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一、课标包含内容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和社会发展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二、化学课标理念与要求课程性质:启蒙性、基础性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基本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特点:基础性:21世纪社会发展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每一个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更多的真正有用的化学知识,标准要求的纯知识的内容总量减少,删除了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分现实性: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素材中设计学习主题,使学生逐步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实践性:提倡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积极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创设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性:力求体现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综合性:反映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从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四、新课程的精髓:1、面向全体学生;2、提高科学素养;3、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4、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5、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化评价;6、打破教材中心、超越学科中心和知识中心;7、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和探索者。
五、教学设计的新理念知识定向与多元定向;学生定向或师生交互作用定向;学术定向与实际问题定向;单一课时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内外结合的设计;教案完成活动任务及组织方式的设计;内容定向与活动定向;结果定向问题、过程定向问题。
六、教学新理念教学活动的开放性;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学生活动的优先性;教师参与的多样性;突出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和进步。
七、新的教学活动行为1设置有效的学习情景;2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想探究的问题;3组织安排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学生活动;4调控、管理学生的分组合作活动(时间、纪律、方向、突发情况、实验安全等);5了解、参与、指点、帮助学生的分组活动(进程、观点、困难、错误、闪光点;6组织学生的组内交流和组间交流;7引导不同观点的争论;8整理、精致学生的各种认识和探究结果;9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教学的目标要求;10拓展必要的知识内容;11评价、指导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
八、教材编写结构为了更好的实施教学,本教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思想,促进学生的可能性持续发展,通过进行小组实验、探究活动等,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
通过社会性知识内容的展开以及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体现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通过环境、能源、材料、生命科学等与社会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内容,体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
整个学段层次清楚,知识体系完善紧凑。
在各单元中按次序安排课题之后,还对各课题设计不同的内容来增强教材的魅力;如:活动探究,呈现探究过程,体现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讨论:实验分析讨论,知识的应用;资料,拓展相关内容;化学*技术*社会: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扩展新科技知识;调查与研究:联系课外,维克内做好准备;家庭小实验:教会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实验,增强趣味性;课堂练习:达到当堂反馈;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使学生回到自然、理解自然;单元小结,让学生把握要点核心内容、形成自我反馈。
九、使用新教材的一些建议首先要抓住新课程的精髓: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化评价;打破教材中心、超越学科中心和知识中心;有这样一些建议供同行参考1、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尊重学生的人格,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
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而且更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
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缺陷、发展动向,做学生的朋友,师生在研究状态下互动学习。
提倡协作,师生协作,同事协作,群策群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协调发展。
2、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非常重要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呢?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习兴趣。
有趣,是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有趣即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化学知识本身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有趣并不等于兴趣,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
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
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
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
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多角度,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可以用一节或两节课来讲。
比如有老师在讲化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关系时举了七个例: 1、药品事情(安徽华源“欣弗药品问题。
)。
2食品安全问题(红心鸭蛋。
、陈化粮。
)3、突发事件(2007年1月17日20吨二氯甲烷泄漏丽水……)4、火灾事故(纺织厂连烧10小时……)5、煤矿安全(瓦斯爆炸……6、水源保护(水荒、湖南岳阳砷污染、滇池污染……7、大气污染(沙尘暴、酸雨……这些都是学生经常听到的和感受到的,这些事例也最能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人们的身边,学习化学就是有用,“化学即生活”的理念第一堂课就已呈现。
由此不难看出,一堂绪言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是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学科的优势是化学实验的开放性、探究性、趣味性和广泛性。
由于物质的化学变化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和神奇美妙,对于刚入化学领域的学生来说,化学实验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喜爱化学、接纳化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联想性实验带动学生的求知热情;可以通过趣味性实验活跃课堂的气氛;可以通过现实性实验,让学生感到化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知识性实验,让学生理解问题的“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课堂学生探究实验和趣味实验、家庭实验等来启迪学生思考,突出“从做中学”的思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探究实验的程度应如何把握?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关注结果,同样关注过程方法;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
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
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
另外,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
如:在䃼充铝的燃烧实验时,改为铝粉效果就很好。
尽可能将较简单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实验。
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把反应具体化,学生亲自观察到这个反应的发生,记忆起来就容易,就深刻。
例如,讲溶液中有气体生成时在试管中加入盐酸和石灰石,有气泡产生,学生观察,此时最直观,记忆深刻。
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
如果说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三、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生动有趣,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
为了巩固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用丰富多彩网络资源,发展学习兴趣。
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应该重视兴趣广泛性的培养和兴趣持久性的协调。
可通过对一些科学家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正是由于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难关,从而懂得兴趣广泛性的重要。
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
五、教师语言的幽默也是学生长期保持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因素。
恰当的比喻,抑扬顿挫的语言,甚至当地方言的适时运用都是课堂活跃氛围的有效润滑剂。
如:讲金刚石和石墨的不同时,用项链作比。
讲单质碳的稳定性时,用白蚂蚁作比。
3、在教学中强调学有所用,让学生有成功感。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让学生逐步学会用化学的观点解释其自身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视角去分析其周边环境所产生的一些问题。
举例:讲酸碱时讲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讲化肥时讲什么化肥不能混用,讲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时讲如何合理膳食等4、努力创设积极的学习情景重视采用以问题和探究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努力创设积极的学习情景,激发求知热情,充分利用好各种实验、化学问题、科学史料、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模型等,为学生的求知欲创设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