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起始课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了解单元学习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及活动要求。
2.整体把握单元学习内容,欣赏写景抒情的名篇。
3.学习散文阅读方法,熟悉高考题型,构建散文知识体系。
【教材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以“自然情怀”为人文主题,文本呈现出文辞之美与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值得品味与鉴赏。
高一学生初中时接触过散文,但是阅读鉴赏散文的实际水平却不高,且文本有深度,有难度,学生阅读理解可能会不到位,我们要真正让学生学到鉴赏散文的方法,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不仅能理解作者的情感,还能学会鉴赏文中的景物描写,品味语言。
【重点难点】
1.了解单元学习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及活动要求。
2. 整体把握单元学习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本单元所选的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佳作。
有对故都“秋味”的吟唱,对荷塘月色的描写,有在地坛古园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透彻感悟,有夜游赤壁的吊古伤今,登临东岳的畅想···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单元,感知生活与自然之美。
二、出示目标,明确重难
1、了解单元学习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及活动要求。
2、整体把握单元学习内容,欣赏写景抒情的名篇。
3、学习散文阅读方法,熟悉高考题型,构建散文知识体系。
三、预习检测,以学定教
活动:学生完成《课堂学案》“课前预学任务”,教师点拨纠错。
(略)
四、精讲探究,研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任务一:浏览课本第七单元,看一看本单元的课文构成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什么主题?
明确:学习任务群:散文人文主题:热爱自热与生活
环节一:阅读单元导语
请同学们阅读第七单元的导语,圈点勾画并提取关键词,看看能获得哪些启示。
活动:学生齐读单元导语,圈点勾画重要信息点。
明确:1.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味,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关注作品中自然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
3.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
4.反复涵咏咀嚼,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
环节二:阅读学习提示
活动:学生自读每课学习提示,预习课文。
明确:学习提示概括介绍了学习文本的方法。
环节三:阅读单元学习任务活动:学生自读每课学习提示,预习课文。
明确:单元学习任务是实践性学习,提示学习与鉴赏散文的方法。
如反复朗读,鉴赏文句;关注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探讨文本背后的民族审美心理,探究其文化意义等。
(二)传道受业
活动:教师精讲散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高考基础题型。
任务一:散文是什么?明确:定义与分类
任务二:高考怎么考?明确:高考散文鉴赏的基础题型,构建知识体系。
任务三:散文的阅读鉴赏与写作
活动:布置单元活动任务,学完本单元后,通过单元活动课进行展示、讲解。
1.《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描写的是同一个城市的景物,呈现出多姿多样的美。
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细加品味,写一段评点文字。
2.这几篇文章都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结合《赤壁赋》,分析文中的景与情是怎样完美融合在一起的。
3.在郁达夫的笔下,故都的秋特别“清”“静”“悲凉”,带着传统文人的某种审
美情趣。
阅读《故都的秋》,分析其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
4.阅读《赤壁赋》和《登泰山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搜集一些写赤壁或泰山的诗文,探讨历代文人寄托在赤壁和泰山上的不同情思,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
5.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特点。
“立春”“立秋”“夏至”“冬至”,这些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
选择一个节气,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
五、达标检测,知能迁移
活动:学生完成《课堂学案》“课后固学任务”,教师点拨纠错。
(略)
六、作业设计
预习《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