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中央
助手
三 公
太尉:掌管分 相军工 互事明 牵确 制
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
3、推行郡县制
地方
1)内容: 郡直属于中央,有三个官员,县隶属于郡。
2)特点:中央垂直管理,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
3)影响: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取代 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对后世制度有深远的 影响。
经济基础 构建基础 传承方式 权力大小 历史作用
懈怠 宫廷内。
忘身于外者,盖
追先帝之殊遇,
奋不顾身发语词,可译为:“因为是”“大概
追:追念。 殊遇: 优待,厚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
然而,侍卫的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 怠,忠诚的将士们在外面奋不顾身的原因, 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的厚遇,想要在 陛下身上报答这份厚遇啊。
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 遗德, 扩大圣明的听闻 发扬光大 遗留的美德。
闻名显达。
译文: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 田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不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先帝不以臣 卑鄙, 猥自枉屈, 因为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辱,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
到
询问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 以
此指降低身份 以当世之事 拿
驱驰。
因此
用 奔走效劳
译文: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
分封制 井田制 血缘关系
郡县制 小农经济
地域
世袭
皇帝任免
较强的独立性(大) 地方行政机构(小)
初巩固统治, 后割据隐患
有利于中央集权; 标志官僚政治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两层含义。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个 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 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3.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 公,其直接目的是:( )
D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
4.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 中央设三公九卿
A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发扬扩大 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
以塞忠谏之路也。
引,称引、譬喻。
使……阻塞
译文:
义,适宜,恰当。
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
遗留的美德,发扬扩大志士的精神,而不应该
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使忠诚进谏
的道路阻塞了啊。
思考: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 不利条件是什么? 有利条件是什么? 写此段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什么叫做"大一统"?
《辞源》解释说:“大犹言重视,尊重;一 统,指天下诸侯统一于周天子,后世因称统治全 国为大一统。”
大一统直接的诉求是政治统一,但也包蕴着 文化和民族的统一的思想。
六
北击匈奴,收河套地区
王
毕
长城、直道
, 四
意义: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译文: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 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若有作奸 犯科及 为忠善者, 宜 付有司
做奸邪事情
尽忠心做好事的人
犯科条法令
交给
论其 刑 赏,以昭陛下 平明之 理,
判定 罚 奖赏 显示,表明。公平严明的治理。
偏私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偏袒、私心
译文: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
漏, 有所广益。
阙:同“缺”缺 疏漏 启发和帮助
译点文:
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事情
大小,都拿来咨询他们,然后施行,
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
所启发和帮助。
将军向宠,性 行 淑 均, 性情 品德 淑:善。均:平
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通晓,熟悉。
是以众 议举宠为督。
译文: 商议 做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作者简介
诸葛亮 (181─234) 三国 时卓越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 字孔明。琅琊阳都 (今山东省沂水县) 人。他的文学成就, 主要以散文著称。 文章写得周密畅达, 代表作是《出师 表》。
解题
表是一种文体,古代奏议的一种,臣子 写给皇帝的奏章,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 请求和愿望。
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屋中来拜访
我,拿当代的大事咨询我,我因此很感激,
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值 倾覆,受任 于败军之 际,
遇到 兵败 重任
时候
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 时刻 那时以来 通“又”,
心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
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
不应该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的法
令不同。
思考:
本段中诸葛亮的建议 是什么?
“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此 皆 良 实,
志虑忠纯,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
1、下列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B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2、郡县制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D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⑵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 军事的将军向宠。
⑶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 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消除北伐的后顾之忧, 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2、 诸葛亮首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 说明先帝创业的艰辛,然后根据刘禅的 弱点提出哪些建议?
提出了三条建议。 ⑴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⑵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 是忠贞善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 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 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宫中之事 营中之事 先汉兴隆 后汉倾颓
先帝简拔之臣 荐
先帝称能之臣
贤 臣
亲贤臣 亲 引
贤教
亲小人
远 佞
训
1、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 荐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⑴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 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相同:向后主推荐人才
不同:第三段重在“宫中之事 ”,
第四段重在“营中之事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形容词用作动词。 “……的原因”。
疏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兴旺发达。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文:
倾覆衰败。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 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 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 原因。
秦国 统一东方六国
合
一
五尺道
统一西南夷地区 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端
灵渠
统一岭南地区,设三郡 这是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的开端
临洮
辽东
假如你是秦始皇,你觉得怎湘么水 样才能有 效统治这个有离史水以来疆域最广阔的国家呢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⑴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内容 ⑵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指什么? ⑶始皇为什么采纳李斯的建议?
专
制
皇帝
主
义中 中央
太尉
央
丞
御史大夫
相 九卿
集
郡(郡守)
权
制地
县(县令)
度方
乡
亭
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内容
1、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皇帝制度 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建立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皇帝的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条件
经济基础:封建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理论基础: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初步实践:战国各国变法(如商鞅推行县制) 客观条件:秦的统一
☆
汉 承 秦 制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灭六国
实 现
北击匈奴
统 统一岭南
一
“西南夷”
纳入版图
皇帝制度
巩 中央
固
“三公九卿”
统
一 地方 郡县制
汉:汉承秦制
和思虑忠诚纯正。
是以先帝
简拔(之) 以 遗陛下。
以是,因此。 选拔
来 给予
译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
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选拔他们来
给予陛下。
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
古时自称,我。 认为
无论
悉
以
咨 之 ,然后施行,
都,全 拿来 咨询 他们
必能裨补 阙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通 晓军事,在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 赞他说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 中部督。
愚以行阵 和睦,
队伍,指军队。
优劣
得所。
好的、差的 各得其所
译文: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
来询问他,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
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思考: 第三、四两段有什么异同点?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中道: 中途 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