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茶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历史背景:
早茶源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如今成为广东人一种通常的社交方式。
广东人喜欢饮茶,尤其喜欢去茶馆饮早
茶。
早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就有“二
厘馆”卖早茶。
广东的茶馆有早茶、午
茶和夜茶三市,以饮早茶的最多。
茶楼
的早市清晨四点左右开门。
茶客坐定,
服务员前来请茶客点茶和糕点,廉价的
谓“一盅二件”,一盅指茶,二件指点
心。
配茶的点心除广东人爱吃的干蒸马蹄糕、糯米鸡等外,近年还增加了西式糕点。
广东人饮早茶,有的是当作早餐的,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围坐一桌,共享天伦之乐。
有的喝完早茶即去上班,有的则以此消闲。
消闲族大多为街
坊退休老人,他们一般来得最早,离去最迟,从
早上茶馆开门可以一直坐到早茶“收档”。
这类
茶客不去豪华酒家、高档茶楼或宾馆,而到就近街
边经济实惠的小茶馆。
如去高档茶楼,人均消费
可以和酒宴差不多。
“请早茶”也是广东人一种
通常的社交方式。
陶陶居现址在第十甫,是广州饮食业中的老字
号之一。
陶陶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清末时维新
变法的领军人物康有为,在广州讲学时,就常光临陶陶居,并题写了“陶陶居”三个字。
问题认知:
消费者认识到自己有某种需要时,是其决策过程的开始,这种需要可能是由内在的生理活动引起的,也可能是受到外界的某种刺激引起的。
谈及广东的传统文化,早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逢周末或假日,广东人便扶老携幼,或约上三五知己,齐聚茶楼“叹早茶”。
“叹”在广东话中是享受的意思,由此可见,喝早茶在广东人的心目中是一种愉快的消遣,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与其他娱乐活动并无二致。
广东人上茶楼,蕴涵着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消费者信息来源:
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的信息来源通常有商业来源、个人来源、大众来源、经验来源。
商业来源,主要是商业广告,这种信息来源告诉消费者信息,让消费者知道有其存在,然而这往往不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最终决定因素。
个人来源,大众来源和经验来源,朋友或者熟人之间的口头相传是消费者选择茶楼的重要信息来源,而对于有经验的消费者来说,经验也是其信息的主要来源。
消费者类型:
消费者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消遣时间型、重视家庭型、商务型、交流沟通型。
①消遣时间型:这一类大多数都是本土的老人家,他们深受本土的岭南文化中的早茶文化熏陶,一来方便,价格实惠,早点正宗的地方是他们消费最佳选择。
②重视家庭型:广东人一到周末就会一家大小出去喝早茶,以便增进家庭感情和减轻压力,一个环境舒适,早点美味,因为是家庭活动,能方便小孩活动的茶楼会是他们的选择。
③商务型:商务人士,实际上就是生意人,他们早茶消费的目的是利用早茶文化的休闲舒适氛围来谈生意。
他们会选择一个环境舒适安静,服务态度好,早点美味多样,价格较高以便凸显档次的场所。
④交流沟通型:广东人热情好客,喜欢结交朋友,现今有许多年轻人都会在茶楼里聚会。
他们会选择环境舒适安静,早点,服务和环境都能凸显档次的场所。
消费者购买决策阶段:
消费者对商品信息进行比较和评选后,已形成购买意愿,然而从购买意图到决定购买之间,还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
1,他人的态度,反对态度愈强烈,或持反对态度者与购买者关系愈密切,修改购买意图的可能性就愈大。
中国文化一直以来都提倡“尊老”、“孝”的美德,长辈往往是最后的决策人;另一方面为显示自己的友好、热情和对朋友的重视,广东人一般都会乐意接受朋友的推荐来选择茶楼。
2,意外的情况,如果发生了意外的情况—失业、意外急需、涨价等,则很可能改变购买意图。
某网站的广州早茶文化调查问卷中有:您觉得我国经济的发展会影响喝早茶的次数吗?结果如图:
人们的经济情况也会影响是否喝早茶这一决策。
购后评价:
包括:1,是购后的满意程度;2,购后的活动。
消费者购后的满意程度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预期性能与产品使用中的实际性能之间的对比。
购买后的满意程度决定了消费者的购后活动,决定了消费者是否重复购买该产品,决定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态度,并且还会影响到其他消费者,形成连锁效应。
第一种情况,消费者满意此次消费,便会重复购买。
消费者适应了一个早茶环境之后,会产生顾客忠诚,对早茶经营者而言,必须以保持客户忠诚为目标,并不断增加产品种类和服务,以保持持续竞争力。
第二种情况,消费者对一些小方面不满意而又不愿意另选别家的情况下,就会对商家提出建议。
对商家来说,要慎重考虑消费者的建议,及时采取行动,以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第三种情况,投诉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不满意所表示出来的一种行为。
当产生比较严重的侵害到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时,商家会有被遭受法律诉讼的危险。
总结:
早茶,一种沉淀了几百年的文化,在新的城市发展形势下显现出更为重要的地位。
它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域的文化符号,记录着当地的生活习惯。
同时,它还是一种行业,它带动着广东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建设的一块大拼图。
笔者展望,早茶能成为一个品牌,承担着文化传播和繁荣经济的双重责任。
它能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一种文化标志。
商业与文化和谐共存,让文化在普通生活中得以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