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4 故乡》优质课教案_2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4 故乡》优质课教案_2

巧用对比显主题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整合阅读
一、导入新课
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创作了一首抒情诗,这首小诗的手法非常简单,但却鲜明直接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接下来就请大家齐声朗读这首小诗,并思考作者运用了哪种手法。

[设计意图]通过一首简单的小诗让学生
有的人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做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的很高,很高。

思考填空:
作者运用(表现手法),体现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人名)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批判)。

明确概念:
对比,就是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两面列举出来,加以对照,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二、学习目标
理解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
三、精读引领
环节一:读文知“变”
1.快速默读《故乡》,圈点勾画相关句子,体会“我”再次回到故乡,发现发生了哪些变化?
2.合作交流填写表格?
PPT显示
环节二:读人明“变”
他们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1)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榨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苦难
(2)封建礼教和根深蒂固的迷信思想在她们的精神上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使他们麻木、使他们忍气吞声
(引导学生关注写作时间,以此推导出十年前的辛亥革命,从而让学生回忆相关的历史背景)
环节三:“变”中取法
学生参照以下格式明确主题:
本文通过,描写了,揭示(表现/歌颂)了。

三.佐文印证
参照《故乡》,速读《我的叔叔于勒》,完成下图。

PPT展示:
背景材料补充
本篇文章发表于1883年。

19世纪80年代,正是法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发展的时期。

普法战争之后,法国出现了延续二十年的农业危机,工业危机也时起时伏,为转嫁危机,一方面向外大量投资,另一方面加紧盘剥劳动人民。

文化思想上还存在着腐朽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蚀民众。

学生参照以下格式明确主题:
本文通过,描写了,揭示(表现/歌颂)了。

四、课堂练笔
1.老师试水
有的人
——析期中成绩有感
有的人醒着,
他已经睡了;
有的人睡了,
他还醒着。

有的人,
找尽各种理由来显示“我真牛”;
有的人,
默默无闻早已把知识装进头脑。

只做表面功夫的,
试题把他击垮;
潜心思考运用的,
知识永远眷顾他;
自以为“牛”的,
换来的是一时的喧嚣热闹;
默默无闻用功的,
收获的是长远的辉煌荣耀。

2.学生练笔:
运用对比手法尝试写一个文学片段来展示你熟悉的人或事。

五、小结
对比,除了能够揭示好和坏、善和恶、美与丑的对立,使人们在
比较中进行鉴别,,还能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立体完整,主题更加明了直观。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通过对比手法为自己的文章增色添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