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


[B、反衬]
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以乐景写哀,更见 其哀。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 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 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 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 更加浓厚。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区别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 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 悲伤等感情。
三、常见的表现手法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以小见大、 抑扬、 联想、想象、象征、铺陈、比 兴、伏笔、照应、寓褒于贬、明褒实贬 、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
联想和想象
表现手法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 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 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 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 。
课堂示例
3、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 。
②千古长如白练飞。
1、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2、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 色彩和形态。
二、常见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白描—渲 染—烘托,正面—侧面,实写—虚 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衬 托—对比、点—面、细节)、议论 (借形象说理)、抒情(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表达方式
1、白描
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方法。
田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 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
2、渲染 正面着意描写。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 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 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 明突出。从本质上讲,烘托属于侧面描写。
吴宫 李商隐
龙槛沉沉水殿清,
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
日暮水漂花出城。
对一些不宜、不便、不易直接描写的事物,可 通过烘托手法侧面表现,让读者自己想象,能够 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8、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之士的幸 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的情怀。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4、动静 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 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 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 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比喻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中运用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 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 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拟人:它使得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 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 情。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 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 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修辞方法
例: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叙事)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议论)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抒情)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
高考主要考查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
、对偶、反复、双关、通感、设问、反问、顶针、用典 、互文)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白描—渲染—烘托,正面— 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衬托— 对比、点—面、细节)、议论(借形象说理)、抒情(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铺陈、比兴、抑扬、 伏笔、照应、寓褒于贬、明褒实贬、以乐景写哀、借形 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 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 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 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 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借 景抒情,衬托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 ,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 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双关

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 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表面写自 然之春天,实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 )、“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
课堂示例
1、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 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课堂示例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竹 枝 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一、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 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 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 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7、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 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 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 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 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 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 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 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互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
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烟笼寒水月笼沙
理解: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 主人下马客在船
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
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 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 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 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9.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 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 格化的色彩。
画菊
郑思肖(宋末诗人)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托菊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 义的高尚气节。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 不是某种物品。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 技巧PPT
2020/8/19
目标指向
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 技巧及相关术语。
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 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表达技巧的分类
1.表达方式
表 达
2.修辞手法
技 3.抒情方式
巧 4.表现手法
5.行文结构(看书上)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指出下面这首诗所用的表达方式。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借用典故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 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 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运用借代手法,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 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 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 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