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_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的分析,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解的概念.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问题情境抽象出方程的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概念.难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游戏激趣【内容】师生互动:请你随意想一个人的年龄.(1)把这个人的年龄乘2加3,把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猜出你想的那个人的年龄.(2)把这个人的年龄乘2加3,再把所得结果乘2减6,说出最终结果,看谁能更快猜出那个人的年龄.【设计意图】(1)生动有趣的游戏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自然唤起学生对方程的回忆,为本节课做好学前准备.(3)两个问题复杂程度逐渐加大,促使习惯使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体会方程解法的优越性.【学情预设】第(1)个游戏中,学生多数会使用算术解法,方程解法的优越性不明显.第(2)个游戏中,若学生使用算术解法会比较慢.通过第二个游戏,学生能体会出用方程解法更简便.【教学策略】1.第(1)个游戏结束后,请学生先独立思考猜数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无论学生用算术解法还是方程解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此问题中两种解法的简便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别.2.第(2)个游戏让学生说出结果,教师和同学们一起猜,看谁猜得又对又快,选出最快的学生来展示解法,若没有学生用方程解法,则教师展示方程解法.3.利用学生的方程解法引出本节课要讲的方程.一个是逆向思维,一个是顺向思维,当题目较复杂时.方程思考起来更容易.第二环节创设情境【内容】国庆假期,小华和小彬两家人一起结伴去青岛西海岸生态观光园游玩.(1)一进大门,两人就看见了一片菊花的海洋.这次菊展有红多少种金色的菊花呢?如果设金色菊花有x 种,那么可以得到方(2)假期游园的人真多!据统计十一期间观光园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达到12000人,比五一假期增长了20%,你知道五一假期平均每天接待游客多少人?设五一假期每天平均接待游客x 人,可以得到方(3)观光园东侧建有一片漂亮的蒙古包露营地,其中大蒙古包可容纳4人,小蒙古包可容纳2人,整片露营地的大小蒙古包共可容纳200人,那么大蒙古包与小蒙古包各有多少个?如果设大蒙古包有x 个,小蒙古包有y 个,那么可以得到方(4)观光园内,游客最密集的场所是儿童乐园.儿童乐园是一个面积为990平方米的长方形场地,场地的长与宽之差为23米,儿童乐园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如果设儿童乐园的宽为x 米,那么长为 米,由此可以得(5)游玩结束,大家驾车返程.小华家和小彬家离观光园的距离都是45千米,小华的速度比小彬快10千米/小时,因此,小华比面积990平方米 长宽小彬早到家15分钟,那么小彬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设小彬的速度是x千米/小时,则小华的速度是千米/小时.请根据题意补全下列表格:反思总结:通过对上面问题的研究,你对方程有什么认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设计意图】(1)选取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分析,最终归结为用方程来表达其中的等量关系,突出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2)设计的例题仿照课本中的问题设置,创编了增长率、面积、行程等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列出的方程有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体现了方程模型的多样性.(3)五个问题分别以文字、图形和表格等不同形式呈现,让学生初步感受方程的模型思想.【学情预设】第(1)题:多数学生能自己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若有学生存在困难,可引导学生先找出关键语句,再写出等量关系.第(2)题:学生学着仿照上面的问题,自己分析已知量、未知量,并根据关键语句写出等量关系.第(3)题:学生习惯于只设一个未知数,因此这里直接给出所设的未知数,引导学生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第(4)题:学生根据所设未知数,在图中表示出边长.第(5)题:由于学生从没见过分式方程,因此这道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有难度,可以在学生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表格的引导,让学生把表格中的信息补全,填完即可列出方程.【教学策略】第(1)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教师引领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关键语句列出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表达等量关系.教师要向学生渗透审题的方法.第(2)题:在学生独立思考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仿照第(1)题的方法分析此题,并板演.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后,请一位同学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第(4)题:学生仿照前面的方法分析此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图形中标注出边长,使图文合一,并借此向学生渗透利用图形分析题意的方法.第(5)题:为了更好的是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可以让学生参与演示小华和小彬的返程过程,然后寻找等量关系,再由教师展示表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所设的未知数尝试补全表格,同时让学生体会用表格帮助解决问题的方法.五个问题情境解决后,让学生反思总结: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关键语句,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表达等量关系.第三环节知识提炼【内容】(一)播放微课,介绍方程小史,以及方程中“元”和“次”的规定.(二)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观看了微课后,你能给这些方程命名吗?归纳: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巩固练习: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哪些?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1)1y x =+;(2)53x x =+;2(3)1y y -=;(4)5172a a +=-;2(5)17x+=; (三)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请学生尝试求解前面所列方程.【设计意图】1.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理解方程中“元”和“次”的规定,在通过对方程的观察,发现不同方程的共同特点,从而为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做好铺垫。

.2.引导学生根据微课的介绍为方程命名,体现方程模型的多样化.3.紧接着进行巩固练习,设置了几个有梯度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4.让学生尝试求解前面所列的一元一次方程,即可以满足学生想解出方程的强烈需求,又可以回顾小学解方程得方法.【学情预设】1.因为有了前面微课的铺垫,学生对“元”和“次”的理解比较深刻,因此,能为方程命名,并发现四个一元一次方程的共同特点,并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巩固练习,学生可能对(4)5172a a +=-的判断有疑问,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定义.3.学生会选取最有信心能解出来的方程尝试求解.【教学策略】1.观看微课后,先让学生给上面所列的方程命名,再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教师板书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3.使学生了解,这些方程都是初中阶段要学的方程,本章研究最简单的一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同时板书,将本节课的课题“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补充完整.4.巩固练习请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解答,若答案出现问题,可以全班讨论.5.学生有实物投影展示并讲解思考过程.第四环节归纳总结【内容】(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感悟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3)对于本节课还有哪些困惑?【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所学有一个总结性的认识,梳理知识,提炼方法,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并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情境的有效模型.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情预设】1.学生能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并能说出认识的不同类型的方程名称,能说出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2.能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方法,以及利用图形和表格帮助我们分析问题.3.对方程的解法存在疑惑.【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总结收获、提出困惑,教师视情况补充,同时告诉学生本章还会继续深入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第五环节 课堂检测【内容】1.下列四个方程中,一元一次方程是 ( )A .2x ²-1=0B .x+y=1C .12-7=5D .243x -= 2.下列方程中,解为x=1的是( )A .2x=x+3B .1-2x=1C .x-1=0D .3x-2=53.青岛西海岸生态观光园里有占地约6.7万平方米的薰衣草花田,花田的面积比七彩花坡面积的2倍少1.3万平方米,则七彩花坡的占地面积约是几万平方米?设七彩花坡的占地面积约是x 万平【设计意图】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为教师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依据.【学情预设】多数学生能独立高效地完成检测内容,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教学策略】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随堂批改一部分,最后用课件展示正确答案.第六环节 拓展延伸【内容】播放微课: 丢番图的墓志铭.【设计意图】用故事的形式呈现,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尝试求解的过程中引出新学习的内容.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学情预设】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会列出方程,但多数学生不会求解.【教学策略】根据学情,可以选择上课时播放或者课后播放.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列出方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你对方程有什么认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第七环节 布置作业【内容】A .习题5.1第1、3题B .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23x y += ; (2)213x +=;2222(3)0.21x x -=+;(4)(115%)170x -= 选一个你喜欢的一元一次方程,以你的生活、学习等为背景,编一道能用这个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设计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