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金属的凝固习题与答案
1 说明下列基本概念
凝固、结晶、过冷、过冷度、结构起伏、能量起伏、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临界晶核半径、临界晶核形核功、形核率、生长线速度、光滑界面、粗糙界面、动态过冷度、柱状晶、等轴晶、树枝状晶、单晶、非晶态、微晶、液晶。
2 当球状晶核在液相中形成时,系统自由能的变化为σππ2
3344r G r G V +∆=∆,(1)求临界
晶核半径c r ;(2)证明V V c c G A G c ∆-
==∆2
31
σ(c V 为临界晶核体积);(3)说明上式的物理意
义。
3 试比较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说明为什么非均匀形核往往比均匀形核更容易进行。
4 何谓动态过冷度说明动态过冷度与晶体生长的关系。
在单晶制备时控制动态过冷度的意义
5 分析在负温度梯度下,液态金属结晶出树枝晶的过程。
6 在同样的负温度梯下,为什么Pb 结晶出树枝状晶而Si 的结晶界面却是平整的
7 实际生产中怎样控制铸件的晶粒大小试举例说明。
8 何谓非晶态金属简述几种制备非晶态金属的方法。
非晶态金属与晶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能有什么不同。
9 何谓急冷凝固技术在急冷条件下会得到哪些不同于一般晶体的组织、结构能获得何种新材料
.计算当压力增加到500×105Pa 时锡的熔点的变化,已知在105Pa 下,锡的熔点为505K ,熔化热7196J/mol ,摩尔质量为×
10-3kg/mol ,固体锡的体积质量×103kg/m 3,熔化时的体积变化为+%。
2.考虑在一个大气压下液态铝的凝固,对于不同程度的过冷度,即:ΔT=1,10,100和200℃,计算:
(a)临界晶核尺寸;(b)半径为r*的团簇个数;
(c)从液态转变到固态时,单位体积的自由能变化ΔGv ;
(d)从液态转变到固态时,临界尺寸r*处的自由能的变化 ΔGv 。
铝的熔点T m =993K ,单位体积熔化热ΔH f =×109J/m 3,固液界面自由能γsc =93J/m 2,原子体积V 0=×10-29m 3。
Δ
T≈70℃,ΔT/Tm=
5.ΔG*球/ΔG*立方=π/6≈1/2 7.n=t1/2=n√(ln2/k)=
,∞=℃。
表面能σε=m2
例题
1.考虑在一个大气压下液态铝的凝固,对于不同程度的过冷度,即:ΔT=1,10,100和200℃,计算:
(a)临界晶核尺寸;
(b)半径为r*的晶核个数;
(c)从液态转变到固态时,单位体积的自由能变化ΔG*(形核功);
(d)从液态转变到固态时,临界尺寸r*处的自由能的变化ΔGv。
铝的熔点T m=993K,单位体积熔化热L m=×109J/m3,固液界面比表面能δ=93mJ/m2,书中表6-4是121mJ/m2,原子体积V0=×10-29m3。
答
案
(a)临界晶核尺寸r*=
因为ΔT= T m-T是正值,所以r*为正,将过冷度ΔT=1℃代入,得:
(b) 半径为r*的球状晶核的数目:
(c) ΔG V=
(d)处于临界尺寸r*的晶核的自由能ΔG*:
同理可得ΔT=10,100和200℃的结果,见下表:
ΔT
1℃10℃100℃200℃
r*,nm
N r*108105102
ΔG v,J/m3106107108108
ΔG r*,J10-1510-1710-1910-19
2.
a)已知液态纯镍在×105Pa(1个大气压),过冷度为319℃时发生均匀形核。
设临界晶核半径为1nm,纯镍的熔点为1726K,熔化热L m=18075J/mol,摩尔体积V=mol,计算纯镍的液-固界面能和临界形核功
答
案
(a)因为
所以
(b)要在1726K发生均匀形核,就必须有319℃的过冷度,为此必须增加压力,才能使纯镍的凝固温度从1726K提高到2045K:
对上式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