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作业答案第一次作业论述题:(选作3题)1绘简图说明地理教学系统的构成并简要说明各地理教学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1)答:地理教学系统的构成构成如下图:●●●地理教学要素的地位:教学系统八要素中,地理教学目标是该系统的定向子系统。
地理教师与学生分别是导控子系统与信息处理子系统,他们是该系统的双主体子系统。
地理课程教材是该系统的信源子系统。
地理教学原则、模式与方法是地理教学系统的运行支持子系统。
地理教学环境是该系统的时空协同系统。
地理教学管理是该系统的保障子系统。
地理教学评价是该系统的调节、激励子系统。
地理教学八子系统互为呼应与协同,以其优化的结构促成系统整体功能的实现。
●(2)、绘简图说明《地理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内容结构。
●答:《地理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内容结构如下图:●(3)、简要说明《地理教学论》课程的主要特点及研究方法。
答:《地理教学论》的学科主要特点:由地理教学论的"应用理论”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属性很容易联想到其主要的学科特点,即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与艺术性。
《地理教学论》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具统帅作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用"两唯”的观点去解读地理教学,才能真正获得地理世界的真善美,才能真正获得地理教学的真善美。
《地理教学论》与地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密切相联。
这里所说的实践既包括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也包括高师地理教学改革实践,其中蕴藏着推动地理教学论发展的无尽活力。
《地理教学论》的理论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活动为生生不息的源泉。
地理教学论强调地理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体。
教学的科学性强调"求真”,教学必须建立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的诸学科体系基础上。
教学的艺术性强调"求美”,教学必须建立在师生认知、情感等自由表现、交流、创造的基础上,因为教学艺术即具有高度个性化、创造性和审美价值的教学设计与操作行为。
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两者密不可分,如一枚硬币的两面。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尖锐指出,传统教育的明显毛病,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出艺术的、也只有艺术才具有的那些宝藏。
这显然不利于开发学生内蕴的多彩才能与丰富个性,不符合"解放理性”的时代要求。
事实上,凡成功教学,无不有艺术与科学相伴。
1、绘简图说明《地理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内容结构。
名词解释(选作4个)(1)、理念:是对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的理性认识。
(2)、审美情趣:指审美主体通过美育过程在头脑中产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倾向性,是审美态度和审美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通常以对审美对象的特殊兴趣、爱好、选择倾向性和易接受性或认同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在社会审美文化与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已形成的审美情趣在主体的审美活动和美育过程中有重要的心理定向和动力作用。
(3)、地理教学目标是指:地理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是一种具体性的教学结果预期。
(4)、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事地理学习活动、形成学习思维能力的过程。
而"地理过程”是立意于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是学生对一段充满智慧与情感挑战的地理学习、研究活动的时间经历。
(5)、地理基础知识: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起奠基作用的知识。
中学地理知识主要属于此类。
(6)、地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做”的地理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地理原理类知识和地理研究、操作程序类知识。
(7)、地理策略性知识:主要是回答"怎么样做”的学习方法类知识,更多地与学习能力有关。
这部分知识是"会学”的知识,是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关键知识。
是学生的能力要求一般以理解、掌握、应用为主,是必须"学会”的知识,是学生认识、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地理能力的核心知识。
(8)、地理基本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地理认知任务和实践操作任务的心智活动方式和动作活动方式。
2、简要说明《地理教学论》课程的主要特点及研究方法。
4、简述当代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点。
5、简述地理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6、试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并联系地理课程标准中有关内容说明其核心与重点。
你对此有何见解?名词解释(选作4个)1、理念2、审美情趣3、地理教学目标4、地理教学过程:狭义的地理教学过程是指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即备课——上课——评课的过程。
广义的教学过程是指在遵循地理教学规律,贯彻地理学原则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过程。
5、地理基础知识6、地理程序性知识7、地理策略性知识8、地理基本技能单选题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CA:地理教学现象B:地理教学方法C:地理教学系统D:地理教学过程2.新课程中"教学”的基本含义是:DA:讲授与接收B:讲授与讨论C:上课与管理D:沟通与合作3、素质教育目标主要包括A:知、技、智B:知、技、德C:知、能、情D:知、能、思4、地理教科书的双层系统是指A:文字与图像B:活动与作业C:正文与阅读D:形式与功能5、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教材是范例B:教材是读物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课本6、地理思维方法包括以下的:A:观察法B:比较法C:调查法D:实验法7、合作学习的组织需要:A:同质分组B:异质分组C:男女搭配D:就近结合8、揭示地理事象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比较方法叫做:A:凸聚比较法B:联系比较法C:综合比较法D:横向比较法多选题1、《地理教学论》课程的核心四论包括下述中的:A:教学发展论B:教学方法论C:教学评价论D:教学环境论2、地理感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地理特征B:地理分布C:地理演变D:地理判断3、地理陈述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地理名称B:地理分布C:地理规律D:地理方法4.地理程序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地理概念B:地理分布C:地理成因D:地理方法5、地理理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地理演变B:地理分布C:地理特征D:地理判断6、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教材是素材B:教材是课本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范例7、地理概念的内涵包括下述中的: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例子D:关键特征8、地理原理的学习方法包括下述中的:A:例-规法B:规-例法C:同化法D:概括法第二次作业论述题:(选作3题)1、简述地理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答:地理教学过程有以下主要特点:(1)以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宗旨。
(2)以地图为教学的第二语言。
(3)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先导。
(4)以突出综合性和区域性为显著特点。
(5)以密切联系社会实践为方向。
(6)以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发展为根本目的。
2、简述地理教学需遵循的一般教学原则与特色教学原则。
3、简述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举一课例说明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4、什么是地理学习动机?有何分类?地理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有哪些策略?适当举例说明。
5、试述陶养学生"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方法及其促进策略,并适当举例。
答:陶养学生"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方法及其促进策略:(1)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学习。
(2)提供众多可供效仿的榜样。
(3)组织多种具有价值冲突的活动。
(4)精心创设激情励志的典型情境。
(5)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正面场效应。
(6)注重情理交融。
(7)倡导平等交流。
(8)促进成功体验。
举例:6、试述地理学习迁移的定义及类型。
影响地理学习迁移的条件及促进策略有哪些?适当举例说明。
答:地理学习迁移:地理学习中,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这种影响既表现为已获得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对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影响,也表现为新获得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所产生的影响。
但以前一种更为突出和普遍,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迁移,主要是指先行的地理学习对后续的地理学习的影响。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前者叫做正迁移,后者叫做负迁移。
根据迁移的方向,有些心理学家又把迁移分为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两种类型。
主要方法:(1)提高对地理共同要素的知觉力。
①根据地理教材的编排特点分析。
②根据不同地理知识类型中所共有的认识思路分析。
③根据地理原理与具体应用情境的关系分析。
④ 根据现实生活的一般经验与相应的地理学习课题间的相似性寻找共同要素。
名词解释(选作4个)1、地理情感2、地理态度3、地理价值观4、地理课程:地理课程是指地理教学内容及程序安排,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
5、地理课程标准:由政府部门制定,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地理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地理课程标准是对地理课程进行的总体设计,具体规定地理课程的性质及其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内容范围、编排学科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时数、教学行动与课外活动、考试要求、教学法建议等。
6、地理教材:广义的地理教材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
狭义的地理教材仅指地理教科书。
是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
7、地理教学规律:地理教学规律是地理教学各要素之间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联系的反映,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需要人们从地理教学实践中去总结。
地理教学规律是形成地理教学原则的源泉,是制订地理教学原则的重要依据。
目前,已经发现的地理教学规律,主要有以下几条:1.人地相关律2.综合联系律3.区域差异律4.文图结合律5.“地”、“理”结合律。
8、地理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及长期以来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所制定的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是教师顺利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
地理教学原则有:(1)功能充分发挥原则(主要反映科学性与人文性特点)。
(2)多因素综合考虑原则(主要反映综合性、生态性、区域性、边缘性特点)。
(3)多媒体搭配使用原则(反映综合性、生态性、空间性、形象性特点)。
(4)多活动师生互动原则(反映实践性、参与性特点)。
单选题1、地理教学中的"概念形成”过程主要是:A:感知的过程B:讨论的过程C:概括的过程D:演绎的过程2、地理基本原理中的归纳式教学主要指:A:一般到个别B:粗化到精细C:个别到一般D:表象到实质3、教学心理学中的"负迁移”指:A:逆钟向迁移B:顺钟向迁移C:积极的学习影响D:消极的学习影响4、地理教学策略中提到的"先行组织者”意指:A:课前的教师备课B:课前的学生组织C:先于学生的教师行动D:先于学习的引导材料5、地理教学中的"概念同化”过程主要是:A:自下而上B:自上而下C:左右推演D:举一反三6、不同的地理教学方法各有其针对性,谈话法、讨论法长于下述中的A:言语B:直观C:思维D:情感7、地理电教媒体不包括下述中的A:录音B:录像C:投影D:模型8、学习者因自己的地理学习胜任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叫做A:认知内驱力B:同伴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多选题1、地理教科书表层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包括:A:练习系统B:文字系统C:图像系统D:能力系统2、促进地理知识的应用包括下述中的A:反复讲解B:案例充分C:变式练习D:熟记课本3、学生地理智力技能的学习与促进包括下述中的A:有序推进B:科学练习C:反复讲解D:大量做题4、发展学生地理能力的主要途径包括下述中的A:记背课本知识B:加强技能教学C:频繁课堂训练D:关注个体差异5、地理概念的内涵不包括下述中的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类型D:概念例子6、地理学习内部动机的促进策略不包括下述中的A:引发学习兴趣B:引导学习需要C:提供学习榜样D:注重褒奖批评7、发展学生地理能力的主要途径包括下述中的:A:加强技能教学B:频繁习题训练C:关注个体差异D:反复阅读教材8、地理学情分析不包括下述中的A:学生兴趣需要B:已有技术经验C:身体发育水平D:现有知能水平第三次作业单选题1、教学目标设计"ABCD”模式中"C”意指:A:行为条件B:行为主体C:表现程度D:行为动词2、教学目标设计"ABCD”模式中"A”意指:A:行为条件B:行为主体C:行为动词D:表现程度3、愉快教学模式不包括下述中的:A:愉悦情境B:趣中生疑C:批评训斥D:共享成功4、教学心理学中的"正迁移”指:A:顺钟向迁移B:逆钟向迁移C:积极的学习影响D:消极的学习影响5、20世纪初,倡导"美育”进入学习内容的著名教育家是:A:康有为B:蔡元培C:陶行知D:叶圣陶6、地理教学中的"概念形成”过程主要是:A:演绎的过程B:概括的过程C:讨论的过程D:感知的过程7、地理教科书的双层系统是指:A:形式与功能B:活动与作业C:文字与图像D:正文与阅读8、地理基本原理中的归纳式教学主要指:A:一般到个别B:个别到一般C:粗化到精细D:表象到实质多选题1、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教材是范例B:教材是课本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素材2、促进地理知识的应用包括下述中的:A:反复讲解B:熟记课本C:案例充分D:变式练习3、地理原理的学习方法包括下述中的:A:同化法B:规-例法C:例-规法D:概括法4、地理说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下述中的:A:说目标B:说教材C:说教师D:说过程5、地理教学行为目标设计技术包括下述中的: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行为方式6、地理课程资源的主要特点不包括下述中的:A:内涵的稳定性B:类型的多样性C:功用的独立性D:内容的开放性7、地理教学评价的功能不包括下述中的:A:反思总结B:划线定位C:甄别选拔D:积极导向8、地理教学质性评价的方法不包括下述中的:A:排序法B:研讨法C:鉴赏法D:优选法名词解释(选作4个)1、地理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学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地理教学方法策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