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 汉英语序对比(students)
第七章 汉英语序对比(students)
汉人在组词造句时遵循或符合的自然法则:
时间上的先后律、
空间上的大小律、
事理上的因果律、
心理上的重轻律。
时间上的先后律:指的是按照客观事理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话语组织,先
发生的事先论述,后发生的事后说。
英语句子的语序安排并非必需遵循时间的先后,由于有着完备的形态约束, 一旦有需要,它可以自由地打破时间顺序,而借助形态和形式标记词来表 示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先后关系。例如:
心理上的重轻律:汉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讲究尊卑有序的封建宗
法制度,从尊卑的角度思考事物之间的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对事物的 编排有着严格的轻重主次之分。 这种民族的心理习惯也自然影响着民族语言的表达习惯,并且与时序律、 大小律相一致,即心理上的重轻律令语言表达方法上有着相应的重轻有 序的语序形式:重要的先说,不重要的后说;先想到的先说,后想到的 后说;先发生的前置,后发生的后置;大的前置,小的后置等等。
I’ll buy an umbrella when the rainy season starts. I’ll buy an umbrella as soon as the rainy season starts.
空间上的大小律:这种规律反映了人类对外部世界形状观察一般 遵循的顺序。对于汉人来说,在涉及空间概念时,大致形成了由 大到小、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
不遵照时序律:死活(生死)、迟早(早晚)、出入(进出) 不遵照大小律:草木、花木、肢体 不遵照心理上的重轻律:阴阳、宾主(主客)、雌雄(公母)
音节奇偶规律
音步是指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的具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 体现了由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相间交替对立统一组合而成的重轻 律的节奏形式。一般来说,汉语多以双音节为一音步, 如: 后天、战友、节约、然后、发展、确保…… 三个音节时,一般切分为两个音步,即:2+1
例如: “科学是不怕人批评的,因为科学就是真理。” “我想今天下午去拜访您一下,如果您有空的话。”
汉语的音韵律: 汉破逻辑顺序限制的一个重 要因素,对语序的形成同样产生着重要影响。 “汉语是一种很讲究音乐性的语言,汉语的句 子组织在语法规律之外,还有着音节上平稳的 规律。无论骈文、散文、口语都是如此。” 申小龙(2003:161)
英语的形态律与贴近律
“英语的结构,从词一直到句子,无不以形合为主。‘形’决 定了有关成分间的逻辑关系,因而就不必通过语序来强调 了。” 潘文国(1998:275)
“邻近原则”(adjacency principle)或称“贴 近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对语序有所约束
定中(含关先) ---主谓 紧 松 为什么?
调序规律
汉语并列的双音词, “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四声八调的次 序
平上:风雨、桃李、烟酒、花草 平去:禽兽、街道、云贵、形状 平入:江浙、琴瑟、闽粤、花木 上去:进修、楚汉、酒饭 上入:解释、草木、笼络、赌博 去入:进出、树木 其次,调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逻辑顺序,例如(括号中为符 合逻辑律的表达):
事理上的因果律:一个对事情发生先原因、后结果的总结性规律。 广义上说,这一规律包含了原因、条件、假设、目的、转折、比 较等多种情形。就汉人而言,一般来说习惯于按照事物发生的整 体顺序,确定先有因后有果,先假设后可能,先条件后结果,先 让步后转折,先目的后行为的逻辑顺序。因此,在主从复合句中, 汉语习惯于将含有状语从句的部分置于主句之前。
汉英句子语序的宏观对比
一般来说,语序指的是语言中从语素到句群各级语言单位的排列 次序,对语序的分析主要着眼于考查一个大的语言单位内部的组 成部分的排列次序。
为什么进行语序的宏观对比?
“微观的语序对比尽管也有意义,也有作用,但却不能从根本 上解决我们对两种语言语序的认识,而且还会让我们陷入繁 琐规则的汪洋大海里。”(潘文国,1998:255)
汉语的逻辑律音韵律
汉语的逻辑律: 汉语作为分析性和语义型的语言,缺乏充分的形式标记,语序的 安排成为了确保所传递的语义连贯完整最主要的手段,而各个语 义成分的排列则需要遵循特定的逻辑规律,这种逻辑规律往往折 射出汉民族独特的思维特点。 “神形同构”:“即语法的结构体现语义的结构,按照语义 上的先后、大小、重轻等自然次序安排结构成分…… 汉语 的组合在形式上没有特定的要求,不依靠语法形态标志来连 接语言成分,不具有时态、语态、性、数、格等词性变化, 而只是讲究逻辑意义的通顺。” 申小龙(2003:273)
动宾 (含介宾) ----
状动
----
其中主谓之间的贴近性最为松弛,也即最易为其他成分 插入隔断,这是主谓之间有形态上的一致关系所制约缘 故。而对于其他几种结构成分,由于英语发展中形态的 减弱,贴近律的贯彻无疑是对形态律的一大补充,成为 控制英语语序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词和词组层面上,如:
贵贱、优劣、是非、龙凤、君臣、父子、士农工商、
天地君亲师
总的来说,汉语句子在语序编排上除了受到前面谈及的时序、 大小、因果等规律外,也会受到心理上的重轻律的影响,出现 所谓的“常序”之外的“变序”现象:“语言结构在自然之序 即常序之外,也会有变序。变序往往基于人的主观意图,或强 调,或突出,它依然映照着概念结构。”(申小龙,2003: 279)
救护车、银行家、设计师、程序员、笔记本、摄像机、不倒翁……
1+2的情形 (语>词)
吃豆腐、拍马屁、触霉头、穿小鞋、和稀泥……
在四音节的并列项中,自然遵循2+2的模式,即使在三项并 列的四字格中,也如此,如:
上中下卷、海陆空军、大中小学
音步节奏的奇偶切分是出于汉民族心理的某种需要, 它们对某些表达,特别是诗句的推敲和排序产生了潜 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