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少年王勃(2)

9少年王勃(2)

9.少年王勃
第二课时教案
香格小学蔡凤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练习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观、秀美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重点:
感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才华横溢。

教学难点: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的地方学写批注。

2.读读《补充习题》上“胸有成竹”这个小故事,想想自己胸有成竹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链接新知
1.在我国江西南昌有一座有名的楼,叫——
2.在它整修一新后,一位姓阎的都督邀请了许多人,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受邀的人群中有个年仅14 岁的孩子,叫——
3.他凭什么能被都督邀请呢?(才气)(板书)
4.文章的哪一自然段将王勃的才气表现的得淋漓尽致呢?(第 4 自然段)二、细读研讨,走进文本
(一)仔细地大声地朗读第 4 自然段,看看王勃的才气表现在哪儿,用曲线划出。

1.“奇才!真是奇才!”(多媒体出示)
①这句话是谁说的呢?那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奇才?
②都督又是怎样说的?
③“案”是指什么?谁来做做“拍案”这个动作?
④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这里连用了两个一一感叹号,那谁再读。

⑤现在谁来当一回都督,夸一夸王勃?
⑥在刚才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⑦小结齐读。

2.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①什么叫“胸有成竹”?(板书)
②生活中,你也一定有“胸有成竹”的时候,记得是在做什么事时?你是怎么做准备才胸有成竹的吗?
③这里的“胸有成竹”说明了什么?
④一开始我们就说都督邀请了许多人参加宴会,以都督的身份,邀请的都是些什么人呢?而现在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不敢答应?
⑤小结过渡:参加宴会的客人谁也不敢答应,而王勃却胸有成竹地说“——”(引读),少年王勃确实很有——“才气” !于是——(引读)
3.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①这里哪两个词最能说明王勃有才气?(板书)
②能不能再说几个?
③王勃不一会儿就写成了一一《滕王阁序》。

④其中哪一句让都督拍案叫绝?(多媒体出示)(齐读)
⑤正因为诗中有了这一句,《滕王阁序》到现在仍被广为流传,成了一一(引读)。

⑥过渡:这句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美景呢?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用“ ______ ”划出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相对应的句子。

用划出与“秋水共长天一色”相对应的句子。

2.交流。

(多媒体出示文字)
3.多迷人的秋景啊!谁来读读这段文字。

4..老师也想来读读。

小朋友把眼睛闭起来,边听边想象好吗?听着我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a.水天一色多么壮丽的秋景啊!那样的美景我们在前面的课文中也欣赏
过,记得吗?(《美丽的南沙群岛》“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

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

”)
b.野鸭几只?诗中就是孤鹜。

一只野鸭正在干什么?
c.云霞云霞又是怎样的呢?
多么宁静,多么深远的秋景啊!怎样才能读好第二句话?(轻而缓)(自由试读、指名读)
5.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配上音乐背下来吧!(配乐背诵)三、总结课文,适度拓展
1.少年王勃的才气的确让人惊叹,让人折服,让我们记住这千古名句吧!(齐读)
2.除了《滕王阁序》,王勃还写了许多诗,其中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多媒体出示),里有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也是千古名句,常被用来赠别友人。

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吧。

4.“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有才气的少年,你知道都有谁吗?
(骆宾王7岁《咏鹅》,寇准7岁《咏华山》,7岁作诗的曹植……)
四、当堂反馈,检测完善
1.完成《补充习题》30 页第四题。

2.课后背诵三、四自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