基的化学结构
基置换。
(二)DNA链受损 1.二聚体的形成 当细胞或机体受到紫外线刺激,会使DNA发生化学变化,其主 要产生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和(4-6)光产物。这些损伤可阻止DNA的 复制,并引起细胞的死亡。 2.DNA加合物形成
它是活性化学物与细胞大分子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稳定复
合物,通常很难用一般的化学或生物学方法使其解离。例如,烷 化的DNA加合物,O6-甲基脱氧鸟苷,可引起碱基置换。
英国医生 Langdon Down 首先描述了先天愚型的临床表现,因此 将此病称为Down综合征,即唐氏综合征。在我国,先天愚型一词较为 常用。1959年,法国细胞遗传学家Lcjeune证实此病的病因是患者多了
一个小的G组染色体(后来确定为21号染色体)。故此病又称为21三体综
合征(trisomg 21)。 据估计我国目前大约有60万以上的21三体综合征患儿,按目前的出
例如,人类体细胞正常为二倍体(2n),有46条染色体。如果细胞 有45或47条染色体,定义为非整倍体。如果有69条染色体,定义 为多倍体,此为三倍体。例如,Down综合征,由21染色体三体 (trisome 21)所致,它多了一条染色体,有三条21染色体,染色 体数目为47条,即该病由非整倍体所引起。
碱基:DNA分子是腺嘌呤(adenine, A)、鸟嘌呤(guanine, G)、
胞嘧啶(cytosine, C)和胸腺嘧啶(thymine,T)。 DNA双链的碱基互补对是A=T、T=A、G≡C、C≡G。是碱基互
补原则。
二、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指染色体的结构改变, 它是指遗传物质大的改变,一般可用光学显微镜检查适当细胞有 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来发现。细胞学检测可发现染色体断裂及由 断裂所致的各种重排。畸变涉及在复制染色体中两条染色单体中 的一条,称为染色单体型畸变(chromatid-type aberration),
生殖细胞(germ cell)往往是单倍体,其染色体改变即突变可传给
下一代。突变的生殖细胞根据其在二倍体中的表达,分为显性或
隐性。显性突变无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均会出现表型异常;隐 性突变如为纯合子,将出现表型异常,若为杂合子,则为表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