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校试卷】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附解析)

【名校试卷】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附解析)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 史(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以下人物中都不属于这一学派的是( ) ①韩非子②商鞅③孟子④老子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③④2.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尊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中。

“明夷”本为《周易》中的一卦,“明”即是太阳(离),“夷”是损伤之意。

“明”又意“大明”,“夷”有“诛锄”之解。

作者为自己的作品取这样的名字的意图不包括( )A .鉴于明亡的教训,为满清统治者提供治国的宝贵经验B .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对太阳再度升起照临天下的期盼C .反映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有识之士身处患难,壮志难抒D .对明亡饱含悲痛,企图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光复故国3.论文的关键词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的关键词有“哲学家”,“美德即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 .普罗泰戈拉 B .苏格拉底 C .孔子 D .墨子 4.近几年汉字书写与传承问题,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他们呼吁莫让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美好。

从唐代至明清一直作为官府文书和科举考试的正式字体是( ) A .楷书 B.行书 C.草书 D.隶书 5.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

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

三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 ) A .形成于雅典民主由盛转衰的时期 B .启迪着人们理性思考问题的智慧 C .与智者学派的基本观点完全对立 D .以隐晦的比喻来解释事物的成因 6.“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这里“相通的地方”指的是( ) A .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B .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 .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D .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7.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他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国家议员和总统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书对开阔人们的眼界起了积极作用 B .魏源认识到了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 C .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 .魏源在该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8.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D.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9.1895年,严复在《直报》上连续发表政论文章,痛诋尊崇君主专制思想,而盛赞西方民主政治;指斥“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而人民才是国家的“真主也”。

据此推知,严复()A.否定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B.宣传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C.是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D.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10.美国历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在2010年发表的题为《全球力量格局向东倾斜的10年》一文中说,就在这个10年接近尾声的时候,他才真正领悟:“我们正在经历500年西方统治的最后阶段。

西方世界体系的源头在欧洲,在过去几个世纪内凭借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欧洲将其市场经济和文化开枝散叶,成功地以较少的人口统治了世界几百年。

然而我们已经看到,未来的世纪将是一个美国霸权逐渐削弱、世界重心重新向东方倾斜的进程。

”下列关于材料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欧洲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一直是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B.欧洲能够长时期主导世界缘起于工业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C.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格局尚未真正形成D.当今国际格局西方整体上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其影响力逐渐在减弱11.1816年,由于海难,法国一百五十多名乘客被贵族舰长抛在临时搭制成的一只木筏上,最后只有10人幸存下来。

籍里柯聆听幸存者的叙述,激发灵感,创作一幅饱含激情和想象力的油画——《梅杜萨之筏》,再现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该油画的风格属于()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印象主义12.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很多父亲观看后表示会更加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会腾出时间多陪陪孩子。

这体现了电视的主要功能是()A.资讯传播B.艺术欣赏C.大众娱乐D.社会教化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论述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以来西方民族国家El益崛起,他力图建立以单一民族为基础的不受教会控制的民族国家。

16世纪布丹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历史国家观,进而提出了“主权,,观念,近代意义的国家概念由此产生。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与洛克二人用自然法理论阐述国家起源,厥功至伟,认为国家是人民契约、人民让渡自己部分权利的产物。

由于被授予权力者也是契约的参加者,也要受契约束缚,如其违约,也要受惩罚,人们有权反抗,甚至重新订约,另立新的统治者。

依据自然法则,伏尔秦提出“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理论。

洛克指出:“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

”——摘编自庞金友《近代西方国家观念的逻辑与谱系》材料二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发文说:“今天下之可忧者,莫中国若;天下之可爱者,亦莫中国若。

吾愈益忧之,则愈益爱之;愈益爱之,则愈益忧之。

”l912年孙中山又进一步指出:“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如美利坚之合黑白数十种之人民,而冶成一世界之冠之美利坚民族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

五族云乎哉。

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迭欧而为世界之冠。

”——摘编自曾科+《近代中国人的国家观念与世界意识》(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西方国家观念的主要区别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西方国家观念的共同影响并谈谈启示。

评卷人得分三、非选择题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

一般来说,历史概念应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该历史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要素;②该历史事物的背景和发展演化过程;③该历史事物的特征或影响。

要求:结合历史概念的相关要求和特征,对“理学”进行概念表述。

四、材料分析题15.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

……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

……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晚明,……随之而来的是精神文化、道德伦理也相应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理学,由于其弊端日显,而渐渐为士人们攻讦和唾弃。

一种崭新的革新运动悄然兴起。

从而在晚明泛起了一股汹涌澎湃的人文主义思潮,在中国思想文化解放史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

……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摘编自高建立《晚明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风习的转变》等材料三“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中国近代史纲要》(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晚明人文主义思潮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三大思潮形成的原因。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文)答案1.D【解析】根据“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可见这一学派是法家,因为法家主张重农抑商,打击旧贵族,结合所学知识,①②属于法家,③属于儒家,④属于墨家,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名师点睛】法家是先秦诸子中颇具影响的一个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反对仁义;强调明刑尚法、信赏必罚;主张发展经济,富国强兵;主张君主专制,尊主卑臣,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结合材料中文字“明”又意“大明”,“夷”有“诛锄”之解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在政治上坚决主张反对清政府外族统治,希求“反清复明”,所以A项说法明显错误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正确,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3.B【解析】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孔子提出“仁”“礼”等思想,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贤”,故选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