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赠友送别诗鉴赏导学案2确定稿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赠友送别诗鉴赏导学案2确定稿

建安区三高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第1页高考赠友送别诗鉴赏导学案一、高考真题感知(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5分)【答案】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

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6分)【答案】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小结】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

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的一般写法是: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二、赠友送别诗知识总结 (一)认识常见意象山、古道、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曲江、杨柳、梅花、春草、燕、雁、寒蝉、夕阳、日暮、云、雨、雪、月、流水、行舟、羌笛、酒、春、秋。

歧路旁、津口、长亭间、都门外、落日余晖、流水风波、云横秦岭、路绕蜀山、杨柳依依 (二)意境:幽静、宁谧、繁丽、苍茫、悠远、深远、热烈、高远、空灵、辽阔、寥廓、苍凉、幽美、朦胧、淳朴、繁华、荒芜、孤寂、渺茫、暗淡、冷寂、悲凉慷慨、缠绵婉转、雄浑壮阔、空寂寥落、萧条荒凉 (三)情感①依依惜别、难舍难分(友人离去后茫然、怅然若失)②激励劝勉(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宽慰)③表明志节、坦陈心志④别后情景的想象、担忧、对友人的思念⑤朋友间友谊深厚(四)把握诗歌风格伤感型:哀伤凄婉 豪迈型:慷慨旷达、坦陈心志 (五)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六)表达方式:1、动静结合2.烘托 3.衬托(以乐景衬哀情 )4.想象(虚实结合)5.比喻 三、解题方法(1)考查角度 内容、情感、手法 (2)鉴赏方法 ①品意象 ②抓关键词句: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③注意手法:常用借景抒情、衬托等 四、巩固练习 1、(2015南昌四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江仙 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2、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 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3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4、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洛阳人。

(1)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5分)(2)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2、(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 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建安区三高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第2页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4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5、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5分)(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矛盾否?为什么?(6分)6、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伤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7、(2014山西运城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8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 开成二年(837),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了。

(1)诗的前两联包涵着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2)请赏析“更待菊黄家酝熟”中“更”字的表达效果。

(4分)9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刬地①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 ①刬(ch ǎn)地:依旧,还是。

②南徐:今江苏镇江。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上阕是如何抒写离别之情的。

(4分)(2)结句写友人“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请结合本句的表现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

(3分)(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5分)11.【2017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两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 .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 .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 .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建安区三高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第3页参考答案 1、(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2、(1)(2分)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2分)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2分)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2分)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2分) 3、(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2)①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

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②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4、(1)暮春 飞花(2)思念故乡之情(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