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文混排》说课稿

《图文混排》说课稿

《图文混排》说课稿
马林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材采用的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图文混排是其中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图文混排是Word文档编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本节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和编辑图片的方法,能够制作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电子板报,从而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和掌握Word ,提高学生文档编辑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插入图片的方法;
(2)设置文档中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调整图片的大小;
(3)对图片进行裁剪等处理。

2.教学难点
对图片的各种文字环绕方式的理解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向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2、掌握设置图片格式和简单编辑图片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初中时就认真学习了计算机或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较为熟练,对各种操作都较容易上手,在学习当中可以带动和指导其
他学生,但许多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形同虚设,所以大部分学生在上高中之前对
计算机还是比较陌生;
2.高一的学生比较喜欢动手操作,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也比较强。

四、教学手段
运用极域电子教室系统,这个教学系统可以控制学生主机,支持多种教学策略;可以用广播功能把教师机或者某台计算机的屏幕广播给大家;可以将学生端屏幕显示在教师端,让教师方便的察看学生的练习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协同操作,边看教师演示边操作。

五、教法及学法指导
(一)教法
1.讲解法:对于图片格式和文字环绕方式等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演示法:对于一些较难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果一味地总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挫败感和厌倦,而且效率低下,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教师可以采取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

另外,对于比较简单,没有探索价值的操作,由老师演示,可让学生快速地掌握;
3.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既能让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在解决问题之后又能让学生产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法指导
自己多动手操作的方法不但符合中学生的特点,而且习得的直接经验比获得的间接经验印象更为深刻,所以,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互助协作,总结经验,完成实践任务,以达到概念内化的效果。

这样的学习既可以掌握操作技能和学习的方法,又能培养和提高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组织过程
(一)复习旧知(下发孔子.doc的文档)让学生对这段文字进行格式设置,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教师巡视辅导。

(二)导入新课:教师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屏幕中显示事先准备的图文并茂的班级电子板报,并且给学生发一些我们学校的校报《校园文讯》,激发出学生对图文混排的兴趣。

)我们上节课所编辑的文档中只有文字,还不够漂亮,大家看屏幕上的文档漂亮吗?想不想让我们的文档也如此漂亮呢?下面就一起来完成吧。

(三)探索新知
1、学生打开刚才编辑的文档,然后认真阅读教材第一段,掌握插入图像的方法。

并将孔子图片插入到文档中。

2、教师总结插入图片的方法。

3、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插入的图片比实际需要的图片尺寸大得多,怎么去调整(缩小)?
4、让学生尝试做以下操作,得出结论,教师巡视辅导。

(1)直接用拖动的方法调整图片大小;
(2)用拖动的方法改变图片的位置;
5、师生一起讨论:
(1)选中图片后出现八个小方块有什么作用?
(2)鼠标指向图片,鼠标指针变为十字箭头时有什么作用?
讨论后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观察,论证讨论结果;
(四)合作探究
1、将学生9至10人分成一组,合作完成任务中各项小任务。

教师指派好小组长,负
责管理本组进程和维持纪律。

(任务要求下发到学生机)
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辅导,答疑,发现典型问题。

2、学生交流成果,由一个小组选派同学到教师机操作完成任务中各项,并给以肯定
性评价。

教师给予补充讲解,并进行总结,得出结论:一般图片格式设置可以使用图片工具栏来完成,精确图片格式设置则可以通过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来完
成。

(五)重点讲解
文字的环绕方式:插入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决定了图片和文本之间的位置关系、叠放次序和组织形式,Word中对插入图片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文字环绕方式,主要包括:
1、嵌入型:Word将嵌入的图片当做文本中的一个普通字符来对待,图片将跟随文本的变动而变动。

但是在这种环绕方式下图片不能被移动。

2、四周型:文字在图片方形边界框四周环绕,此时的图片具有浮动性,可以在文档中自由移动,图片周围的小方块句柄变成了空心小圆圈。

3、紧密型:文字紧密环绕在实际图片的边缘(按实际的环绕顶点环绕图片),而不是环绕于图片边界。

4、衬于文字下方:此时的图片就像文字的背景图案,文字在图片的上方。

5、浮于文字上方:文字位于图片的下方,图片挡住了后面的文字。

6、上下型:文字位于图片的上、下,图片和文字泾渭分明,显得版面很整洁。

7、穿越型:文字沿着图片的环绕顶点环绕图片,且穿越凹进的图形区域。

(六)组织课堂练习
要求学生打开“广州亚运会.doc”文档,运用提供的5张图片,设计出一幅精美的关于广州亚运会的电子板报,要求布局合理、美观、大方。

(七)作品展评
让学生对作品进行组内互评,通过作品的交流评价,既发挥了学生的长处,又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创造性。

老师再从中挑选几幅不同层次的作品进行展示,肯定学生的创作成果,提出希望,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快乐。

(八)小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然后老师帮助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