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研究法

系统研究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专题论文题目: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院系外语学院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号 G1*******学生姓名陈兰兰评阅教师潘金刚教授论文完成日期 2016年5月20日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实质,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也为现代系统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虽然还没有社会系统这一概念,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联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实,在他们构建的社会发展理论中蕴含了关于社会系统的思想。

本文不仅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而且进一步挖掘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的理论渊源,并重点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作了系统解读,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系统构成要素、结构、特征等基本内容,特别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系统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协同性四个方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不仅开创了系统方法的先河,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为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创立起了支撑,更重要的是为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所以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的同时,进一步用实践手段丰富和创新社会系统思想是应该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系统;社会系统;整体性当前,人类社会正共同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源与环境危机,如何化解这场全球性危机,如何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促进社会持续发展,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是各个国家和各个阶层的人们不得不思考的重大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引起了学界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的关注。

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都在关注和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与人类本身的和解”。

这是独具慧眼的忠言,也是振聋发馈的警示,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系统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系统思想为我国摆脱生态危机,走出生存困境,进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因此,揭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是一个重要课题。

1.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理论渊源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首先要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产生的社史背景,只有如此,才能提前对其有个观念性的把握。

19世纪之后的人类历史,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19世纪之后的人类思想史,是与唯物史观的理论学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那么,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学说重要内容的社会系统思想究竟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围绕这个问题,本文将试着做出回答。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资产阶级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的生产力比以往时代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得多。

生产力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得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同时代的社会历史领域里,唯心史观占据了统治地位。

许多学者用精神现象解释着社会领域里的问题。

黑格尔的思辨哲学,把社会视为“绝对精神”的外化,费尔巴哈则是离开人的实践和物质的关系去说明社会。

其实质,都是否认社会的物质属性,而把社会归结为精神性的东西。

为此,马克思批判了唯心史观,肯定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的、最高的物质运动形态。

并且认为,人们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方式以及与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交往方式,是理解整个历史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了人类文化的全部遗产、概括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综合了当时的西欧社会历史理论、批判了在历史领域占统治地位的唯心史观、阐述了他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看法的基础上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现存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

当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的栓桔时,就会发生社会革命;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推动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引起社会的革命和变革,推动社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直至实现人类的共产主义社会。

这一系列的论述也就是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唯物史观的建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大革命。

它概括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指出了人类历史的基本线索,使得人类对自己的生活领域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解释。

2.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结构性思想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社会系统的整体特征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它是由什么组成的,以及它的组成要素有多少。

但是,当某一社会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一旦改变了构成这个社会系统的要素组合方式,那么,这个社会系统的整体性质也要随之改变。

所以,每一社会形态的本质持征主要的不是在于它是由什么以及多少要素所组成的,而是在于这些要素按什么组合方式相互联系着和相互作用着。

这也就显示出了社会系统中结构的重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整体思想回答了社会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以及社会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而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结构思想则是要揭示社会系统是如何组成的,它要回答“为什么社会的整体不等于社会各组成部分之总和”。

这就逻辑的演绎出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的第二个主要内容—社会系统结构思想。

马克思强调,社会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且又互相依存的有机整体。

但是,在社会结构中各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又是有一定区别的。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在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卿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种人类社会结构的客观物质性对社会系统思想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里,并没有使用现代结构主义的术语,但是应该承认,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的分析,包含了当代结构分析方法中的许多合理成份。

作为结构主义这一现代科学思潮大师的皮亚杰把马克思的历史观看作是现代结构主义的思想先驱之一,他说:“马克思有一个结构主义方面……马克思把属于现实的‘基础’与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区分开来,而且他用虽则还停留在质的分析上可是相当精确的术语来描写这些现实基础,使我们远远离开了简单地可以观察到的关系”[751。

在这里,我们不能认为皮亚杰对马克思的看法与我们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作为结构主义这一现代科学思潮的大师的他能够肯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结构分析方法,说明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暗含了现代结构主义的合理成份,也即蕴含着社会系统结构思想。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分析一下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的最精辟最经典的一段论述:“我们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曲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术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栓桔。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

这段话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基本表述,也是关于社会系统结构思想的基本表述。

首先,这里提出了社会系统中的基本结构;其次,这里指出了社会结构的不同层次和秩序;第三,这里分析了社会结构的变更与转换。

所以,正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中的社会系统结构性思想使得历史唯物主义成为观察社会历史领域的锐利武器。

3.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系统思想的当代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具有十分丰富的社会系统思想。

它通过对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关思想的积极扬弃,完成了从机械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到实践的、辩证的和系统的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根本转变。

其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开创了系统方法的先河代表近代后期系统思想最高成就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讲跨进系统思想门槛,开创系统方法先河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中所蕴含的社会系统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用唯物史观考察人类社会,把社会比作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指出,社会就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

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他又说:“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马克思把社会比作有机体系统就是为了把社会“当作一个十分复杂并充满矛盾但毕竟是有规律的统一过程来研究”[85]。

也就是说,社会系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整个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

它绝不是旧唯物主义所认为的那样是个体的机械组合或全部社会生话条件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精神的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的全面实践关系中构筑起来的,由人及其社会生话条件、要素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系统,是一个活生生的、自我运动的、不断新陈代谢的复杂系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思想的核心即唯物史观,属于一般社会历史哲学。

唯物史观包含丰富的社会系统思想,深刻体现了系统思想的原则和方法,为社会系统哲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渊源。

它关于社会的客观物质性、社会基本矛盾、物质生产的基础作用和实践唯物主义等思想是对人类社会性质、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高度抽象,具有无庸置疑的普遍性和丰富而又深刻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思想对于系统方法的坚持与发展,揭示了人类社会系统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是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思想在理论上开创了系统方法的先河,它不等同于系统科学或一般系统哲学中的概念,而是在积极吸收系统科学及其哲学的成果上,建立其自己不断成熟的框架体系,从而更加有助于具体深入地探讨人类社会系统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