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完整版)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班级:09院队人数:69 时间:3月1、3日教学任务与要求:了解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科学意义,理解项群训练在实践中的应用,掌握项群训练概念、规律及竞技体育项目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什么是项群及项群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成?如何正确理解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以及在实践中正确应用项群训练理论。

教学步骤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运动训练的理论源于运动训练的实践。

通常认为,自1964 年前民主德国哈雷博士等人的《训练学》(TrainingSlehre)一书作为莱比锡体育学院函授教材问世以来,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即由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层次所构成。

一般和专项这两个层次的训练理论各有着自己的研究领域和适用范畴。

一般训练理论研究普遍适用于众多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是在高层次上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活动的理论体系; 专项训练理论密切结合专项训练实践,研究适用于专项训练活动需要的指导性的理论问题以及具体的可应用的训练方法。

但随着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这一体系己日益表现出其明显的不足,即一般训练学在力求概括适宜于所有项目的共同规律时遇到巨大的困难;同时专项训练学受到视野的局限而难脱狭窄并难以深化和提高;以及这两个层次中间所出现的明显断裂。

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1983)。

(二)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主要针对“为何练、练什么、练多少、怎样练”,即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负荷量度及训练的组织这样四个问题而进行。

不同层次的训练理论都担负着在各自层次上回答上述问题的任务。

除此之外,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也应作为项群训练理论研究的内容。

因此,可以把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的组织与控制)。

1、各个项群的形成与发展各个项群内部所包含的许多竞技项目都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在一些古老的基础运动项目的发展及演变中不断地衍生出一批新的运动项目。

例如,1880 年英国的体育用品制造商,为适应贵族生活的需要,把网球搬到室内桌子上打,便出现了乒乓球。

1860 年的夏天,一批英国足球迷在足球赛后带着足球下水游泳嬉戏,这就是水球的起源。

从古老的德国古典体操中衍生出了现代竞技体操、艺术体操、技巧、绷床等运动项目。

现代铁人三项则把长距离游泳、长距离自行车骑行和马拉松跑这三个看来似乎截然不同的耐力性运动项目连在一起进行竞赛,展示出这些体能主导类周期性耐力项目的同群性特点。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任何一个运动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高低,都是由运动员的心、技、体、战、智五个方面的能力所决定的。

其中,体能又包含形态、机能及素质三个方面的状况。

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不同项群对于运动成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述。

在速度滑冰、田径、举重等可测量类的运动项目中,人们习惯于把运动成绩理解为可以定量表达的时间、距离、重量、环数等指标的具体数值;而各对抗性项目则直接理解为比赛的胜负。

考虑到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应该给予运动成绩这一概念更为广义的解释。

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运动训练的基本任务在于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通过运动竞赛,将已获得的竞技能力充分地表现出来,创造出理想的运动成绩。

这就是竞技体育活动的两个主要的构成部分。

如前所述,不同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从而,也就导致不同项群的训练活动各自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里,既包括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也包括负荷的量度及恢复的措施。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以项群为基本单位去认识和概括同类属竞技项目的共同特点,既能够获得远远大于一个单项运动实践的视野,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去把握几个或几十个运动单项共同的训练规律,又不会因受到其他类属项目不同特点的约束,而使得一个项群的共有规律无法显现出来。

在各个项群的专题研究及综合的理论研究中,都在不同项群的构成、竞赛及训练等多个方面揭示了单个项群独有的许多基本特点。

例如,集体组队并排成特定阵形参赛是同场对抗性项群的共同特点。

对六个同场对抗性项目常用参赛阵形的比较,可以给人们以有益的启发。

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运动训练学理论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它的任务之一就是把众多基础理论学科的科学知识综合起来指导运动训练的实践。

而一般训练学理论由于需要反映所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必须高度地抽象和概括,同时也就衍生地加大了其与单个运动项目训练实践之间的距离。

项群训练理论的提出与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这一距离的缩短。

理论概括覆盖面的收缩和覆盖项目的相似,必然使得抽象出来的理论更能准确地反映同项群项目训练实践的内在规律,并且更便于对训练实践实施有效的指导。

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在几十个独立的竞技运动项目的专项训练理论与以研究所有运动项目共同规律为内容的一般训练理论之间有着一段明显的距离。

翻开国内外现有的一般训练学经典著作,在许多地方郡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项群训练理论的提出和建立,在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它既是一般训练理论的延伸,又是专项训练理论的拓展。

通过项群训练理论这一新的层次,把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中原有的两个理论层次紧密地联接了起来。

例如,关于战术训练问题,按照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根据各自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提出各自不同的战术内容 (表2-7)、战术训练的要求和方法,并且保持相互间的有机衔接,既丰富了战术训练理论的内容,又加强了对战术训练实践的指导。

综上所述,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中这一新层次的建立,使得运动训练理论的内容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完整,并且将会有力地推动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对众多的竞技运动项目予以科学的分类,是构筑项群体系、进行项群训练理论研究的重要先决条件。

(一)竞技运动项目分类标准的择定任何分类都必须遵守相应相称(子项之和等于母项)、同一标准以及按一定层次逐级进行这样一些基本规则(《自然辩证法讲义》,298 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这是我们进行竞技运动项目分类所必须遵守的准则。

因此,首先选定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作为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

每一个竞技项日都有着自己特定的运动技术,熟练地掌握先进的运动技术是发展竞技能力、争取优异成绩的重要途径。

因此,选择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分类标准。

运动训练的效果必须要在运动竞赛中表现为运动成绩,才能够获得和体现出其社会价值。

据此,也选择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作为竞技项目分类的第三个标准。

(二)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依上述择定的三个主要分类标准,建立了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分类体系,分别用于不同的理论的和实践的需要。

1、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以运动项目所需运动能力的主导因素,可将所有的运动项目首先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简称体能类及技能类)两大类。

2、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吸取马特维耶夫(苏)按动作结构分类基本思想的内核,我们首先把所有的竞技项目划分为单一动作结构、多元动作结构及多项组合结构三大类,然后以各类动作的组合形式为二级分类标准,将单一动作结构类再分为周期性、非周期性及混合性三个亚类,将多元动作结构类再分为固定组合和变异组合两个亚类,将多项组合结构类再分为同属多项组合和异属多项组合两个亚类(表2-9)。

3、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按照各项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可将众多竞技项目分为测量类、评分类、命中类、制胜类及得分类五大类(图2-2)。

(三) 三个主要分类体系的对应联系以上三个分类体系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竞技运动项目总体的内部结构。

由于三个体系的分类标准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因此,各个体系中所划分的项群之间也很自然地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表2-10)。

例如,技能主导类表现难关性项目同时都属固定组合多元动作结构,又都是通过由裁判员给分的方式而评定其运动成绩高低的。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部属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又都通过准确的计时判定其运动成绩。

因此,在组织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其中一个体系为主,划分不同的项群,进行相应的研究。

由于一切运动训练活动都必须围绕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予以科学地规划和组织实施,所以以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为主要的分类标准,将以奥运会项目为主的众多竞技项目分为八个项群,并进而对各项群的训练理论进行专门的研究。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一)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无论对一个国家,或是对一个省市、一个地区来说,在制定其竞技体育的发展战咯时,都对正确地选择重点竞技项目给予高度的重视。

这里,项群训练理论可给战略制定者以有益的帮助。

首先,对现有不同等级的运动项目进行对应的项群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众多运动项目发展的状况,便于人们从社会学、地域学、遗传学及训练学等不同角度科学地分析造成各类项目发展水平高低不一的原因。

(二)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有序性是系统的重要特性之一。

项群的划分和项群体系的建立使得竞技项目这一巨大群体的内部结构更加有序,进而为运动训练组织机构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对其实施更为有效的宏观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

例如,各级体育部门对运动项目实施分组管理,如果我们将统一管理的运动项目尽可能与项群的划分保持一致,则会明显地有利于管理工作与训练组织的协调一致。

(三)同群项目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与原有的两层次训练理论体系相比,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中这一中间层次的建立,为我们研究、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体内部的训练规律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先决条件。

表现在以下方面:——在一般训练学理论中,研究者通常难以注意到和揭示出混处于所有项目之中的一组项目的训练规律,而通过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则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以一个项目的训练实践活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专项训练理论,不可能做出具有更为普遍适用性的提炼和概括,而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在这一点上则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运动项目发展的多样性以及某些运动大项 (如田径)的综合性特点,如果只以历史形成的运动项目为单位去认识运动训练的规律,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局限。

田径中的投掷与举重的力量训练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而所有中长距离的走跑项目的训练均与中长距离的游泳、速度滑冰、自行车、划船等周期性耐力项目的训练遵循着同一的规律。

相关主题