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神经病学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分与学时:45学时(理论课30学时,见习课15学时),3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神经病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症状、诊断、治疗、预后以及预防的一门科学。

本大纲系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神经病学)并结合职业医师考试大纲编写的,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之用。

本学科的讲授内容,以现代医学科学的最新成就结合我国资料,系统地阐述神经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神经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知识,教学时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课与示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

神经系统精细而复杂,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在结合神经解剖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对纷杂的临床表现做出定性诊断及定性诊断。

并应有整体观念,注意到患者的全身情况。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神经病学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熟悉各种常用的诊疗操作。

理论课讲授时数及分配总表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神经病学研究对象与范围,它在临床各科中的地位,如何才能学好神经病学。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0.5学时【教学内容】一、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二、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及临床各学科的关系,它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三、学习神经病学的方法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目的要求】一、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临床常用的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二、熟悉神经系统解剖及损害时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三、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原则,了解与诊断有关的常用的辅助检查。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8.5学时【教学内容】脑神经1.详细讲解十二对脑神经的解剖及生理。

2.重点讲解脑神经核所在部位。

3.详细讲解十二对脑神经的出入脑的部位、出入颅的部位、支配(分布)部位。

4.重点讲解十二对脑神经受损时的临床表现。

感觉系统1.一般介绍感觉分类:特殊感觉、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

2.重点讲解浅、深感觉的传导径路。

3.详细讲解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

4.重点讲解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运动系统1.详细讲解运动系统的组成。

2.重点讲解运动系统的概念、解剖生理、。

3.重点讲解受损时临床表现特点。

4.详细讲解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

5.重点讲解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定位诊断。

6.详细讲解锥体外系概念。

7.一般讲解锥体外系的解剖生理。

8.重点讲解不自主运动的临床表现。

9.一般讲解小脑系统的解剖生理。

10.详细讲解小脑共济失调。

大脑解剖及损害时的临床表现1.详细讲解大脑解剖。

2.重点讲解运动性失语及感觉性失语。

第三章病史采集合神经病系统检查略(在见习课讲授)。

第四章神经系统的辅助诊断方法略(在临床实习讲授)。

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略(本章内容在临床实习结合具体病例进行分析时讲授)。

第六章周围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目的要求】掌握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0.5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三叉神经痛的概念2.一般介绍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与病理3.重点讲解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4.详细讲解诊断与鉴别诊断5.重点讲解三叉神经痛的治疗面神经炎【目的要求】掌握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0.5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神经炎的概念2.一般介绍神经炎的病因与病理3.重点讲解神经炎的临床表现4.详细讲解诊断与鉴别诊断5.一般介绍神经炎的治疗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症)【目的要求】掌握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概念2.一般介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病因与病理3.重点讲解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表现4.详细讲解诊断与鉴别诊断5.一般介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治疗第七章脊髓疾病急性脊髓炎【目的要求】一、掌握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二、了解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及护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5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急性脊髓炎的概念2.一般介绍急性脊髓炎的病因与病理3.重点讲解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4.重点讲解急性脊髓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一般介绍急性脊髓炎的治疗脊髓压迫症【目的要求】掌握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主要在急性脊髓炎鉴别诊断中讲解)【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脊髓压迫症的概念2.一般介绍脊髓压迫症的病因与病理3.重点讲解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4.详细讲解脊髓压迫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一般介绍脊髓压迫症的治疗第八章脑血管病【目的要求】一、掌握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脑栓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了解急性脑血管病的分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脑血管疾病的概念。

2.详细讲解脑的血液供应。

3.详细讲解主要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4.重点讲解脑部主要血管供血区和闭塞后临床特点。

5.重点讲解四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第九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毒性脑炎【目的要求】一、掌握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鉴别诊断。

二、了解毒性脑炎的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概念2.一般介绍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病因与病理3.重点讲解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4.详细讲解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一般介绍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第十章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目的要求】掌握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5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多发性硬化的概念2.一般介绍多发性硬化性的病因与病理3.重点讲解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4.详细讲解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详细讲解多发性硬化的治疗第十一章运动障碍疾病(锥体外系疾病)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目的要求】掌握震颤麻痹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治疗的中枢性副反应。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震颤麻痹的概念2.详细讲解震颤麻痹的病因和发病原理3.重点讲解震颤麻痹的临床表现4.详细讲解震颤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重点讲解震颤麻痹的治疗第十二章癫痫【目的要求】一、了解癫痫的病因、分类与发作原理。

二、熟悉癫痫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三、掌握癫痫的防治要点与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癫痫的概念2.详细讲解癫痫的病因和发病原理3.详细讲解癫痫的临床表现4.重点讲解癫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重点讲解癫痫的治疗第十三章头痛偏头痛【目的要求】一、熟悉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二、掌握偏头痛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偏头痛的概念2.详细讲解偏头痛的病因和发病原理3.重点讲解偏头痛的临床表现4.详细讲解偏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重点讲解偏头痛的治疗第十四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略)第十五章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略)第十六章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略)第十七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与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目的要求】掌握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5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重症肌无力的概念2.详细讲解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和发病原理3.重点讲解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4.详细讲解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重点讲解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周期性瘫痪【目的要求】掌握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0.5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周期性瘫痪的概念2.详细讲解周期性瘫痪的病因和发病原理3.重点讲解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4.详细讲解周期性瘫痪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重点讲解周期性瘫痪的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目的要求】掌握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表现了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概念2.一般介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病因和发病原理3.重点讲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表现4.详细讲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一般介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第十八章副肿瘤综合征(略)第十九章自主神经系统疾病(略)第二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的抑郁表现(略)参考教材及书目1.《神经病学》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七年制规划教材)杨启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神经病学》新世纪课程教材(第5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3.《神经病学》高等院校医学教材吕传真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病学教研室《精神病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精神病学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分与学时:16学时(理论课10学时,见习课6学时),1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各种精神和行为异常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与其它各临床学科均有着广泛的联系。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各科医生是否具有足够的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学基本知识与技能日益显得重要,因此精神病学教学是整个临床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通过参加本学科的学习,医学生应能充分认识学习精神病学的重要意义,了解正常与异常精神活动的区分原则;熟悉精神疾病病史采集与精神检查技术;掌握常见精神症状的特征与临床意义,掌握临床常见精神与行为障碍的诊断处理;掌握各类精神药物的适应症以及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熟悉常见副反应与处理。

此外,在精神病学的教学活动中,各任课教师应始终注意培养学生重视心身整体观点,关注精神卫生,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把现代精神病学的理论观点与技能灵活运用于自己今后的临床工作中。

教学大纲的所列理论课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全部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也可由学生自学。

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还能应用这些理论解释有关生理现象以及应用于后续课程;第三级为了解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应有一初步印象;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

临床见习应侧重注意培养学生本学科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视野,帮助学生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见习过程中学会精神疾病病史采集, 掌握临床晤谈的基本方法和病例分析技巧,了解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治原则。

学时安排授课内容学时分配绪论、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2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2精神障碍的治疗学 2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器质性精神障碍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心境障碍 2神经症 2见习 6[考核方法]笔试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现代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的概念、任务和涵盖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