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法对比研究
二、英汉词法对比
除了构词的变化以外,还有构形的变化,即表达语法意 义的词性变化。
如:我给他一本书。I gave him a book. 他已给我两本书。He has given me two books. 他爸爸常常给他一些书。His father often gives him books. 汉语的“我”、“他”没有形式上的变化;而英语中却有 很明显的主格、宾格的变化。汉语中,“书”没有单复数 的变化,而英语中用明显“s”表示单复数。汉语中动词 “给”也没什么形式变化,而英语的变化则很明显,即时 态的变化。
目录
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英汉词法对比 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英汉语的句子对比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一)英汉语法对比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语言体系具有 民族性,各种语言的结构体系除具有普遍性外,都有自 己的民族特点。”(王德春,1997:1)
语法最能体现和语言的民族特点,因为语法反应着本民 族成员或语言社团成员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思维习 惯和表达方式。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二)英汉语法对比的主要内容
1. 语法结构的层次对比 2. 句型对比 3. 句类对比 4. 句子成分对比 5. 语法关系表达方式对比 6. 语法/语义范畴对比 7. 语法修辞方法对比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1.语法结构的层次对比 语法结构层次对比即语言的组织层次。 英语:词素 词 短语 分句 句子 汉语:字 词 短语 分句 句子 2. 句型对比 ☆英汉7种基本句型对比 ☆特殊的句型对比,如“存现句”、“比较句”、“被 动句”、“使动句”等。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三)英汉语对比的常用方法(详见课本185-
188页) 1. 求同对比与求异对比 2. 静态对比与动态对比 3. 共时对比与历时对比 4. “由外到内”对比与“由内到外”对比 5. 微观对比与宏观对比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以“由外到内”对比与“由内到外”对比为例:
所谓由外到内就是从语言形式出发探求其所表达的意义, 所谓由内到外,就是从意义出发探求能表达这一意义的 形式。
●英汉语气(Mood)方面 按说话的意图,英语动词要用不同形式,称为语气。英汉 语都有不同的语气,表现形式仍然体现在它们的谓语动词 上。 英语中的语气有三种:陈述语气、祈使语气、虚拟语气。 不同的语气,谓语动词形式也不同。例如: A.陈述语气——陈述事实或提出看法或问题: She is very busy. B.祈使语气——表示请求、命令、叮嘱等: Be seated, please!
在英语中构词形态一般指词缀的变化,包括前缀和后缀。 英语中词缀的功能多种多样,常常一缀多义。而汉语的 词缀则不及英语的多、广。英语的前缀可以表示词意而 后缀则表示词性,汉语则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表达词义和 词性的词缀。英语中progress一词其前缀pro-已经是前 进、进步的含Preface一词的pre-也有前面,上面的含义。
3.偏正结构的语序
英汉偏正结构的语序有重大差别,汉语一律是修饰语在 前,中心语在后,如“狗的尾巴”,“破旧的衣服”, “那天来的人”。
而英语有两种语序,一种跟汉语一样,如 the dog’s tail; 一种是中心语在前,修饰语在后,如:handle of the teapot, an attempt to cross the river。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3. 句类对比
英汉语的句子从功能角度分为“陈述句”、“疑问句”、 “肯定句”、“否定句”、“感叹句”和“祈使句”。
从结构的角度分成“简单句”、“复杂句”和“多重复 杂句”。
4. 句子成分对比 5. 语法关系表达方式对比 形态、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3种方式。由于汉 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所以英汉语法关系对比重点 在语序和虚词上。
三、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汉语缺乏英语动词的形态变化,其被动句是借助词汇 手段来表现通过加上带有被动含义的虚词,如“被, 叫,让”等来传达被动意义。汉语被动句也可分为 “被”字结构和主动形式的被动句。
例:
A.“被”字结构的被动句:它被我欺骗了。 B. 主动形式的被动句: 这个案子正在调查。
三、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英语之所以是英语,汉语之所以是汉语,起本质区别作 用的因素就是它们各自的语法系统。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二)英汉语法对比的主要内容
语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它是“制约句子 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的规则。”(许国璋,1991:41)
从广义上讲,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它包括词法和句 法两大部分,词法是研究词的构成和功能,句法研究组 词成句的规律。其中,句法对比是重点。
如:She had such a kindly,smiling,tender, gentle,generous heart of her own.她心地厚 道,为人乐观,性情温柔,待人和蔼,气量 又大。
小结:以上分别从构词、形态变化和次序对 比三方面谈到了英汉词法对比研究。
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三、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三、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例如: 她学习很努力。(陈述句) 请你出去吧! (祈使句) 这花真漂亮啊! (感叹句) 你昨天晚上看球赛了吗? (疑问句) 他要是在这里就好了。 (假设句) 如果我是你就不会这样做。(假设句) 若不是我花了钱,那女人早就找上他的麻烦了。(假设
句)
三、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例:An element is a substance that cannot be broken down into simpler substance by ordinary chemical means.元素是一种物质, 这种物质不能用一般的化学方法再分解成更 简单的物质。
二、英汉词法对比
出现一些描写性词语连用时,英语里这些词 语多作定语,汉语中多作谓语。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6. 语法/语义范畴对比 英语的语法范畴较多,有两大类:名词性成分,包括性、 数、格等;动词性成分,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而 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语法范畴。但语义范畴为英汉语 所共有,值得对比。
7. 语法修辞方法对比 通过语法手段来达到修辞效果,称之为语法修辞方法。 如替代、重复、省略、倒装、强调等。
因此,英语有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英汉词法对比
3.词序对比。
英语和汉语句子的主要成分一般是主语、谓语动词、宾 语或表语,在排列次序上英汉两种语言基本相同:主-动 -宾(表)。与汉语相比,英语的后置和倒装现象较多。 如定语的后置,汉语的定语一般在名次的前面,而英语 的定语位置相对灵活许多。
三、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C.虚拟语气——表示假想情况或主观愿望: If she were here, how nice it would be!
汉语中的语气缺乏动词形态的变化,其不同的语气是借助 不同的标点符号和语气助词来表现的。陈述句后用句号。 祈使句的句末有“吧、呀”等语气词。语气强烈用叹号, 语气较和缓用句号。疑问句中用疑问号,有的疑问句末尾 还有“吗、呢、么”等语气词。感叹句用感叹号,句末常 有“啊、啦、了”等语气词。汉语还会加上上一些带有 假设含义的词。如“如果”、“要是……就”、“若不 是……就”等。
英汉语的句子对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英汉语的句子对比
英汉语的句子 英汉语的基本句型 英汉语的基本句型的语序 英汉语句子的内部关系
英汉语的句子
完形句:完整的主谓结构 非完形句:没有完整的主谓结构 完形句:显性/隐性 显性完形句:a.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b.
二、英汉词法对比
与汉语相比,英语的构词方式更多一点,词缀、转类、 合词、拼缀、缩略等历来是英语构成的重要手段。 现代英语词汇的主要特点有: ①词义的转变; ②词缀含义的扩展; ③名词短语不断增加; ④通过转成法构成许多新词; ⑤缩写词的广泛应用; ⑥字母互换位置。
二、英汉词法对比
2.形态变化方面,这里谈及的形态变化是指词的形态变 化,再细分起来是指构词形态。
汉语短语“一个很有用的人”,对应英语为:
①A very useful person. ②A person of great use. ③A person who is very useful.
二、英汉词法对比
汉语基本没有形态变化,少用关联词,没有 定语从句,名词之前的定语一般很短。而英 语接住关系词和其他链接手段,定语可以前 置、后置,后置的短语也可以很长。
(1) I study English every day.(一般现在时) (2) She is reading a book now.(现在进行时)
三、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与英语相比,汉语中的动词在构成时态方面的用法就要 简单得多。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即意合语言,没有 “时”和“体”融合而成的语法形式,它是由一些时态 助词或副词来表示时态状况的。如时态助词 “了”“看”“过”,时间的名词“过去”“现 在”“将来”等或副词“曾经”“刚刚”“已经”“将 要”等。
如:昨天晚上我正看着电视,(表进行)
他问我:“你作业已经完成了?”(表完成)
三、英汉语法结构对比
●动词语态(Voice)方面 语态即表示主语与谓语之间主动或被动的关系,英汉都 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表现形式都体现在谓语动 词上。
英语的动词语态仍离不开动词的变化。英语被动句分为 被动形式的被动句和主动形式的被动句。 例: A. 被动形式的被动句:A new house was built. B. 主动形式的被动句:The dish tastes good.
例如:
“城里(城+ 屈折后缀)”表示“在城市中”; “城里(城 + 派生后缀)”则表示“城市的商业区”。 整个词的词义发生了变化,特指城市中的某一部分,因 此汉语中的屈折后缀“里”是内中格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