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浙江高考古代诗歌形象鉴赏之人物形象
2020浙江高考古代诗歌形象鉴赏之人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题。(7分)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晨兴”是___的意思,三、四两句表现了___的诗人形象。(2分) (2)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句中诗人之“愿”的内涵的?(5分) 【答案】 (1)清晨起床 躬耕田园、辛劳而满足 (2)希望豆苗能够茁壮生长,自己的劳动能够有所收获;希望自己在污浊社 会中能够洁身自好,自耕自食。
(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鉴赏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诗人以此表达 自己的爱憎、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就是诗人 自己的形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鉴赏,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 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二)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的鉴赏 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 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 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爱东山晴后雪》,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 美景的诗人形象。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2015年湖北卷《劳停驿》(欧 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据此 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体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形象。 2.从刻画人物的描写角度把握人物形象 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入手把握人物形象,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 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如2014年山东卷《寻诗两绝句》,通 过诗人的“三日醉”“亭角寻诗”等行为,显露出诗人是一个洒脱文雅之人。 3.通过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意象)来把握人物形象 因为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能体现人物心境。比如,明月夜, 多用来刻画他乡游子、闺中少妇、戍边将士等形象;燕子飞,多用来刻画羁旅 行役、伤春悲秋、壮志难酬等形象。 4.从分析典故入手,分析形象 用典,即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比如辛弃疾《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 以廉颇自比,自谓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同时又叹无人前来问询,徒 有英雄豪情。 鉴赏人物形象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 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 能推己及人,为“天下寒士”着想,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寄情山水、归 隐田园的隐者 形象
怀才不遇、壮 志难酬的形象
矢志报国、慷 慨愤世的形象 友人送别、思 念故乡的形象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 格?请加以分析。
我们隔着云海遥遥相望,见不到面已经多年了,哪 会因这次远行而添悲伤呢?你应该不辞远道骑马的辛劳, 冒着风雪到那里去,让骄傲的胡人见识见识不可多得的人 才。你置身沙漠要时常回头望望自己的国家,思恋湖山时 做梦也要梦到杭州的湖光山色。要是单于问起你的家世 来,你可别把自己说成是中原的第一流人物呀!
物形 刻画 象
的常 3.烘 见托
手法 渲染
4.对
比
衬托
如《氓》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句 以桑树、斑鸠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第 四章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主人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 黄的变化。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形象的塑造,也有助于 读者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去体味他们的真情实感。
诗意赏析
(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 诗,完成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 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 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 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 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 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 为“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 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 ,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如《氓》中,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 婚前忠厚与婚后变节也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善良 刚强,反衬出男主人公的无情无义、“二三其德”。
答题 思路
鉴赏 人 物 形 象 的 4 个 切 入 口
1.从标题、注释入手,初步揣摩形象 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2012年安徽卷《最
一、设问方式
[思维建模]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
加以分析。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
分析)。
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4.某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二)技巧点拨 1.鉴赏方法 (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的描 写,其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运用联想,体 悟感情,定格形象。 (3)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2.答题步骤 步骤一: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歌是如何塑造形象的(分点 说明、概括)。 步骤三: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感情 或蕴含的哲理)。
爱恨情长的形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
象
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通关小练】《天天向上》P344 3.判断下列诗句中人物形象的类型。 ①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 ②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③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观猎》) ④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⑤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 ⑥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徐渭《题 葡萄图》)
【答案】 ①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 ②孤僻高洁、乐观浪漫、与世无争的诗人形象。 ③英姿飒爽、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将军形象。 ④寄情山水、超脱红尘、潇洒疏放的高人逸士形象。 ⑤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⑥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人物形象的鉴赏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 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歌形象的鉴赏之人物形象
《天天向上》P344
古代诗歌中常见八类人物形象(复习用书第344页)
形象类型
例子
傲视权贵、傲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李白淡 岸不羁的形象 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 国忧民的形象
伴着明月在高耸的大树间徘徊。
【对点学练】P346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问题。(6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 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尽管兄弟情谊颇深,乐观 旷达的苏轼却不作儿女之态。“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 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句。颔联劝勉,上句 勉励子由要不辞辛苦,“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 句鼓励子由要不辱使命,要让契丹国王认识仁德之国派出 的使臣,不要失大国风范。颈联嘱咐,上句要身居沙漠的 子由,时时回望故国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 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之景。尾联望归,这 里用李揆代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 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契丹,绝不 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契丹多次 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
典型例题
思路 演示
规范 答题
诗意赏析
第一步:看标题,初步揣摩形象。标题“送子由使契丹”中,“子由”即苏轼的弟 弟苏辙,由标题可知此诗是苏辙出使契丹,苏轼送别之作。
第二步:赏意象(景物),分析形象。“云海”这一意象,说明相距遥远。当时苏辙 在京城,苏轼则远在杭州,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第三步:抓描写,分析形象。“相望”这一动作描写,表现出苏轼兄弟情谊深重。 “沾巾”,悲伤落泪;“那因远适更沾巾”是说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体现 出苏轼旷达的性格。
塑造人物形象大多着力于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细节的描写。如《邶风·静 女》中“爱而不见”这一生活细节表现了姑娘的天真、活泼和调皮, “贻我彤管”则表现了姑娘对爱情的真挚和执着。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用落叶 纷纷来渲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悲秋气氛,从而衬托诗人穷困潦倒、漂泊 无依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诗词都反映出他们忠君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等
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形象
献身边塞、反 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对征伐的形象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塑造了一个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艺术形象
答案 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 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 本题要求概括人物特点并加以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特点,要结合诗中 描写的人物行为进行分析。第一首诗中描写陈居士行为的有两句,“楚酒困人三日 醉”和“亭角寻诗满袖风”;第二首诗中也有两句,“爱把山瓢莫笑侬”与“醒来 推户寻诗去”。综合分析四句诗,可以发现陈居士有两个特点:一是爱喝酒,二是 爱写诗。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行为洒脱,情趣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