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资料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资料


肝脾肿大、心肌炎、 肺炎、肾炎、神经系统表现等
病理
? 淋巴组织的良性增生 ? 淋巴结肿大,但不化脓 ? 淋巴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高度增生,胸腺依赖
副皮质区的T细胞增生最为显著。 ? 肝、脾、肾、骨髓、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受累,主
要为异常的多形性淋巴细胞浸润。
中医病因病机
温热时邪
邪犯肺卫
初 期
痰热流注
皮疹
? 约3-19%患儿在病程1-2周有多形皮疹,可为 丘疹、斑丘疹、荨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偶 见出血性皮疹。多见于躯干、前臂,最常见 在给予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后发生,停药后 皮疹会消退。
严重的上呼吸道梗阻
? 发生率约为1%-1‰,主要是因为舌、咽、 腭、扁桃体形成的环状淋巴组织中的淋 巴结肿大及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所致, 呼吸道梗阻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但以 年幼儿更为多见。
咽峡炎
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 患儿有咽痛,咽、悬雍垂、扁桃体充血、水 肿,50%以上的患儿扁桃体有渗出物或灰白 色假膜形成,约25%的患儿在病程的5-17天, 上腭有瘀点,少数有溃疡。约10%的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是无症状的链球菌携 带者。
淋巴结肿大
? 为本病的特征,全身淋巴结皆可肿大,但 以颈部显著,颈淋巴结肿大者可达70%以 上;其次为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淋 巴结直径约1-4cm,质中,无粘连,不化 脓,无明显压痛,双侧不对称。肠系膜淋 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及压痛。淋巴结肿大 消退可在数天、数周至数月。
以上抗原均产生相应的抗体
VCA-IgM 是新近感染的标志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病人、隐性感染者、携带者
二、传播途径 主要经口-口接触传播

可经输血、器官移植或骨
吻 病
髓移植感染
三、易感人群 年长儿及青少年多见
四、流行特征 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以秋末、冬初较多
流行
流行状况:多为散发,也可呈一定规模的
发病机制
概论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由 EB 病毒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急性自限性传染疾 病。
? 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肝脾和淋巴结 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 形淋巴细胞。
? 虽然EB病毒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 是并不是所有的 EB病毒感染都表现为传染性单 核细胞增多症。
热毒炽盛 热瘀肝胆
急 性

邪陷心肝
热入营血
痰热闭肺
恢 复 期 正虚邪恋
病因病机
? 病因:感受温热时邪发病 热 毒 ? 病理产物:痰 瘀 ? 病位:由表及里,按卫气营血传变,可累及心、
肺、肝、肾

1、发热 2、咽峡炎

3、淋巴结肿大

4、肝脾肿大 5、皮疹

6、严重的上呼吸道梗阻
7、其他
发热
一般体温在 38-40℃之间,热型不定,持续 时间可数日、数周至数月,大多热程 2周左右 幼儿多无发热或仅低热。
EBV
上皮细胞感染
咽部
(唾液腺) (扁桃体的B淋巴细胞)
咽峡炎 颈部淋巴结肿大
持续带病毒
血液
其它部位B淋巴细胞 多克隆B淋巴细胞活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克隆抗体
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性改变
特异性抗体 嗜异性抗体
刺激其它B淋巴细
Tc产生
自身抗体等 变异淋巴细胞
胞产生特异性抗体
作用于携带EBV的B淋
巴细胞 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病原学
EB病毒的特点: EB病 毒是普遍存在于淋巴 组织中的一种疱疹病 毒,属于有包膜的双 链DNA病毒,它在上 皮细胞和 B淋巴细胞 中复制,在原发感染 后,通常表现为潜在 持续感染或带病毒状 态(只发生 B淋巴细 胞选择性感染)。
抗原 膜抗原(MA) 衣壳抗原 (VCA) 核抗原 (EBNA) 早期抗原 (EA) 淋巴细胞检出的膜抗原 (LYDMA)
? 门诊资料:尿潜血( ++)、蛋白( -)、 白细胞(-)。尿沉渣镜检: RBC 8 ~10个/Hp, 蛋白(-)。血常规: WBC 16.67 ×109/L、 RBC 3.20 ×1012/L、Hb98g/L、PLT 120×109/L,外周血细胞形态示成熟红细胞大 小及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异型淋巴细胞占 10%。
肝脾肿大
? 50-70%的患儿在病程 2-3周出现轻中度脾肿大, 约有1‰的患儿发生脾破裂,多发生在病程的 第4-21天,以男性患儿多见,原因是由于菲薄 的脾包膜和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形成了脾小梁, 增大的脾脏即在触不到时也易破裂,查体时宜 轻按。10%患儿出现肝脏长大,多在肋下 23cm;4岁以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 肝脾肿大较其他年龄组多见。约 2/3患儿有肝 功异常,< 5%的患儿有轻度黄疸;可能伴食 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历史沿革
? 中国古代无“传单”之病名,根据该病特点属 “温病”、“温毒”、“痰毒”的范畴。
?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天行病发黄候》: “四时之间,忽有非节之气伤人,谓之天行。大 体似伤寒,亦头痛壮热,其热入于脾胃,停滞则 发黄也。脾与胃合俱象土,其色黄,而候于肌肉, 热气蕴积,其色蒸发于外,故发黄也。”
其他
? 约50%患儿早期可见眼睑浮肿,可能因淋巴 管阻塞所致。可有神经系统症状,但少见, 主要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周围 神经炎等。其它少见的有胸腔积液、心包炎、 心肌炎、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 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 既往体健。
? 查体:T 36.5℃ ,P 90bpm ,R 20bpm , BP 105/70mmHg, 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无 出血点,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眼 脸水肿,咽充血,双扁桃体 Ⅱ°肿大,可见脓 性分必物,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心音 有力,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 软,肝肋下 2.5cm,脾肋下未及,腹部移动性 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浏阳市中医院儿科教研组
? 病例特点:
? 患儿,女, 4岁。
? 因“发热伴双眼脸水肿及肉眼血尿 6天”入 院
? 7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 在38.8℃左右,伴流涕,无寒战及抽搐,无咳 嗽,无呕吐,无腹泻,在家给予口服头孢他啶 及尼美舒利等药物,发热无减轻, 6天前家长 发现患儿双眼脸水肿,伴肉眼血尿,无尿频、 尿急、尿痛,继续口服上述药物两日,患儿热 退,但双眼脸水肿无好转。自起病以来,患儿 精神饮食欠佳,睡眠可,小便略减少,大便正 常,体力体重无明显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