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31001
课程名称:文学理论
总学时数:48学时
后续课程:文艺心理学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以培养合格的高等院校中文本科生为根本目标。

通过系统的文学基本原理的讲授,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文艺观,能对错综复杂的文艺现象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为学好后续课程,初步具备文艺学方面的科研能力打下一个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能够运用理论指导文学实践活动,繁荣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学理论。

4.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编文本论、第三编创作论、第四编接受论。

5.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作业,实践专题研讨等。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本课程使用由顾祖钊著《文学原理新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主要参考书:
[1]吴中杰《文艺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王先霈《文学理论导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欧阳友权《文学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鲁枢元等著《文学理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

[6]杨春时《文学理论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刘勰著《文心雕龙》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祖保泉解说)
[8]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9]马新国《西方文论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0]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11]王运熙等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7.其它说明:相同课程,学时上下不超过4学时,可以本大纲为准,作适当安排。

二、正文部分
导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概论的意义﹑性质、发展,掌握文学理论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一)文学理论的意义和性质
(二)文学理论的内容和发展
(三)文学理论的学习方法
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
第一章文学本质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的作用和价值,掌握文学的本质与特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学本质概论
知识要点:
(一)再现论
(二)表现论
(三)语言论
(四)体验论
第二节文学三元本质论与初级本质
知识要点:
(一)文学三元本质论
(二)文学的初级本质
1.情感本质
2.哲理本质
3.历史本质
第三节文学的中高级本质
知识要点:
(一)中级本质: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

(二)高级本质: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第四节文学的审美特征、功用和价值
知识要点:
(一)文学的审美特征
1.审美性
2.形象性
3.情感性
4.语言性
(二)文学的功用
1.审美认识作用
2.审美教育作用
3.审美娱乐作用
(三)文学的价值
1.心灵表达
2.社会感官
3.人文关怀
三、本章学时数:6学时
第二章文学作品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掌握文学作品的体裁类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知识要点:
(一)作品与文本
(二)文学作品的内容
(三)文学作品的形式
(四)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第二节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类型(1):诗歌艺术
知识要点:
(一)诗歌概念
(二)诗歌特征
(三)诗歌分类
(四)诗歌技巧
第三节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类型(2):散文与小说
知识要点:
(一)散文发展与概念
(二)散文特征与分类
(三)小说发展与概念
(四)小说分类与特征
(五)微型小说概论
第四节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类型(3):戏剧文学
知识要点:
(一)戏剧与戏剧文学发展
(二)戏剧文学分类
(三)戏剧文学特征
第五节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类型(4):影视和网络文学知识要点:
(一)影视与影视文学发展
(二)影视文学分类与特征
(三)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
(四)网络文学特征
三、本章学时数:10学时
第三章文学形象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形象概念及特征,掌握三种高级文学形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学形象总论
知识要点:
(一)文学形象的概念
(二)文学形象的特征
(三)文学形象的类型
第二节文学典型
知识要点:
(一)文学典型的概念
(二)文学典型的特征
(三)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
第三节文学意境
知识要点:
(一)文学意境的概念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
(三)文学意境的分类
第四节文学意象
知识要点:
(一)文学意象的概念
(二)文学意象的特征
(三)文学意象与文学意境的关系
三、本章学时数:8学时
第四章文学创作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创作的技巧及心理,掌握文学创作的过程及其风格流派。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作家的素养
知识要点:
(一)生活素养
(二)艺术素养
(三)个性人格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过程
知识要点:
(一)发生阶段
(二)构思阶段
(三)传达阶段
第三节文学创作的心理
知识要点:
(一)艺术知觉
(二)艺术情感
(三)艺术想象
(四)艺术灵感
(五)艺术理解
第四节文学创作的技巧
知识要点:
(一)文学技巧涵义
(二)文学表现技巧
1.叙述手法的运用
2.描写手法的运用
3.抒情手法的运用
4.象征手法的运用
第五节文学风格、流派和思潮
知识要点:
(一)文学风格
1.风格的概念
2.风格的成因
3.风格的形态
4.风格与文化
(二)文学流派
1.文学流派的成因
2.文学流派的分类
3.现代文学流派
(三)文学思潮
1.文学思潮的成因
2.文学思潮与风格流派的关系
三、本章学时数:10学时
第五章文学接受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接受的条件及其过程,掌握文学批评的标准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学接受条件
知识要点:
(一)主观条件
(二)客观条件
第二节文学接受过程
知识要点:
(一)文学接受的发生
(二)文学接受的发展
(三)文学接受的高潮
第三节文学批评性质和标准
知识要点: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
(二)文学批评的标准
第四节文学批评的方法
知识要点:
(一)伦理道德批评
(二)社会历史文化批评
(三)文本批评
(四)心理批评
(五)生态批评
第五节文学批评实践
知识要点:
(一)了解对象
(二)选点切入
(三)确定要旨
(四)布局安排
(五)力求创见
三、本章学时数:6学时
第六章文学发生发展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的发生与流变,掌握文学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学的发生
知识要点:
(一)摹仿说
(二)巫术说
(三)游戏说
(四)劳动说
第二节文学的发展
知识要点:
(一)文学发展的动因
(二)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
第三节文学的交流
知识要点:
(一)纵向交流
(二)横向交流
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
教研室:文学教研室执笔人:任雪山系主任审核签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