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

从入关,破秦。

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

常从击破项籍。

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

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上欣然而笑。

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

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

”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独昌可。

”高祖曰:“善。

”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

”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

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

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

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

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周昌是沛县人,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的时候,就追随沛公。

跟从沛公入关,推翻强秦的统治。

沛公被封为汉王,任命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前203),拜周昌为御史大夫。

周昌经常跟随汉王,并且多次击败项羽军。

因此,在高祖六年(前201)时,周昌和萧何、曹参一起受封,周昌被封为汾阴侯。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

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祖休息时进宫奏事,高祖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祖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

”高祖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

等到高祖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

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极力争辩,高祖问他理由何在,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

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

”高祖听罢,很高兴地笑了。

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你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此后,戚姬的儿子如意立为赵王,年纪十岁,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会被人杀掉。

高祖独自心中不乐,慷慨悲歌,满朝文武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

赵尧上前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高祖说:“对。

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

”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

”高祖说道:“对,我考虑此事是想这样,但是满朝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赵尧道:“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强耿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满朝文武,人人对他都一直敬畏,因此,只有他才能够担此重任。

”高祖说:“好。

”于是高祖就召见了周昌,对他说:“我想一定得麻烦您,你无论如何也要为我去辅佐赵王,您去担任他的相国。

”周昌哭着回答:“我从一开始就跟随陛下,您为什么单单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给了诸侯王呢?”高祖说:“我非常了解这是降职,但是我私下里又实在为赵王担心,再三考虑,除去您之外,其他人谁也不行。

真是迫不得已,您就为我勉强去吧!”于是御史大夫周昌就被调任赵国相国。

高祖去世之后,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相国周昌让赵王推说身体不好,不能前往。

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都一直坚持不送赵王进京。

于是吕后很是忧虑,就派使者召周昌进京。

周昌进京之后,拜见吕后,吕后非常生气地骂他:“难道你还不知道我非常恨姓戚的小贱人吗?而你却不让赵王进京,为什么?”周昌被召进京城之后,吕后派使者召赵王,不久,赵王果然来到了京城。

他到长安一个多月,就被迫喝毒药死去了。

周昌因此也就称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见太后。

三年之后,他也去世了。

范仲淹传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日:“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日:“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夷简不悦。

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

当渐广储蓄,缮宫室。

”帝问夷简,夷简日:“此仲淹迂阔之论也。

”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

且日:“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

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

”夷简怒诉日:“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

”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

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

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日:“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

”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

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仲淹顿首谢日:“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泛爱乐善。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政,天子率百官祝贺。

仲淹极力劝谏这件事,并且说:“在家侍奉母亲,自有家人的礼节,只是与百官同在朝廷,面向南朝拜太后,不能作为后世的砖则。

并且上疏请太后还政,没有得到答复。

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

(范仲淹)被授予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的职务,被召回京,城主管固而监,调任吏部外郎、代理开封知府。

当时吕夷简执政,提拔使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

范仲淹呈上《百官图》指着它的次序说:像这样是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不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公正,像这样是偏私,何况提拔或降格任用大臣。

凡是越级的,不应该全部把这些事交给宰相。

“吕夷简不高兴。

后来,讨论建都的事情,范仲淹说:“洛阳险要坚固,而汴梁是四面受敌的地方,太平时期适合在汴京,如果有战事一定要在洛阳。

应当逐渐扩大物资储备,修缮宫室。

“皇帝问吕夷简,吕夷简说:“这是范仲淹不切实情的看法。

“范仲淹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

并且说:“汉成帝相信张禹,不怀疑舅家,所以有王莽的祸害。

我恐怕今天也有张禹,损坏陛下的家法。

”吕夷简愤怒地驳斥道:“范仲淹离间陛下君臣,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

”仲淹奏对更加急切,因此免职任饶州知府。

殿中侍御史韩渎迎合宰相的旨意,请求写下范仲淹的朋党,把他们的名字在朝堂上揭露。

在这种情况下,秘书丞余靖进献意见说:“范仲淹因为一句话触犯宰相,立刻加以贬谪、放逐,何况之前所议论的不是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的事吗?陛下已经宽容他了我请求改变先前的命令。

”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免宰相,从此关于朋党的议论流行开来。

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

范仲淹磕头道歉说:“臣先前争论的是国家的事情,我对于吕夷简没有怨恨。

”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宾客到来)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

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

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广施爱心,乐于行善。

死的时候,天下各地听说的人,都替他叹息。

戴胄犯颜执法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眹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皇上因为兵部郎中戴胄为人忠心清廉公正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

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

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

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

”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说话不算话吗?”戴胄回答说:“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

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

”皇上说:“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戴胄这一次触犯圣颜而坚持执行法律,言辞像泉涌一样,皇上都听从他的,天底下没有被冤枉的人了。

李白传李白字太白。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

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

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

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李白,字太白,是兴圣皇第九代孙。

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

神龙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

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此给他取字叫太白。

十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